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大学念得太舒服了。”
“那我以后少回来?”
余在年揶揄了女儿一句,哪里肯让女儿不回来。
“冬天的衣服嘛可以放家里来了,你学习忙,不要把时间花在清理冬天衣服上。”
余在年看着女儿的冬衣,好似不便宜。
“你寒假赚了多少钞票?”
卢清抿嘴儿一笑:“猜吧,你和我爸使劲猜吧,你们不会猜到的。”她回到房间里,摸出一张存折,给了余在年:“我在存我出国的留学的生活费。”
余在年接过来,看了一下,惊笑道:“老卢,你来瞧瞧,囡囡一个寒假赚的比咱们两个都多。”
卢宽好奇地走过来,接过存折看了一下,眼睛瞪大:“别说,还真别说!囡囡学习好,赚的钞票多,这很合理嘛。”
“暑假还可以去赚,一边练英语一边把钞票赚了,两全其美。”
“你这些当做零花吧,争取拿到公费名额。”余在年回了厨房,又把围裙解了下来:“今朝高兴,我要做几个好菜。”
余在年去楼下买了排骨,做了糖醋小排。
卢清守着锅,看着里面的排骨不少,喜滋滋地说道:“好像可以把米饭省下来了。”
“省什么米饭?给你那个同学沈墨带一些呀!人家白白带你去做翻译赚钞票的?”
“好像也对……”卢清回想了一下:“冯苍还请了肯德基,烟花……”
“你看看,人家男同学心里都有数的。”
下午的时候,卢清带着饭盒回了学校,先把衣服放到宿舍,又带着书去上自习。
沈墨上自习的地点相对固定,只有几个地点,找起来很方便。
她推门进来的时候,沈墨并没有抬头,只是专心和面前的量子力学搏斗。
重新进入物理的世界,之前走过的路有着陌生的熟悉,这些概念和公式在朝他招手,远远的,似乎能看清,但需要努力奔跑才能够并肩。
“喂。”
卢清用一个字把沈墨拉回现实,她顺势坐在旁边,把饭盒推到沈墨面前,又分了一杯咖啡。
“给你带的,晚上加个菜。”
“哎哟,不错哟!”沈墨打开饭盒,看到里面有一半排骨,一半小青菜,闻了闻,味道很好。
“看我做什么?”
“我总感觉还能有点米饭。”
卢清翻了个白眼:“食堂有。”
沈墨哈哈一笑,把饭盒收进抽屉,接着看书;卢清没有离开,挑自习室太麻烦,有个地方就蛮好。
她小口地喝着咖啡,进入了学习状态。
他们在学校里学习的时候,校外的天地有了巨大的变化;东郊地区开始大开发。
报纸上报道了这个消息,卢清对这个大开发并没有太大的概念,但沈墨知道这个大开发会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同经济特区不同,沪海把这个地区命名为“新区”,这意味着这个地方要依靠自主改革、自费改革,对外进行经济辐射。
政策出来,需要嗅觉灵敏的人来把握,但开发并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很多年,沈墨觉得可以赶得上——哪怕是买个房子等拆迁,他也能赶得上。
他把报纸放好,出了学校,去给小沈航买了点瑞士糖带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