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计要缓上一天,最后明明是胜利者,却还要屈辱的趴在赵晓东背上被背回去。 石楠和赵晓东快要笑死了。 但笑过了之后,他们也记住宋药这次的使的计谋了。 石楠照旧是坚信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努力奋笔疾书。 赵晓东则是趴在宋药的小床上,抬头看看宋药,叹一口气,再低头,然后继续抬头看看宋药,再叹一口气。 宋药被他看的浑身不自在: “你不会是伤心了吧?说好了大家互相各凭本事的。” “不是。” 赵晓东当然不可能因为这点小事就伤心,要不然就凭着宋药这个气人样子,他们早就不玩在一起了。 他就是在思考一件事: “我是在为我们以后的同学默哀呢。” 宋药:“?” 赵晓东:“你看你,长的白白净净,看着就是一副乖小孩的样子,大家肯定觉得你特别懂事特别乖,结果……啧啧啧。” 宋药顿时不开心了: “你啧啧啧什么呀,我哪里不懂事,哪里不乖了?我爸爸说我是他最乖的儿子了!” 赵晓东:“你爸爸不是只有你一个孩子吗?” 宋药理直气壮:“对呀,但是这样说,显得很好听呀!” 他自觉自己还是挺淳朴的。 毕竟是大树村出来的嘛,民风淳朴那很正常。 “我只是跟你们玩的时候,会用一点点小小的计策,但是平时跟人家相处,我还是与人为善的呀。” 宋药可从来不做坏事的。 赵晓东怀疑的看向好友: “真的吗?” 宋药肯定点头:“真的!” 赵晓东:“我还是不信。” 宋药也不意外,哼了一声: “等去了科大你就知道了。” 也许每个小孩都是一样的。 新学期开课的时候,或者说是换学校的时候,在那之前他们总是想着自己要如何如何做。 因为宋药在学习系统里面学到了仪式感这三个字。 所以小孩论这种行为为仪式感。 比如赵晓东,他的笔盒永远乱成一团,他的本子永远会画几个小人,他的书桌也一点都不整齐。 但是新学期一开学,赵晓东就会带着自己整整齐齐的笔盒,干干净净的本子,被打理的相当亮眼的书桌,端坐在椅子上。 然后一本正经的跟宋药表示: “以后我的书桌就是这样了,新的学期,新的一天,我要做一个爱干净爱整洁的好学生。” 然后第二天,他的书桌变得略乱。 第三天,他的本子上又多了几个小人。 第四天,基本已经打回原形,并且爱干净爱整洁的赵晓东同学也没有收拾一下的意思。 与赵晓东相比,一向都很干净整洁的宋药,仪式感则是放在了别的位置。 比如说此刻他就说: “等我们去了科大,我就每天六点起,白天好好上课,晚上也好好上课,跟同学也好好相处,我绝对不会再忽悠他们玩游戏的时候让我当老鹰了。” 就像是宋药不相信赵晓东的“一整个学期我都要保持像第一天那样的专注”一个道理。 赵晓东也不相信宋药以上言论。 但好在,他们各自都很自信。 哪怕在这之前,两人已经无数次被打脸。 家长们并没有干涉的意思。 赵奶奶刚开始还想教育一下孙子做不到就不要说,被宋奶奶给制止了。 大的缺点当然要改,孩子们不改他们也要压着对方改。 但像是这种无伤大雅的小事,他们乐意这样就这样吧。 至少不管做不做得到,在还没来到那一天之前,两个孩子都很快乐。 就算是宋药和赵晓东一向心大,但眼看着他们即将离开父母家人出发去遥远的首都,长辈们自然也是有点担心他们会不会想家,会不会害怕的。 现在既然两个小孩相当自觉的自己找到了一种放松方式,宋奶奶支持还来不及呢。 于是,宋药和赵晓东就这么保持住了自己的内心展望。 然后怀揣着这样的展望,认认真真的复习起来。 县长也得知了少年班。 他不光知道少年班,他还知道县里就要考试。 宋药有点惊: “这种不是应该去首都考吗?” 县长笑话他还是年纪太小:“哪那么简单啊?” “少年班诶,直通大学,国家亲自培养,以后毕业了八成能得到比其他人更好的资源,全国的家长都想把他们孩子送进去。” “又不可能让这么多孩子都直接去首都考试,所以啊,先在县里考,考中的再去省里考,然后省里最后考上的那一批再去首都考。” 县长伸出两个指头: “全国,只招二十名。” 他说起来都觉得心中一片激荡: “只招二十个人啊,知道这是什么概念吗?” 宋药眼睛亮晶晶: “我们会多十八个朋友!” 赵晓东颇有点受宠若惊: “我还没交过这么多朋友呢。” 县长:大部分人都交不了这么多朋友吧?? 不对跑题了。 他干咳一声:“我的意思是,高考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是这次的少年班考试,那可是千军万马过一根稻草啊。” “你们想要进去,几乎要打败全国的学生,怎么样?是不是瞬间紧张起来了?” 像是这种几乎可以说是挂钩了未来,比高考还要激动人心的考试,县长只是说出来,就觉得自己心底已经激动的不要不要的了。 更别提当事人,一定更激动吧。 县长得意洋洋去看俩小孩,然后对上他们清澈毫无紧张的眸。 他:“?你们不害怕自己考不上吗?” 宋药摇头:“不害怕啊。” 县长咂舌:“这么自信的?我知道你们很聪明,但是这可是和全国的小孩一起竞争啊。” 赵晓东摇头:“不是我们自信。” “吴爷爷说了,如果我们考不上,就额外再给我们两个名额。” 县长:“……你们,内定了?“ 他怎么不知道呢! 没人跟他讲啊! 这样的大考试,宋药他们怎么就能内定了呢! 宋药点头:“可以这么说呀,因为我们已经对国家有了贡献,所以如果我们考不上的话,国家会直接安排我们入学。” “那就不是二十个人,而是二十二个啦。” 所以他们之前才问石楠要不要去呀。 她要是去的话,按照宋药对国家做出的贡献,完全可以再帮她要一个名额的。 但石楠对自己打肿脸充胖子不感兴趣,断然拒绝。 所以宋药他们很淡定的: “虽然吴爷爷这么说,但是我们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