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nr1" style="font-size:18px">
“想致富,先修路。”
陆粥开口道:“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咱们宋家村这个位置已经算是好的,其他的地方更穷更偏僻。”
“还不知道有多少跟我年龄一样的男生女生,娃都已经有两岁了。”
宋大勇比以前沉稳了不少。
“所以说阿,必须跟着党的方向走,得大力改革开放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打击那些不法分子。”
他能够说出这一番话来,让陆粥不禁多瞧了两眼。
和调查组的人接触多,宋大勇说话的都开始有道道了。
“不忘初心就好。”
陆粥只说了这么一句。
如果不出意外,等赵家倒台以后,宋大勇必定有一个极其光明的未来。
村里面很热闹。
孩子们在村头,一看到他们兄妹俩就朝着村里面跑去。
速度那叫一个快。
很快,就响起了鞭炮声。
整个村的人都喜气洋洋的,看向他们兄妹俩的目光充满了和蔼慈祥。
“这俩孩子,打小我就看他们有出息。”
以前是女孩子读书是帮别人家读的那些话,在陆粥成绩出来的那一刻消失得无影无踪。
全村的善意,都涌了上来。
更不要说村里面的老人了,还把新年才穿的新衣服翻了出来。
现在这种村落。
往上数几代,那都是同一个老祖宗。
对于大家来说,高考状元就像是古代科举考状元一样,这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
甚至还有老人提议,一起去祭拜祖坟。
“必须去。”
“我们宋家出了一个文曲星,肯定是祖坟上冒青烟了,得告诉老祖宗这件事情,让老祖宗也跟着开心开心。”
老祖宗开不开心陆粥不知道。
但是她挺开心的,村里面摆的流水席很好吃。
美其名曰,状元酒。
宋全和胡淑花钱买了一头猪,又请了周围村里厨艺最好的掌勺,也不收礼金,就是单纯帮陆粥庆祝。
办酒席的时候,还来了一行陌生人。
胡淑看着眼生,就去问宋全:“这是你们宋家哪一脉的人吗?我怎么没有看过,你看他们还提了一箱牛奶和几箱水果来。”
宋全抬起头望了望,摇头说不认识。
他又去问宋四爷。
宋四爷也不记得宋家有这么一号人,就让宋全去问。
刚开口,就听出是外地口音。
一个穿着中山装的老人杵着拐杖,笑眯眯的开口道:“我们都是外地人,听说这里出了高考状元,所以带年轻人们过来沾一沾状元的喜气。”
弄清楚来历以后,宋全神情陡然一松,笑着说:“老人家,你说的状元就是我女儿宋艳,今天人多,你们随便坐,我就不招呼你们了啊,吃好玩好,就当是自己家里。”
老人摆摆手,示意他去忙。
宋全又去喊宋四爷:“四叔,我感觉那一会伙人不简单,那些小年轻戴着眼镜,一个个看起来文质彬彬的。”
宋四爷点头:“我去招呼。”
这些人一看就知道是文化人,特别是那几个老头,给人的感觉很像当初他见过的教授。
至于旁边那几个年轻人,东张西望的,顶着一双黑眼圈。
估摸着,很操劳。
来吃流水席的人渐渐少了,蔺孝才说他是大学教授。
高考卷后面的压轴题,就是他出的。
恰好就是他们现在做实验遇到的难题,已经停滞了很久,在没有办法的办法下,只能寄希望于那些年轻人的奇思妙想。
没有一个人抱期望。
但万一某个学生随便一个想法,说不定都能帮到他们呢?
批卷子很累。
几乎是熬了几天几夜,用最快的速度从一堆屎中筛选出了几个金子。
第619章我在80年代报效祖国(上)
这个世界,高考是全国统考。
不管是经济发达的地区还是落后的地区,用的都是同一张卷子。
只不过,大学在招生的时候,会对较为落后的省降低一点分数线。
很多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考上大学,会特意把孩子在高三的时候,把孩子送到这个省来参加高考。
第一批被淘汰的人,就是空着的,不对,准确的来说还写了一个解字。
还有的人,画了个国旗。
更甚至洋洋洒洒写满了小作文,就连阅卷老师也忍不住停下来多瞧了几秒,匆匆扫过以后,又继续拿起下一张卷子。
这种感觉很新奇。
就跟开盲盒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