满朝公卿分为两派,要么北上,要么南下,就没有提直接面对叛军的。
但是崔衍昭觉得北上和南下都还不如直面叛军靠谱。
崔衍昭平静地等两派发表完重要意见,开始驳正方:爱卿以为大将军能接纳我等?
王适安还正在北方打仗呢,整个朝廷拖家带口投奔算怎么回事?
谢珉闻言,自信又优雅地摇了摇手中羽扇,缓缓道:陛下软语哄一哄,大将军自然同意。
崔衍昭:?
整个朝廷北上,要考虑的事情多了,君臣权力的重新划分,北方当地士族的地位这些都是要考虑的,王适安就算同意也不能解决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
而且人北方还没亡国呢,他们想要立足肯定会遭到反抗。凭这些失败主义公卿,根本撑不住北上后的政权。
崔衍昭不理解谢珉的想法,直接道:朕哄他也没有意义。
谢珉:
难道陛下和大将军之间其实什么都没有?不对啊,根据他自己所见所闻,再结合谢启的描述,几乎可以确定陛下与大将军有私情。
谢珉发现陛下嘴还挺硬,明明大家都知道的事还要装。
崔衍昭驳了正方开始驳反方。他对王清道:爱卿在吴兴颇有资产,真舍得就此放弃?
王清被问住了。
不光是吴兴,浙东几郡繁荣,那些地方他都置办有庄园。
过江之后,这些庄园必然都要失去。
但浙东闹叛军,他觉得和生命相比,那些资产可以暂时放弃。
心里想的是生命,但说出来是为了大义:臣觉得应以国为重,只要社稷得存,丢失区区几座庄园,实在算不得什么。
一番话说得大义凛然。
但崔衍昭完全不能接受,他不死心地再问:诸位可还有别的方略?
一片沉默。
左寓不明显地左右看看,谨慎地一言不发,连多余的表情都没有。
如果不是气氛不对,崔衍昭都想笑了。
除了北上和南下,满朝文武再没一个人提建议,仿佛只有这两条路了似的。
电视剧里常演的不还有招安吗?也提一下啊。虽然不一定能通过,但好歹让他知道这个世上不止两条路。
还好按照前几十年换皇帝的规律,过不了多久他就能下班,把这些失败主义大臣交接给王适安。
想到不用一直面对这些人才,崔衍昭又坚强地调整好了心态。
他道:都回去吧。北上是不可能的,南下也是不可能的。诸卿有空的时候都再想想,不要被局限了想法。
这次议事什么都没有议出来,但所有人都觉得很正常。他们也并没有把希望放在议事上,更多的时候都是按自己的想法走,生米煮成熟饭后再通知其他人。
但无论北上还是南下,要放弃的东西都太多了。
如果王适安在就好了,反贼定不敢逼近建康。即使他们平时对王适安很有意见,这个时候还是忍不住如此作想。
大臣们各怀心思地离开。
崔衍昭忽然对左寓道:你留下。
正准备回去写信传消息的左寓不得不停住步伐。
等其他人都走尽了,崔衍昭道:朕有信要传给大将军,你和大将军关系密切,就由你找人把信传给他了。
关系密切放在以前,左寓是不会多想的,但现在他已经知道了陛下对大将军的心思,立刻便联想到陛下这是在吃飞醋。
要是解释不好,大将军回来发现陛下态度不对劲,一定会找他算账。
左寓连忙澄清:陛下,臣与大将军决无私情!
他的表情看上去十分惊恐。
崔衍昭:这个他真的不关心,不用这么认真地反驳的。
嗯嗯好的朕知道。
崔衍昭敷衍地应道,拿起刚才等大臣的时候写好的信,递给左寓,此信十万火急,一定要让大将军尽快收到。
信纸装在一个长条绢布袋里,左寓小心接过,放在袖中。
崔衍昭看着左寓收好信,欲言又止,最后还是忍不住开口问道:大将军身体如何?
左寓摸不清崔衍昭忽然问这一句的意思,琢磨着回答:大将军年富力强,可为国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