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沪海太阳很大,只是站立片刻,便浑身湿透。
校园里到处可以看到军绿色的身影,这些年轻人跟随教官的口令,进行各种队列变换。
教官是老兵,军事素养很过硬。
军训休息的时候,沈墨他们会去问他什么时候进行实弹射击。
“有的,中间会给你们机会的,每人可以打十发子弹。”
沈墨旁边的王树升立刻进入了计算模式:“靶子距离一百米,子弹初速度是700米/秒,枪口需要略微上抬一点点……”
“不是……你戴着眼镜呢,能看得清楚靶子么?”
王树升不管那么多:“你以为我要打十环?我是不要脱靶……”
“哎,你要是觉得打靶困难,我可以代劳。”
“不需要!我可以的!”王树升推了一下眼镜,坚决不肯让沈墨得逞。
“教官!我们请你吃冰棍吧,早点上射击可以么?”
那个老兵笑眯眯地看着大家:“可以让你们早点摸枪。”
一阵欢呼响起,好几个男同学去买了冰棍,王树升接过,递了一根给沈墨:“下次咱们宿舍请吧。”
“可以的!”沈墨一口答应下来,冰棍这种东西不能一直白吃,是要轮流来的。
枪摸到了,没有子弹。
教官没有食言,但要端着枪保持很长时间的姿势,比单纯地站军姿还要痛苦。
震旦的学生很昂扬,但在军训的时候没有多少废话,一个个咬牙坚持。
一天的军训结束,大家才恢复了几分懒散。
“要拍个照片的……最好可以拿着枪拍。”来自齐鲁大地的王树升对军人有着强烈的感情,即便是军训,他也要留个念想。
个体户增多,开照相馆的个体户也开始出现。
每年新生入学,都会有人拍照;不单单是生活照,一寸两寸的照片更是需求的大头。
同正规的国有照相馆相比,他们的优势是服务和价格。
校园里开始有背着相机的人出现,他们坐在树下,笑眯眯地扇着风,等到大家休息的时候才会过来吆喝几句。
“同学,要拍照的伐?便宜的……”
沈墨他们忍了几天,在发枪之后开始拍照。
王树升摆了一个最标准的姿势,他把枪抱在怀里,还专门把眼镜摘掉,不知道的人还真以为他入伍了。
“卢清,一起拍一张呀?”沈墨招呼了卢清一句,旁边的女同学立刻起哄:“噢……”
卢清大大方方地说道:“可以的呀。”她把头发整理了一下,帽子戴好,站在沈墨身旁。
沈墨朝着摄像师喊道:“要彩色照片!”
“可以的!”
彩色照片的价格更贵,他很高兴。
卢清喊道:“我们本地人,知道价格的,别说没关照你!”
“晓得的!站好,近一些,好……别眨眼……可以了……洗两张,对吧?”
“对的!”
“东南门左转,有个红梅照相馆,军训完就可以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