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novelcontent" class="novelcontent">这充满小学生气质的吵架。
但是不管安抚谁,另一方肯定都不服气,双方说不定还会结下梁子。
崔衍昭觉得还是应该以和为贵,双方是有矛盾,但他不该激化这种矛盾。
他看到放置铜壶的桌案,铜壶早已滚到地面。
崔衍昭走过去,捡起铜壶重新放回桌上。
行了,现在壶已经摆好了,你们继续。之前打算怎么玩,现在就怎么玩。
包括何流意在内的众人:
和稀泥呢这是。
不过何流意比他人想得更多,她默默地想,陛下对所有人一视同仁,看来陛下喜欢的姑娘并不在今日进宫的人之中。
因为崔衍昭在,这次大家也不好排挤王元英,玩着玩着,气氛重新和谐起来。王元英技术好,被吹捧几次,心里不觉飘飘然,也就放下刚才的芥蒂,顺利融入了进去。
*
离开昭阳殿,崔衍昭准备重新回太庙,但是在路上,他被几名眼熟的大臣挡住了。
崔衍昭:
不会又要催婚吧?
但是看表情不太像,感觉一个个都很紧张很急迫的样子。
一名大臣道:陛下,上虞发生叛乱!
崔衍昭第一反应是终于有正在进行的叛乱的消息传到他这里了。
不对,能传到他这里,事情应该是特别严重,那些把持朝政的世家觉得把握不住,才会通知他。
崔衍昭为确定猜测,问道:规模怎么样?
一开始挺小的,只有一百多人。
一开始
听这个描述方式,崔衍昭感觉不太妙,现在呢?
大臣沉默了一会,最后还是选择把实情说出来:叛军本已经两月没有动静,但近段日子,叛军已从上虞出发,陆续经过会稽、吴郡、吴兴、义兴、临海、永嘉、东阳、新安八郡,现在至少有十万之众
近段日子从王适安离开建康北上开始算。
王适安在时,那些叛军尚忌惮王适安威名,不敢出动。他一走,叛军也便无所顾忌地动手起来。
他们本来想着没必要让陛下知道,但现在事态越来越严重,不得不告知陛下。
崔衍昭:起义的已经去了这么多地方,规模翻了百倍,才让他知道。
怎么说呢?还挺能瞒的。
大臣很悲伤地说道:上天不佑,偏偏在陛下即将立后的时候,传来这样的消息。
其他大臣也跟着露出十分遗憾和痛惜的表情。
崔衍昭:
因为被催婚烦了,他每天都祈祷发生一些事情让大臣不要只想着催婚。
现在看来他祈祷的已经实现了。
就是这个实现方式有点凶猛,还不如不要实现呢。
见崔衍昭沉默得有些久,大臣很是疑惑,唤了一声:陛下?
崔衍昭:替朕通知百官一声,稍后在太极殿议事。
百官肯定比他先知道,看看他们都有什么想法。
事情已经发生了,再怎么不情愿,也只能面对。
-----------------------
作者有话说:陛下:早知道不许愿了。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36章都是人才
江南多好臣。
这句某位北朝皇帝所发表的重要评论,配合起满朝公卿的表现,让崔衍昭觉得充满了喜剧效果。
在怎样应对叛乱上,群臣争论得很激烈。
陛下,眼下大将军在北方势如破竹,而南面又有叛乱,臣等觉得,不如北上投奔大将军。
不可!王适安狼子野心,决不能让陛下受他挟制。先祖衣冠南渡得以保全,臣以为如今最好也是绕过叛乱城池,过江南下求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