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顾她 (第1/3页)
一时之间,殿内寂静无声。仇红恍惚,以为自己听错了。寒赋?遇刺?生死不明?“谁敢?”这是仇红的第一反应。倒不是口不择言,只是仇红真实所感。先于宋允之,她先一步反应,站起身来,不知为何一只手搓住了袍袖,抛出去的话也有些荒唐。反应过来自己有些失态后,仇红飞快地敛了表情,重新坐回到原位上,五指蜷进袍袖之中。“臣失言。”宋允之只看了仇红一眼,便侧过脸,眉目霎时凌厉了起来,沉声道:“这是何时的事?”信使起初并未注意到宋允之对面的仇红,忽地听见声响,一边恭敬地弯下腰行礼,一边回宋允之的话。因着事出紧急,声音都透出掩不住的慌乱,好在人是冷静的,将禀上来的情况一五一十说了个清楚。“回太子殿下的话...杨俊一案尘埃落定后,寒相回京复命,先于刑部几位大人之前启程,身边仅有数十人护送。昨日戌时时队伍已至荆州官道,据来回马探所报,寒相的人马本应在两个时辰之后到官驿休整,却迟迟不见踪影,驻守官驿的县丞察觉不对,立即派了人手搜寻,这才在半个时辰内于青云道外寻到寒相的人马。”“不过他们去得太迟,赶到的时候,一行人已全部死于贼手,尸身全部都在寒相所在的马车附近,死状惨烈,而马车内除了大量血迹之外,却空无一人,寒相不知所踪,县丞集结数百人查过方圆十里的树林之后仍一无所获。”殿内陷入了死寂。仇红将最后一个字听完,袍袖中蜷着的五指有些无所适从,案上的茶凉了,她却突然有了喝的想法。寒赋跟‘死’这个字,多少是沾不上边的。仇红见过了他唯我独尊,嚣张跋扈的样子,突然要去想他遭受刺杀,受伤流血的模样,一时还真有些难。更不要想,或许他会因此丢了性命。这感觉非常古怪。仇红是与寒赋不对付,甚至巴不得对方遭受苦难,但若让她去想象或者接受寒赋死,她竟做不到。不仅做不到,甚至会莫名地难受起来。或许她还是仁心太过?又或许,在她眼里,寒赋不算十恶不赦,就这样死于贼手,到底也算荒唐。冷透的茶水滑进食道,仇红禁不住打了个寒噤,肩头一颤,这一下并不明显,但对面的宋允之察觉到了。他试图说服自己去忽略仇红古怪的反应,可越是忽略,心火便烧得越旺。寒赋?她竟,在为寒赋着急?宋允之忍不住咬了牙。今夕是何年啊?仇红竟也有为寒赋担忧的这一日?这是何时的事?宋允之禁不住要冷笑。他放手让她专心务事,不追着她逼着她与自己亲近,是让她悄无声息地与寒赋破冰修好的吗?可余光中仇红那张脸却偏偏瞧不出什么过激的神色,除开方才那不合时宜的一句“谁敢”,和那一杯毫不犹豫下肚的冷茶之外,她表现得极为平常,眉眼之间甚至寻不到一点该有的悲容。宋允之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该庆幸,仇红这模样还不及她当年担忧宋池砚安危的', '')('第一百一十四章:顾她 (第2/3页)
十万分之一,寒赋不足为惧。殿内忽地吹进一阵令人清醒的风,像是终于反应过来一般,宋允之不动声色地动了动肩骨,骨缝之间挤压的痛感使他冷静,仰起头,问信使道:“此事可走漏了风声?”“殿下请放心,陛下有令,在找到寒相踪迹之前,此事将严控于内,不得公之于众。”宋允之听罢,顿了顿,垂下视线,不去看仇红的脸,旋即极重地从喉中叹出一口浊气。“可查到什么线索?”仇红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该在此时离殿,避免在这场合里参与过多。倒不是避寒赋的讳,只是她隐约猜到,寒赋遇刺这事,或许与自己对面的那个人,脱不了干系。就像她方才反应的一般。放眼后梁境内,谁有这个胆子敢去讨寒赋的命?除开她仇红从前敢与寒赋论生死,这世上有谁敢真刀实枪,去威胁当朝宰相的性命?寒赋手中,握着东部十州的军马,这是他在乱世之中便紧攥在手的筹码,战事平定之后,为安抚皇帝,他主动将军权一分为二,一归皇帝,一归丞相,但皇帝幽居华清宫的那几年疏于国政,宋允之为使寒赋安心维稳元都、漳州两派,便重新将军权还于他手。不止军权,寒赋名下良田粮草数不胜数,每年国赐甚多,其财富已到了不可估的地步。仇红从前多希望那些读书人多多对寒赋口诛笔伐,可惜寒赋比她这个莽夫多了不少玲珑心肠,他知道读书人的口沫和笔头杀得死人,他便兴修书院,普惠天下寒士,从前憎恶他作风严酷,手段残忍的那些儒生,都被这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在养乖了口舌,养顺了纸笔。因此,杀寒赋,好比登天之难。但有些人,生来就是“天上人”。在政事上,仇红算不上多了解宋允之,或许是因为他们从前互引为友的缘故,仇红宁愿避开他在政务上的杀伐果决,也不愿主动地去了解他作为东宫之主,一国储君的那一面。但仇红太了解他的皇父了。而宋允之作为梁帝的嫡子,作为他最为属意的继承人,在成为皇帝的这条路上行了十余年,对于攘权夺利的手段,只会多不会少。寒赋同仇红一样,既是朝廷的功臣,同样也是皇权长久忌惮的隐忧。因此,不论是皇帝或是宋允之,一旦对寒赋动了杀心,那便真就没有转圜的余地了。可宋允之眉眼之间的忧色不像假的。仇红撑着额去看书案对面的人。宋允之的脸色本就没有几分血色,听过这个消息后,他眉间的阴郁集聚得更多,整个人显得更无生气。他虽是皇帝的嫡子,但在很多事情上,他与他的父亲截然不同。更何况,这时候对寒赋动手,对宋允之有什么好处?寒赋此番出京是为朝廷解忧,若真是宋允之下手,岂不是太师出无名,遭人诟病?...但很快仇红便想到了另一种可能。借刀杀人。果不其然,就在她思忖的这片刻,前来禀告的信使便立即又通禀了另一则消息:“荆州刺史已查清,行刺者二十余人,皆出身剑南东川,是为杨家剑庄中供养的武士。”一语中的。时机、缘由、替罪羊。仇红飞快地将这些字眼拼凑出来。却还', '')('第一百一十四章:顾她 (第3/3页)
是不愿将这些词与宋允之联系起来。沉吟片刻,她微垂了眼,轻声道:“殿下请放心。丞相吉人自有天相,此番定会化险为夷。”这话,似试探也不是。仇红倒真希望此事与宋允之无关,但若真是宋允之或是梁帝下的手,那她也没有任何可以怪罪他们的理由。寒赋嗜权如命,从他开始做权臣的那一天,他就能预料这兵戎相见的一幕不是吗?哪轮得到仇红来为他cao心。想着,仇红朝宋允之望去,见他也正望着自己,严肃之余,只一层纯粹的隐忧。这神色让仇红轻松了一些。她起身作揖,辞别宋允之。对方并没犹豫,轻点头肯允了她,“将军慢走。”不知是错觉还是如何,仇红回身离殿的一刹那,竟觉得外头的天发阴得可怖。***不同于宫城之内似要咽气的氛围,武思馆内场面融融,正是最后一堂课的时辰。不出所料,这些认真修学的少年少女中,并未途鸣的身影。但仇红没心思与他计较,她飞快地在馆内找到了周观,将他带到无人处,便脱口逼问道。“你祖籍剑南?”“是。”“可认识杨骏?”“...他不是早已下狱?”“他府中可豢养武士为其卖命?”听到此处,周观有些明了了,忙撇清道:“将军,我人在武思馆,又不在刑部,这事你无论如何不该审我啊。”仇红立刻换了问:“你同寒赋到底有何关系?”周观一脸“怎么又来”的表情,虽不耐烦,见仇红神色略有不对,仍是耐着性子解释道:“将军,我同寒相之间清白可鉴......真的毫无关系啊。”“那到底为何他要担保你来做这武卫郎?”“将军你傻吗?”周观不解道,“若不是我来做,你是想完全沦为太子的附庸,还是被元都漳州两派参上一脚?”她竟无话可反驳。“不过将军。”周观没继续深究这个话题,而是想了想,语出惊人道,“寒相此次出事,与将军没有关系么?”仇红:?“我以为将军同寒相交恶......”眼见仇红脸色不对,周观又悻道,“嗯,竟不到要互取性命的地步么。”“什么意思?”仇红微挑眉,“你是说,寒赋想杀我?”周观回得迅速:“我可没这么说。”这话可信度不高,但却点醒了仇红。寒赋是谁。比起被杀,他分明是那个会提前铲除异己的人。坐以待毙可能是任何人,却绝不是寒赋。这样一想,仇红整个人轻松下来,但却仍觉得有何处不对。“不对。”她后知后觉,“你是如何知道寒赋遇刺一事的?”周观一脸“你才反应过来”的表情,却没卖关子,在仇红的注视下,一字一顿道:“寒相启程剑南之前,留过话给我。”“什么话?”周观笑得十分欠揍,竟是整了整衣冠,沉下面色,模仿着寒赋那千年不变的冻死人的语气道——“无论我出了何事,顾好仇红安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