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文小说网 > 时空穿越 > 从武王伐纣开始建立千年世家 > 第885章 贞观元年诸大事结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第885章 贞观元年诸大事结束(2 / 2)

一上来就有理有据的掀桌子。

这些人甚至还不能说他们是单纯的奸臣。

真可谓是树倒猢狲散。

这就不由的让众人联想到洛玄辰刚才说的三哥,洛氏的另外一个嫡子,洛玄星,在洛苏来到长安后,洛玄星就一直待在幽州附近。

他为什么会直接造反,竟然敢造陛下您的反,他甚至连掌兵都不懂,这不合常理。

按照李世民的想法,就算是李瑷真的谋反,王君廓也不该直接杀了,因为从贞观元年到贞观三年,大唐没有谋反案!

对于王君廓和窦轨这件事,诸位宰相从一开始就不满,认为这两个人就是在搞事,这天下的确是有造反的,但李瑷和区区一个行台尚书,怎么可能敢于造反呢?

天子下这么辣的手,如果是正常来说,应该是要劝谏的,但现在这两个人找死,那就怪不得他们下狠手了。

不仅仅保住命,甚至就连官身都还在,这属实是出乎大多数人的预料。

不都是表面宽宏,背地里找机会搞死!

天子的态度实在是太明显了,就算是真有造反的,只要你敢告发,那告发的人就要受罚。

洛玄辰径直道:“臣只是猜测,不能保证一定对,但汉书桑弘羊列传中,曾经记载过,‘胶东王血,弘羊以贵’,桑弘羊用胶东王的血来让自己尊贵。

他最常做的事情就是进宫陪李世民喝酒,这倒是和当初李渊身边的裴寂差不多。

几位宰相都表达了自己的态度,李世民很是满意的点点头,这是最好的情况,宰相们和自己的想法一样,就连魏征那个老杠精也没有和自己抬杠。

天子一言,就决定人的生死,而宰相一句话,就可以改变天子的态度,这就是朝廷中枢的权力所在。

“陛下,太轻了!”

王世充被流放,然后在路上被杀,杀王世充的人,短暂被贬,很快就又起复,谁不知道这是李渊的意思。

唐俭这才松了口气,陛下还是知道轻重的,正如李世民所说,因为一个王君廓就败坏国家的法度,那实在是太不值得了。

他面无表情,冷声问道:“诸卿,你们有什么看法,这件事该怎么处理,都说说吧。”

在这个时候,有一个人的地位瞬间就变得有些不同了。

进宫汇报道:“陛下,这王君廓果然是牵涉在庐江王谋反案中,根据王君廓的属下说,这庐江王李瑷谋反,就是王君廓教唆的。

啧。

这下房玄龄知道自己不能再装死了,他缓缓说道:“陛下,臣以为,这件事不能给予奖赏,必须要进行惩戒。

就如同之前李渊对杜伏威的态度,在州县中,尤其是山东,抱着这种态度的人太多了。

远在幽州都督府的王君廓,以为自己将要迎来的是加官进爵,却没想到迎来的是一道道斥责的圣旨,以及夺走他一切权力的圣旨。

尤其是之后又听到天子认为这其中有人构陷,所以已经派出了监察使去彻查。

因为在东北地区,还有一个农耕强权,那就是辽东国,未曾臣服大唐。

怪不得宰相直接将这些事递到了自己面前,他们还真的是没法处理这几件事,只能给建议,不能下决定。

真是风水轮流转,今日轮到王君廓倒霉。

有佐僚踌躇道:“可陛下不是明确说要和解吗?我们这么揣测,是不是不太好?”

……

无数的这种言论传在街头巷尾,这就代表着现在的一种民心,和解的确是大势所趋,只有尽快的放下争端和仇恨,才能让所有人把精力都放在建设贞观新政上。

但魏侍郎说直接杀掉,也的确是有些太极端了。

这问题必须立刻上呈天子才行,一行人匆匆进了皇宫。

还是处理王君廓?

不搞清楚这个,就不能把握住之后处理的尺度。

贞观元年最大的一件事,就这样落下了帷幕,在大唐的各州中,都有许多人在蠢蠢欲动,但见到了王君廓的下场之后,这些蠢蠢欲动的人,几乎在一瞬间就停止了自己的运作。

结果王君廓根本就是欺骗他的,转身就率领士卒包围了李瑷的府邸,然后直接杀死了李瑷。

陛下早在今年的元月时,就已经发下诏令,三年不受理谋反案,大唐取消三年谋反案。

李世民为什么喜欢将政事堂诸宰相一起叫来开会,原因很简单,把这些人叫来一起开会,开完会后,形成共同的决议,之后三省的流程就真的只是走流程。

洛玄夜在现在的唐廷中,地位很不同,因为他地位太高,从贞观元年封赏之后,洛玄夜就再也没有担任过什么能够立功的实职。

浑身土尘的使者从幽州、益州、扬州,一路疾驰来到长安,神色已经很是憔悴,脸上带着脏污,但却没有任何人敢于阻拦和轻视,因为他们身上都背着加急军令。

“陛下说了,他不相信在大赦之下,还有人会冒着十死无生的风险造反,他相信所有人都会团结在贞观新政之下,那些所谓的谋反都是构陷,他会还那些被构陷的一个清白。”

是王君廓对李瑷说,陛下不可能放过他,要早做打算,还暗示李瑷说,他会助李瑷一臂之力,李瑷相信,恐惧之下就扣押了朝廷的使者。

王君廓就连朝廷安抚的机会都不给,这是典型的想要以功邀进!

至于益州之事,没有这么严重,但同样是外戚借助建成太子倒台在清除异己,而且做事的人还是窦氏外戚。

李世民闻言噌的一下坐直了身子,其他人也都带着惊疑的神情望过来,洛玄辰的话说的很有道理,李世民直接问道:“季晨,你说有什么隐情?”

有些人若有所思,看来是洛玄星说了一些什么,所以让洛玄辰对远在数千里之外的王君廓有了一些了解。

魏征施施然回到自己的坐席坐下,这下可难住了李世民。

面对着急剧减少的冲突以及告发谋反事件,李世民和诸宰相都知道,经过这件事,隐太子党和楚戾王党的事情算是真的要过去了。

当圣旨宣读完后,他还有些不敢置信的问道:“使者,是不是读错了,我是平定宗王谋反的功臣啊,怎么能够这样对待功臣呢?”

按照圣旨上说的,你要立刻启程前往岭南,走吧,王长史,不,庶人王君廓!”

现在庐江王的血,大概也可以让王君廓变得尊贵吧,他心中难道真的就没有这样的念头吗?

唐俭嗤笑一声后恶狠狠的说道:“哪里有宗王谋反?

李世民的脸色很是难看,庐江王幽州都督李瑷谋反,已经被都督府长史王君廓诛杀,益州行台尚书左仆射举报益州行台兵部尚书谋反,同样也已经诛杀了谋反者。

房玄龄却道:“陛下,检校刑部侍郎在这里,应该问刑部侍郎的意见。”

李世民他不可能真的把效忠自己的人,因为这种事就杀掉,但和解的大计是不能破坏的,所以必须还有其他的解决办法。

臣又主导天下吏治,听人提起过,这个王君廓,和故庐江王李瑷,关系很不错,李瑷没有军事上的才能,所以在幽州对王君廓,言听计从,甚至想要和王君廓结成儿女亲家。

据说李瑷临死前还说,‘王君廓你这个卑鄙小人,本王在黄泉之下等着你’,可想而知李瑷对王君廓有多大的怨气。”

圣旨经过三省很快就发了出去,新上任的河北道宣慰使是唐俭,他也是秦王府的旧臣,随着他出发,长安开始渐渐传出消息,说庐江王幽州都督李瑷造反,被幽州都督府的长史王君廓平定。

因为他已经有一点升无可升,封无可封了。

房玄龄话刚刚说罢,洛玄辰就立刻出列正声道:“陛下,罚的太轻了,轻到会让人认为这是您所指使的,会有人猜测,等到这件事过去,您就会将他官复原职,甚至升迁,进而会有更多的人去铤而走险做这种事情。

先表面和解,不要引出大的乱子,顺便引蛇出洞,然后高高供起来,等到局势稳定,再剥夺权力,最后找到罪行错误,一网打尽,义正严词,全部干掉。

怎么处理?

当初洛玄星所赐下姓氏的十八个部族,大部分都在幽州以及靠近幽州的辽东境内,洛玄星麾下的敢战士也在这里。

在这种大政方针之下,大唐的恢复速度极快,本来人口就非常多,虽然比起隋朝鼎盛的时候少了许多。

就说大唐。

要知道当初最鼎盛的时候,中原也就是不到六千万人口,再加上西域等外藩,也就是六千多万的人口,现在中原有三千万人口,基本上已经足够撑得起几乎所有的对内对外战略。

杀了他,给其他蠢蠢欲动的人一些警示,告诉他们有些事情是不能做的。”

现在王君廓直接将李瑷斩首,然后言辞凿凿的说李瑷谋反,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隐情?”

由此观之,李瑷虽然无能,但是对自己有几斤几两却是清楚的。

这件事的处理结果很快就公布出来,这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结果,庐江王李瑷竟然真的是被刺激造反的。

王君廓一倒,他府中的那些下人中,顿时有不少直接出卖他。

王君廓二话不说杀了李瑷,在他看来,这是公然违抗自己的命令,和朝廷大政方针作对。

任命河北道宣慰使,益州道宣慰使,再次讲解朝廷的诏令,向天下人表达朝廷的意愿。

天子的诚意,再也不会有人去怀疑了!

但正是因此,杀不杀李瑷才非常有示范作用,因为宗室中站队的人实在是不少。

李世民强行压抑住怒气,让自己冷静下来,所谓王不可动怒而兴师,同样的道理,君王也不能在愤怒的状态下治理国家,现在还年轻的李世民,圣贤睿智英断的可怕。

而且陛下,臣的三哥在幽州,曾经提起过李瑷和王君廓。

久经战乱的百姓,在天下一统后的第五年,终于感受到了来自中央朝廷的恩泽雨露,从某种事实上来说,直到贞观元年,大唐终于开始承担一个大一统王朝所应当承担的责任。

这个局面直到贞观三年,开始结束,这是下一节的内容。——《唐帝国兴衰史》

请收藏本站:https://www.shumkj.cc。手机版:https://m.shumkj.cc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