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30(1 / 1)

政的太后,却少有大权在握的公主,因为公主在古人眼中,是其他家的儿媳,其他人的母亲,她皇室的血脉,只有作为炫耀的时候出现才有意义,却不会在继承上起到任何作用。 但太平公主的母亲,可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受母亲的影响下,她在朝堂上也有一批同党,正是因为此,李隆基虽然与太平公主结盟,诛杀韦后,却也非常忌惮她,欲除之而后快。 不过太平公主空有同党,却没干出什么政绩,要是武则天能认真培养她,让她也能如李隆基一样,去做某个州的别驾,或者某个卫尉少卿,能有平台锻炼,她或许不会一生囿于内斗漩涡中。】 评论区的粉丝留言—— “太平诛杀韦后和安乐公主,其心理状况大致可以说是:‘我妈都没立我为皇太女,凭什么你要当皇太女’” “我觉得安乐公主这话也没错,有皇太子、皇太弟,凭什么不能有皇太女、皇太妹?” “公主是板上钉钉的皇室人,生的孩子也板上钉钉有皇室血脉,她生的孩子再随她姓,这不就能确定皇室一直是她们家的吗?” “我就不信古代皇宫没几个嬛儿或者眉姐姐。” “狸猫换太子都有可能,何况只是给皇帝戴绿帽子呢。” 姐就是女王,自信放光芒的武曌:“绿帽子何解?” 粉丝们借助嬛儿事件,向武则天热情科普了绿帽子知识,看得唐人一愣一愣的。 李旦觉得后背发凉,他不确定自己的后宫会不会也有这样的蛇蝎女子,看来得加严宫禁,以后宫妃绝不能轻易出宫,或见家人。 还有那句话,“武轮懦弱”,李旦牙关咬紧,当年母亲登基,他改姓武氏,是他一生最屈辱的事情,那个人竟敢…… 等等,那人的名字……武曌? 李旦面色苍白,夭寿啦,他娘竟然上天了! 蒲安轻咳了一下,继续道:【再说上官婉儿,她的身世生平我就不多做介绍了,我个人觉得可惜的是,她到最后,还是以婕妤、昭容这样的职位下葬的。 她一直是后宫的巾帼宰相,没能走到前朝来,且考古队保护性发掘上官婉儿墓时,并没有在墓穴中发现棺椁,现在大多数历史学家都认为这是官方毁墓行为,或许在上官婉儿被杀后,根本没能下葬到墓穴中。 在这座墓穴被发现前,上官婉儿在史书中的记载,都是韦后同党,太平政敌,在这座墓穴被发现后,我们看到了两个惺惺相惜的女子。 时间的黄沙或许会掩埋真相,但不会改变真相。】 天幕中出现了一片黄土,一些人在里面用刷子和小铁掀挖来挖去。 太平公主看到了熟悉的几个字——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铭。 黄土墓穴里面堆满了整整齐齐的砖,专家旁白道:“我们之所以觉得是官方毁墓,是因为盗墓贼如果要寻陪葬珍宝、撬开地砖,不会摆得这么整齐,肯定四处随便丢啊……” 棺椁不在墓中,那会在哪里? 不能入土为安,不能受祭奠,上官的三魂七魄,会飘往哪里? 太平公主强忍悲痛,只见青黑的石碑上,刻有“甫瞻松槚,静听坟茔。千年万岁,椒花颂声。” 她不知史书工笔,如何记载她与上官,是否只字未提她们的所作所为,甚至抹去她们的全部存在,也不知那些说上官豢养男宠、生活□□的谣言,会否被人深信不疑。 但听天幕中人所言,千百年后,尚且有人为她们遗憾,“千年万岁,椒花颂声”。 流传下去的,倒底是上官的才名。 李隆基看着天幕,默然不语,方才武曌二字一出现,他吓了一跳,不知那武曌会不会是…… 他还待多看几眼,却听天幕道:“明天我们直播间的主角,是唐玄宗李隆基。” 李隆基微微绷直肩膀,他听天幕说了许久,早就确定他日后会登基,也不知天幕,或者说后世之人,会怎么评价他。 “李隆基作为君王,开创了开元盛世,无疑是有才干的,只可惜,他活的时间太久了……” 李隆基皱眉,可惜什么,难道他早逝了? 等等! 天幕说什么?活得太久了? 作者有话说: *出自清代.李元复的《常谈丛录》 第22章 他最大的错误,就是活得太久了(三) 李隆基顶着父亲和兄弟们的视线,面不改色。 自天幕降临,言说他日后会与儿媳苟且,无论他走到哪里,都会被人行以注目礼。 今天,蒲安在打开直播间前有些犹豫:“老师们,今天的直播脚本里还提到了李隆基晚年时期的一些臣子,会不会……直播间联通晚年时期的李隆基,导致两个李隆基同时出现啊?” 各个学术领域的领头人们认真道:“不知道啊。” 蒲安:…… 各位院士、教授们道:“正是因为不知道,所以才要实验,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蒲安:…… 小心求证?她一点儿也没看出来。 算了,反正这些古人也没办法蹦到她眼前来,蒲安打开了直播间。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唐玄宗,李隆基,这个被大家认为一生中最大的错误,就是活得太久了的皇帝。】 牡丹园、沉香亭、金花笺,华服盛装的男女坐在一旁,看着已写好的两首诗,啧啧称奇。 李白提笔,落下最后一句“沉香亭北倚阑干”,诗罢墨未干,今日挥毫写了三首诗,他却觉得意兴阑珊。 蒙圣上召见,任侍诏翰林,他以为大家看中他的才能,故而允他官位,却不曾想,大家只是将他的才能,视为陪同游乐之技罢了。 想到此,他一脚踢开靴子,高力士斜眼瞥了一下,这位李翰林,脾气可真够牛心古怪的。 李隆基品鉴“名花倾国两相欢”,抚须点头,正要说上几句,忽听天上传来一个女声——“李隆基最大的错误,就是活的太久了!” 李隆基舒展的眉头一皱,何人胆敢这般…… 他方一抬头,便看见一块天幕。 【李隆基的父亲李旦,于公元712年禅位于他,李隆基登基的第二年,就赐死了太平公主,扫平朝野上下,将皇权紧紧握在自己手中。 从开元元年到开元二十九年,李隆基任用贤才,广开言路,整饬吏治,劝课农桑,于军事上,他将府兵制改为募兵制,恢复安北都护府,收回西域地区的政权,重建丝绸之路。 自李隆基登基以来,到开元二十九年,大唐人口数量暴增到近五千万,四海升平,万邦来朝。 杜甫曾有诗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足以见开元盛世的大唐,有多么富足。 我国历史上被誉为盛世的时代不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