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墨没有先回去,而是跑到了外面,买了些糖果,花生瓜子带了回去。
他拎着一个大包,满头大汗地回了红枫叶。
“哎哟小沈,今儿没有活啊,怎么还买了这么多好吃的?”小娟上前帮了沈墨一把。
“我的户口落下来了,请大家吃点东西。”
小梅很羡慕,她是姑苏的农村户口。
邹经理过来抓了几颗糖,好奇地问道:“你不是说你是外地人么?”
之前沈墨第一天过来的时候,说自己的外地人。
“户口不在沪海,可不是外地人么?”
“哎,小沈,你会说沪海话么?”小娟很好奇地问道。
“会一点点。可能还没有小梅姐的姑苏话让沪海人听得懂。”
小梅说道:“能听得懂有什么用?到底比不过你。”
“我差点就要回滇南了。要是真回去滇南,我怕是想着要是能有个姑苏的户口也不错了。”
姑苏的农村户口又很差么?沈墨可是知道再过几十年,姑苏的乡下人活得很滋润。
他们的住房有天有地有水,还可以在小院里养猫养狗;条件再好一些,可能会开发一个网红小镇,供游人过来休闲消费。
但现在小梅还没有过上这种日子,她还不知道自己在几十年后能过上,只是很羡慕沈墨的沪海户口。
邹经理年纪大,经历的事情多,听到滇南就猜到了沈墨的身世。
别的不能指望了,能有个沪海的户口就很好了;幸好这个小伙子自己争气,家里总算还有个二叔对他上心,否则他肯定要回滇南。
当然,凭借沈墨的本事,他也一定能考回沪海,但要在滇南自己过三年!
三年!这三年要怎么过?人生地不熟,可能还会被当地人欺负;或者被一些小混混给带坏,那就再也回不到沪海了。
“邹姐,你那边有没有路子,帮我买一块表吧。”
邹丽芳有些意外:“你要表?”
“给我二叔的。我嘛……回头去买个玩具手表,能走就行。”
“可不便宜!”邹丽芳提醒了沈墨一句。
在1985年,手表还是稀罕物,三转一响中的一个;现在购买手表还要票,要不就去黑市买。
沈墨知道有黑市,但他不知道在哪里。
况且他一个半大少年,去了黑市不是被黑吃黑,就是没人搭理。
“不便宜我也要给我二叔买一个。”
“进口的还是国产?”邹经理的路子超出沈墨的认知,进口的都能有?
“就国产的吧,我怕进口的太招摇了。”
邹经理笑道:“行!那就咱们沪海手表吧,先和你说一下价格,要花大概一百五十块左右。”
这比商场里的价格要高,但毕竟是能买到,一百五十块也还可以。
“麻烦邹姐了。”沈墨答应了这个价格。
“等我消息!”邹丽芳觉得沈墨摊了一个好二叔,侄子孝敬二叔一块手表并不过分。
星期天沈墨不是要回去么?她争取在星期天之前给沈墨拿到。
“老板娘,你们这招人?”一个三十岁左右的人推门进来,小心地问道;他戴着眼镜,脸颊瘦削,一副文质彬彬的样子。
这种人……邹经理觉得他是来找翻译的活的。
“对的对的。小沈,带他去新美包厢,跟我一起面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