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料中的事情,沈川过来之前就能猜到侄子说什么。
老房子没有地方挤,他想让侄子一起过去都难;他也知道侄子不想过去。
“除夕前,我和你婶婶多买点卤菜糟货放着,你回来住的时候,好好补一补。不说外出赚钞票,每天学习也累。”
沈川看了一下来往的学生,虽然校门口的小店很热闹,这些学生也会说笑,但在时间的利用率上却做得很好,买完东西立刻返回,很少有人在外逗留。
这种高强度的学习生活,沈川觉得他扛不住,就算考进来了也扛不住;侄子扛住了,还能成为全校的尖子生,想必会很辛苦。
“其实……也没那么累。”沈墨喜欢紧张的高中生活,这种生活诠释着什么叫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学习知识,并在考试中用分数量化,成就感能给予他最大的满足,消除他的疲惫,提供更大的动力。
沈川不太相信侄子的话,高中他上过,很辛苦;但他不敢劝侄子放松,高中哪里是放松的时候。
“好了,你回去吧。今朝星期天,你不回去,中午出学校改善一下生活,不要亏了自己的嘴。”
“我晓得的。”沈墨倒是觉得没什么关系,出去吃面多加个浇头就好了。
“回去吧,不要太累了。”沈川没忍住,还是叮嘱了侄子一句,话一出口他就后悔;别的家长肯定都是要让孩子认真学习的。
沈墨抱着衣服,高高兴兴地回了宿舍。
今天星期天,宿舍里有很多人在洗衣服;看到沈墨抱了一堆衣服回来,他们惊笑道:“沈总,你真发了呀!”
“我二叔送的!”
几个人相互看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想说的话;他们都觉得在这几年的高中生活中,应该看不到沈墨的爸妈。
沈墨把衣服放好,回了教室。
期末考试之后是要去看袁妈的,他要考到第一名。
沈川回到家里,手里拎着肉和菜。
一看到儿子买的菜,汪霞屏就不满意,这傻小子,指定被卖菜的骗了。
沈川看不出来有什么不同,但在汪霞屏和吴玉芬眼里,差别可大了。
吴玉芬不会去说女婿,汪霞屏絮絮叨叨:“你看看这个菜,都蔫了,水分都少了,下次……算了,下次我去买。”
沈川觉得他只是赶时间,随便买了一点,要真的挑也能挑出好的。
中午这顿饭不错,两个长辈一起烧菜,效率上提高了不少。
吃完饭,吴玉芬就先离开,小沈航被她带了许久,对她有些不舍。
“外婆还会来的呀!”她亲了一下小外孙,对女儿女婿说道:“好好过日子,不要大手大脚的。”
沈川和许月芳知道,这是让他们叮嘱沈墨少带菜回来;但汪霞屏觉得不太是滋味,难道我来了就不能吃点好菜了?
许月芳亲自把吴玉芬送上车,同售票员打了招呼,那边没有收车票钱,还帮忙拿了一下行李。
回去之后,趁着许月芳哄儿子睡觉的功夫,汪霞屏把沈川给叫了过来,低声问道:“你岳母什么意思?怕我花你们的钞票?”
沈川反应了好一会儿才想起来是怎么回事:“不是这样的。之前小墨期中考试回来,从红枫叶给带了好几个菜,航航外婆觉得钞票花得不值得。”
这样啊……汪霞屏的心里稍稍舒服了一些:“小墨要是给你们带,你们就拿着,自己的侄子有什么关系?”
她觉得沈墨是在讨好二叔二婶,既然是这样,那就让小儿子收着好了,小儿子要是不好意思,她就和小儿媳妇讲——她觉得许月芳会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