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69(1 / 1)

啊。 原来,是因为自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事情吗?以至于诸子百家都沸腾了?! 汉武帝看着自己私信里的无数小红点。 刘彻:“……” 他还没弄明白,这些人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是在死后的世界跟他对话吗? 而且他们为什么都这么熟练啊?!!! 刘彻:流下了萌新的泪水。 作者有话说: 卡文qaq头秃qaq 本章参考:《史记》等 朱翔非.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考辨[J]. 江淮论坛,2006(5):144-149.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皖阎 10瓶 第33章 汉武帝独尊儒术3 【汉武帝初期, 黄老之学最有力的支持者是窦太后。窦太后,是汉武帝的祖母、汉景帝的母亲、汉文帝的皇后。在她的影响下,汉景帝及太子诸窦不得不读《黄帝》《老子》, 尊其术。】 秦始皇:不得不读? 秦始皇的小型屏幕,页面还停留在与汉武帝的对话框, 他看见天幕讲到了汉武帝与窦太后,不禁想起了以前的赵姬、嫪毐等人。 嫪毐假装受了腐刑, 拔掉须眉假装宦官,与他母亲太后赵姬暗中往来, 甚至生下两个儿子。 嫪毐还与赵姬密谋:王即薨, 以子为後。 如果秦王政死去,就拥立我们的孩子即位。 秦始皇的面色不显, 但目光却停留在迢遥的天际之上, 盯着光幕给出来的插图。 ——汉武帝、窦太后。 汉武帝看到这里, 也是微微一怔。 上天竟然还会提到这些?之前他祖母窦太后,确实是爱好黄帝、老子的学说。 那时候皇帝、太子以及所有窦氏子弟,都不得不读黄帝、老子, 尊奉黄老的学术。 【黄老之学崇尚的“因循”, 即为维持现状、不主张变更。在实际上, 便是维护窦太后的权威, 以及现有的权力格局, 保护列侯、公主、诸窦宗室的既得利益。】 【至于建元元年,丞相魏其侯窦婴、太尉武安侯田蚧、御史大夫赵绾、郎中令王臧, 均“隆推儒术,贬道家言”。其实, 目的也就是反对窦太后把持朝政、以图收回帝权。】 【建元六年, 窦太后去世。推行新政已经无人能阻。《史记·儒林列传》记载:“及窦太后崩, 武安侯田蚡为丞相,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这里的“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所指内容不言而喻。】 诸子百家,听到这里。 天空中逐渐飘过,无数欢快的弹幕。 [晏子:我就说嘛,孔子、儒家他们的主张有什么好的,原来是政治需要。] [墨子:也就是窦太后死得早,不然很可能继续推崇,道家的黄老之术啊。] [墨子:你说是吧?@庄子 ] 儒家众:???墨子我们跟你有仇是吧?你看看你自己,你以前还是儒门弟子呢! 请勿拉踩、否则一律视为红眼病! 墨翟见状,刚准备激情发弹幕,发现庄周比他更早一步,滴水不漏地怼了他们。 [庄子:正是因为他以前是儒门弟子,师从儒者,学习孔子之学、儒家典籍,所以,他才更有资格,说出这样的话啊。] 墨子:大拇指.jpg 虽然庄周平时也爱怼他们墨家,但是看他怼儒家就是十分地爽。 天幕讲述到这里,诸子百家好受了一点。 他们并不是不如儒家!所谓的“独尊儒术”,也只是多种因素综合起来的结果! 不过,诸子百家自然也发现了。 无论是所谓的“推崇黄老之学”,还是“推崇儒术”,他们本质上还是为了迎合政治上的需要。 至于那些学说,还是不是原本的面貌—— 似乎都已经无关紧要了。 【要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便不得不提到董仲舒。他少治《春秋》公羊学,兼通群经;在汉景帝时期为博士;在汉武帝招贤良文学之士时,对策称旨,脱颖而出。】 天幕之上,出现一段动画。 首先是简短的文字,显示出当时的背景: “汉武帝即位以后,下令推举贤良文学之士,董仲舒作为贤良,回答他的策问。” 随后,出现一名头戴冕旒的卡通角色。 他身旁的长条方框里,写着“汉武帝”三字。 汉武帝表示: “朕获得继承了至尊之位、美好的德行,将要永久地传承下去、延长到无穷尽的未来。” 动画放映到这里,汉武帝听见“滴滴”两声。 他的余光依旧打量着天幕,而视线则少许落在面前的小型光幕—— [秦始皇:别想了,王莽篡汉。] 汉武帝:???? 秦始皇在之前就听过“王莽篡汉、建立新朝”的说法,于是十分好心地,给汉武帝剧透。 汉武帝:确定是好心……? 汉武帝看着天幕还有点懵,看秦始皇他们熟练的样子,显然这些人接触天幕比自己要更早。 他的目光扫过自己与秦始皇的消息记录。 秦始皇跟他说,这是苍天正在传达旨意,以后还会指引仙路、给大家传授长生不死药。 汉武帝:“……” 总觉得他在诓我,但是我没有证据。 汉武帝的视线从随身光屏上移开,重新落在碧空之中的巨大光幕。这是他第一次看见天空里的历史视频,惊异之余看得格外认真。 ——那幅画,居然是会动的! 动画里的角色“汉武帝”,还在往下述说: “朕的任务很重要,因此从早到晚都没有时间来享乐休息,总是在思考万事的原委。” “因此,朕广泛地邀请四方之豪杰俊才,想要知道治国大道的纲要,安民之论的极点。” 在汉武帝的身边,是郡国诸侯公选出来的贤良修洁博习之士,卓然作为贤良的首选。 汉武帝说:“我想问的是——” “听闻五帝三王治国之道,是改革制度、创作乐章,因而天下洽和。 后来的百王也是一样。 圣明的君主死后,钟鼓管弦之声未衰,而大道微缺,逐渐变坏到桀、纣之行,王道大坏矣。” “这五百年之间—— 遵守旧制度的君主与当权的士人里面,想要学习先王之法、来辅助当世的人很多。 可是他们都没有将局势扭转过来,一天天走向灭亡。直到后王兴起,没落的趋势才停止。” “难道是他们所持操信奉的有错误,从而失去了道的传统吗? 还是说天命就是这样,非人力所能扭转,必将推之于大衰而后息呢? 劳力交瘁、夙兴夜寐,致力于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