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来到瓦瓮城中,留守的弟子却告诉容禅,师父已经再次离开,去别处云游去了。师父说何处需要他,他便会去救助当地百姓。
容禅听了有淡淡的遗憾之感,他与江止似乎总是缘锵一面。
十年过去,容禅早已位高权重,成为朝中大将。相较于年轻时的轻狂纨绔,他现在已沉稳许多,言行举止都比以前谨慎。
不料北边狼烟再起,已经乖顺十多年的蛮人再次入侵,还是同南国的一位王爷相勾结,试图反叛夺位。皇权不稳,容禅临危受命,前往北边清剿叛军。容禅深知此行危险,不仅战场刀剑无眼,若战事不利,他还会遭受皇帝责罚。但圣旨已下,他无可推脱,还是带着大军北上,实现年轻时“以杀止杀”的夙愿。
到了北边后,战事果然焦灼,王爷在此地经营多年,早成了土皇帝,兵民一体,杀得朝廷大军措手不及,还往往会给叛军通风报信。容禅无奈,只得采取屠城灭族的方式,震慑当地百姓,不可与叛军勾结。
江止本在北边游历,他刚为受到精怪纠缠的百姓解决了问题,忽看到西边天际一片异样,黑云翻滚,他知晓这是有血光兵灾的预兆。江止皱了皱眉,怎会如此煞气冲天,蛮人还未入侵到此处,就死了这么多人?
江止谢绝百姓的一再挽留,嘱咐他们尽量囤好粮食,若有不对,及时往山中躲避。他急忙往显示兵灾的地方赶去。
这一路上,果然遇见许多流离失所的百姓,扶老携幼逃窜,江止看了忧心非常,他加快脚步赶往边境。离边境越近,受伤死亡的百姓越多,焚毁的房屋和田地也越来越多。
江止停驻在一座残破的寺院内,这里有许多受了伤而无法继续赶路的百姓。江止留下来为他们施针,并及时除疫,防止灾后疫病横行。百姓看他医术高超,又听随行的弟子说他就是名满天下的江仙师,纷纷跪下叩拜,恳请江仙师拯救北地居民。
江止眉头紧皱,战局乃天下大势,他也无法改变,只能力所能及地帮助一些人。江止在北方停留了很长时间,去过的地方越来越多,江仙师在北地的消息给许多人带来信心。
一日,江止还在寺中安抚流民时,忽然看到东南方有一大股火势涌起……
容禅于北地虽用了雷霆手段镇压叛乱,杀了不少叛军,但为了抓出奸细,也连带杀了不少无辜的百姓,百姓一边畏惧容禅如虎,一边又指望其能够抵御叛军入侵。容将军的凶名在北地无人不知。
但容禅也遇到了棘手的事情,他在追杀一股伪装成百姓的叛军时,误入包围,带着亲兵拼死逃出后,一大队叛军在后面追杀不休。容禅只得带着亲兵躲入了一处屯兵的小城中,小城方圆不过五十步宽。
谁知叛军见已经将容禅围困于小城之中,不着急攻城,而是开始在外围放火!他们要确保万无一失,哪怕得到的只是一具干尸,杀了敌方主将便能给己方带来极大鼓舞!
容禅望着那滚滚热浪,心想或许这次要交待在这里了,那浊黑浓烟朝着城内不断涌入。他们开始绝望,呼吸困难,不断流泪,眼前无法视物,想或许冒死杀出,说不定还有一线生机。
江止却是在空中观测到了将星遭困的星象,他感到大事不妙,若这颗将星陨落,南界再无可镇守的大将。他于是急召弟子,准备祈雨的法术,又有百姓帮忙,片刻间搭出一座高台,江止登上高台上挥剑祈雨。
百姓信任江仙师的威望,江仙师有求,无所不应。只见随着江止于台上施法,步法精妙,剑术空灵,银光如游龙绕身。空中渐渐凝结起一团乌云,伴随着电闪雷鸣,潮湿的细雨时刻准备落下。而这时,江止剑尖一挥,那朵雨云便向东南方飞去,狂风漫卷,云驰如车,疾速地向前飞着。江止盯着那团雨云好长时间,直到确保施法成功,才用剑支撑着在高台上半跪下来。
为施法,他损耗了太多,弟子连忙上前搀扶。
那头容禅正准备孤注一掷突围时,空中突然飘过来大朵大朵的乌云,然后瓢泼似的大雨伴随着闪电落下,一下子将叛军燃起的大火浇熄了,并且柴火全部湿透,怎么燃也燃不起来。叛军惊讶异常,以为他们会施法术。容禅趁机鼓舞军心,又支撑了片刻,终于等到援军到来,杀出重围,顺利脱困。
容禅脱困之后,疾速赶回大营,在路上,他却一直听说江仙师祈雨的神迹。百姓纷纷传颂。容禅心知肚明这场大雨是江止召来的救命雨,不由得又想起十年前他与江止合作在南方州府破案,那时江止的道法已经非常高妙,但他始终未见过江止的真容,现在,他又和江止撞到了一起。
于是容禅调转马头,也不急着回营了,而是先去寻访江止,向其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