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novelcontent" class="novelcontent">他本该继续一路进攻下去,但贺兰绪亲征,燕国本已瓦解的士气重新凝聚了起来。
入目的城墙上站满身披盔甲的燕国士兵。
有些手中持着弓箭,有些持铁钩,还有些奋力拉动着套在夏国架好的云梯上的铁索,试图阻拦夏国他们的速度。
卫衍抬头,阴沉狠厉的眸光扫过城墙,并没有看到贺兰绪的身影。
这并不令人意外,贺兰绪重病在身,就算亲征,也不可能出现在城墙上。
曾经将父亲追击得仅以身免的枭雄,如今也不得不面临英雄迟暮的困境。
卫衍冷冷一笑,扬起手中马鞭,喝道:继续挖掘地道,今夜之前,我军一定要入城!
殿下,身后一人骑马上前,面色为难,太后已经下了诏书,要求殿下回京。如今殿下颇有收获,而且连日征战,士卒疲惫,敌军又有贺兰绪坐镇。何不就此言和,先回京面见太后再说?
卫衍缓缓转过头打量来人。
孤记得,今晨你还抱病不肯出帐他骤然两眼一眯,神色危险,难道是装的?
不出意外,卫衍就是夏国未来的皇帝,掌握着他的生死。
来人吓得几乎要从马上掉下去,战战兢兢道:不,不,臣有病,臣有病!
有病?卫衍咧嘴笑起来,恐怖莫名。
正好,孤亲自为你治病!
他拔出腰间长剑,一剑捅穿来人心口。
失去生命的躯体缓缓从马背上滑落,眼底还残余着深深的恐惧与迷茫。
卫衍收起沾血的长剑,望了望四周噤若寒蝉的士兵,带着冷笑继续之前的话题:第一个登上城墙者,赏绢万匹!生擒贺兰绪者,赏绢五万匹,封万户侯!
重赏之下,士气重新振作。
城内。
陛下,汾州太守听着外面的擂鼓声与人声,紧张地对贺兰绪道:他们正在挖掘地道,预计傍晚就会攻入城中,不如臣先护送陛下退往
不必。
贺兰绪坐在桌前,一手按着额头,一手在桌上敲击出有韵律的节拍,沉着冷静的姿态让太守紧绷的内心都不禁松缓下来。
贺兰绪:着人在城内靠近城墙的地方挖掘堑壕,派一部分兵力守在那里,一旦有敌军冒头,杀。
太守:臣领命。
刚要离开,又被贺兰绪叫住。
贺兰绪声音温和,但眉宇尽是不可忽视的凌厉之色:汾州难守,还需主动出击。再拨一支敢死队,由朕亲率破敌。
太守闻言怔住:臣,臣岂敢让陛下以身犯险?
贺兰绪冷冷扫他一眼,威势不言自彰。
*
崔衍昭本以为这是一次普通且顺利的出宫。
直到途中冲出一道身影,低头抬手奉上书卷。
妾有治国九策,今欲献予陛下。
崔衍昭回过神,看到道边跪着一道头戴斗笠,身着素裙的身影。
虽然不理解为什么会有人拦道,但总不能一直僵持着。
崔衍昭:起来吧。
话落,他隐约听见王适安冷哼了一声。
大概是听错了。
崔衍昭努力再听,只听到了其他官员细小的声音。
似乎是谢家的女郎。
没错,她腰带上绣有谢家的家徽。
贞质,你
中书监谢珉从人群中走出来,面上有一丝尴尬,但还是维持住了沉着冷静的风度,小女任性惊扰圣驾,还请陛下恕罪。
谢珉,字贞质,出身陈郡谢氏。
崔衍昭已经掌握了没关系三个字的古代平替:无碍。
眼看一场风波就要过去,谢家女郎忽然仰头,声音清澈:妾听闻,陛下强留大将军
崔衍昭:?
最近建康传起了流言,说陛下与大将军情非一般,又是留宿大将军府,又是时不时召幸大将军。
连谢云织都有所耳闻。
她这次准备了治国九策不说,还想顺便劝谏陛下不要过度沉迷大将军。
如果陛下一直把大将军留在建康,国家还用谁北伐?
她决定当众点明此事,让陛下在大众的压力下不得不放手。
可陛下竟生得这样美
那还是给陛下留点面子吧,换个方式建议。
谢云织心里想着,姿态含蓄了几分,改口道:妾在闺中便听闻陛下风仪非凡,如今方知传言非虚。
崔衍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