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开始变冷,沈墨期待着学校外面能有奶茶,买上一杯,可以暖暖地捧在手里;年轻的时候还可以放肆地摄入糖分,等到年纪大了,不用别人说,自己都会主动控制。
可很遗憾,现在外面的摊贩还在想着做小吃,奶茶这种东西还没有人开始做。
沈墨的精力要放在学习上,不能放在奶茶上;他买了一个小小的暖壶,在上自习的时候用。
在学校大半个学期,新入学的这些学生大致上分了三类。
第一类,就是像沈墨、卢清和于虹这种认真学习的;第二类是像室友徐立平和李民这种躺平了,六十分万岁的;第三类是那种中间状态,不太想花时间学习,但又不想六十分躺平——这种状态的人最多,但他们出入图书馆的频率也最大,除了本专业的课程之外,他们涉猎广泛。
经历过期中考试之后,冯苍也老实了很多,大概是被沈墨和卢清吓着了,他不想学习不认真将来真被辐射到。
三个人见面的时间被固定在了星期天下午,偶尔会一起吃个晚饭,然后一起去英语角。
在英语角,沈墨几乎是碾压般的存在,除了卢清和冯苍之外,开始有英语专业的同学从沈墨手里接到翻译的活了。
张晓丽是第一个,她的家境没有顾芷那么好,导游的活也不是每周都有,有了也不一定能抢得到。
“三天,三天之后我交给你。”
“可以的,师姐。”
有别的同学想从沈墨这边接活,但要先同沈墨对话,聊上一会儿才可以;如果无法过关,沈墨不会把活交给他们。
很多同学去打听了,沈墨这边给的价格很好,是他们综合了各种渠道所得知的最高价了。
张晓丽把材料拿回去翻译,顾芷凑过去看了看,好奇地说道:“沈墨好像没有吃差价。”
“可能吃了,但比其他人有良心得多。”张晓丽没有抬头,继续自己的翻译。
“你忙吧,我去舞会了。”顾芷很遗憾天气变冷,变冷要穿厚衣服。
红枫叶的名气打出去了,除了外文局之外,就属这里了,而且时效性更好。
邹经理开始期盼寒假,她相信沈墨一定会给她带来惊喜的。
“准备准备,等大学放了寒假,我要请小沈吃饭的。”邹经理对四年后更加期盼,她相信沈墨一定会帮她做好后续,不会让她这里的翻译停掉。
邹经理更相信,人只要不贪心,一定可以赚到更多的钞票。
“阿姐,过几天小沈要来送资料,你不先请了?”
“你倒是提醒了我!”邹经理盘算起来了:“他在大学,时间嘛又紧张,估计是不肯留下来吃饭的。给他多准备几个饭盒,让他带回去……我看看啊……”
邹经理想着给沈墨弄点速溶咖啡,在80年代末,这个东西还属于稀罕物,拿来送人很有面子。
一想到之前沈墨带的菜,邹经理就猜到沈墨可能有情况,她嘴角牵起,自言自语道:“蛮好的。”
几天之后,沈墨过来送资料。
“小沈,今朝要什么?”
“丁蹄吧,帮我改改刀。”
“还是三个饭盒?”邹经理笑问道。
“五个!”
五个?邹经理被搞不会了。
“那个,阿姐,给人家做翻译的……”
“可以的呀!”邹经理满口答应着,羊毛出在羊身上,她不会亏的;她需要沈墨帮忙把饭店的名声打出去,太小气了可不行;几年之后,花园路上的翻译只会有她一家。
吩咐后厨去准备,邹经理从柜台后面拿出了两个大玻璃罐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