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文小说网 > 都市传奇 > 华娱:这个导演太纯情 > 第267章 :《叶问》价格,宁昊的打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上一章 目录 站外搜索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第267章 :《叶问》价格,宁昊的打算(1 / 2)

第267章:《叶问》价格,宁昊的打算

翌日,苏牧照旧早早的起床。

杨思维也第一时间,过来汇报了《叶问》的版权费交易情况。

“老板,昨天各国片商已经对《叶问》做出了报价,”

杨思维似乎有些犹豫跟不解:

“目前片商报的总价才不过2000多万,怎么还不如一部《那些年》呢?”

一个是投资八千万的动作大片;而一个只是国风年代感十足的青春喜剧,投资不过一千多万。《叶问》居然连《那些年》都比不过?

苏牧笑了笑,要是让杨思维知道,梦中整个《叶问》系列在好莱坞也就六百多万票房,恐怕她就更要失望了。

尽管原作是原作,苏牧也没有生搬硬套,反而以自己“过来人”的眼光对电影进行了修改。

只是电影本身的立意,那就是民族主义,或者说爱国主义,凭借这一点,在国内上映时,可以让影迷们血脉贲张、甚至热泪盈眶。

然而在外人来看,恐怕也只能看懂那拳拳到肉,刺激到每一秒的精彩打斗。

片商们也不傻,这种“看不懂”内涵的片子,哪怕是苏牧编剧的,他们也会考虑一下价钱。

又不是《绣春刀》那样,有戛纳国际电影节组委会站台,用真金白银的奖项来表示它的优秀。

《绣春刀》也没有《叶问》这般如此鲜明的民族主义。

起码岛国这种受华夏文化影响深远的东南亚重大票仓,就不会为《叶问》买单。

谁愿意买一部电影回来,看你们中國大哥暴揍我们国家的老前辈啊!!

不过苏牧相信两千多万也不是《叶问》的极限,原作台词平淡,剧情缺乏波折,经过苏牧修改之后,自认为比原作优秀许多。

毕竟这不是自己一个人的能力,而是千万网友观影后的意见总结。

不求卖到3000万,怎么也要卖到两千七八万。

不然自己这个国际大导的面子往哪儿搁?

想了想,苏牧还是给理查德打去了电话。

“理查德,《叶问》的出价有点低呀~《寄生虫》赚了那么多,这次出这么低的价格,有点不合适了,要不还是直接发行吧?”

“NO!”

理查德毫不犹豫的便拒绝了。

“Sum,版权费的事情我们可以再商量…”

“理查德,我希望我们之间的合作更加真心一些,在我们中國有句古话,叫做真心换真心…....”

一番沟通之后,理查德终于松口。

“行吧,Sum,你就算不是导演,也绝对会是一位合格的商人!”

“呵呵,那还是需要华纳多多支持!”

挂掉电话后,苏牧也是无语摇头。

实在是绯红影业在北美地区没有自己的发行路径,就算绯红影业买了《叶问》的版权,还是需要交给其他人发行。

若是发行商不给力,跟梦中一样,仅在小部分院线上映,哪怕《叶问》质量再怎么改进,也不可能对票房有太大影响;

与其经过绯红影业这一手,还不如直接“逼迫”华纳出面高价买下《叶问》的版权。

原本,华纳作为苏牧的老朋友,本就有意以700万美金,买下《叶问》在北美、南韩、岛国及中东几个地区的版权。

但是在苏牧“和蔼可亲”的劝说下,华纳还是决定以1200万美金,买下以上区域的版权。

说起来,苏牧倒是有了一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痛快感!

华纳要是不配合,苏牧就要重新考虑一下《招魂I》的发行商了。虽然这部电影也有华纳的投资,但绯红影业才是真正出品方,拥有决定一切的权利;

而正是因为华纳也有30%的投资,使得他不可能因为不能得到“发行”所带来的利益,从而损害电影上映带来的利益。

除非华纳为了一口气而愿意两败俱伤!

这在中國或许并不罕见,但是在资本主义利益唯上的世界,是不存在所谓的两败俱伤的说法的!

翌日,柏林国际电影节闭幕式正常举行。

《叶问》虽然没有入围主竞赛单元,不会获得邀请,但是苏牧这位国际大导既然在柏林,自然少不了邀请。

苏牧也没有拒绝,柏林国际电影节的名号在国内乃至于国际上还是很有权威的。

跟电影节组委会搞好关系,对于自己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

而这一次柏林国际电影节也没有“令人失望”——从金熊奖《格巴维察》到评审团、最佳男女主,清一色的欧洲本土影片。

评审团大奖甚至开出了双黄蛋,分别是丹麦女导演普尼尔·费舍尔·克里斯藤森的《肥皂》跟伊朗贾法尔·帕纳希导演的《越位》。

《无极》颗粒无收,也幸好早早的就爆料出了《无极》虽然入围主竞赛单元,但不参与任何奖项的参选。

不然陈导恐怕又少不了无数媒体记者的骚扰。

倒是港岛的《伊莎贝拉》拿了个最佳电影音乐银熊奖,也算是聊胜于无,不至于颗粒无归。

要说这个奖项有什么价值…....嗯,如果没这个奖,版权能卖500万的话,那么获奖之后,或许能卖到520万美金吧!闭幕式结束,在华纳的提价之下,《叶问》海外版权费也顺利卖到了3000万美金,苏牧倒是十分满意!

柏林国际电影节的消息,也被六公主跟新浪网等媒体记者迅速传回了国内。

或许因为***并没有内地电影的参与,以内地网民为主力的网友们,倒是并没有过多评价。

也就一些关心观众们觉得柏林国际电影节这一次有失“国际”风范,什么时候学会了“金鸡奖”那一套,讲究“政治正确”跟“双黄蛋”了?!

不过没有水军的挑拨下,网友们的记忆也很短暂。

再加上国内《神雕》跟《七剑》的宣传力度也十分惊人,些许柏林电影节的消息,也迅速被淹没在《神雕》、《七剑》的汪洋大海当中。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