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nr1" style="font-size:18px">
谢霁慌忙解释:“我知道,全是我的错。只是如今已是十月中旬。按理说,孩子该落地了,却一直没有消息传出。我很担心。”
桓灵和梁易对视一眼,看来家里还没有公布阿荧已经平安诞下龙凤胎的消息。女郎当即就决定不告诉谢霁,别管他说的担心是真是假,让他不痛快就好。
桓煜听到他还有脸提孩子,更生气了,语气严肃地警告他:“这是桓家的孩子,姓桓!和你们谢家没有一丁点关系,有你担心的份吗?”
但谢霁何等人也,十岁返回建康,几年便成了人人称道的清贵才子。尽管桓煜没说明白,他也猜到了七八分。
“阿荧已经生产了?!”他放松了一瞬又蹙起眉头,“可还顺利?阿荧怎么样?”
桓煜瞪大了眼睛:“我、我没说,”他无助地看向桓灵,“大姐姐……我没说啊。”
这下更是坐实了。
谢霁此时也恢复了些理智,看桓家姐弟俩的模样,她应该没事,至少没有大碍。
他嘴角溢出笑意,躬身拜别:“请王爷、王妃好好休息,下官先行告退。”
“真是讨厌。”桓煜下了定论。
桓灵也不想再提谢霁:“都快去歇歇吧,大家也都累了。”
众人各自回屋。十月下旬的深秋日子,无端便起了几分萧瑟寂寥,桓煜心中郁闷,拉着华济出门闲逛。
他们来到了彭城郡最为热闹的街巷,在一家生意极好的吃食铺子寻了位置坐下。
桓煜大手一挥:“想吃什么就点吧,我请客。好不容易来这边一回,多要几个特色菜品。”
华济点了差不多够他们二人吃的菜,小二笑着道:“听您二位的口音,不是本地人。”
桓煜随意答道:“不是,我们是来游学的。”
“游学,那你们真是来对了。我们彭城郡可是人杰地灵的好地方。”随即他又叹道,“只可惜,城外有一大股水匪,现在往来人少,生意都不好做了。”
“水匪?”两名少年齐齐抬头。
“是啊,城外有一大湖,名曰昌湖。风景倒是秀丽,但湖中心的沙洲聚集了大股水匪,盘踞了十几年。十分吓人。”
桓煜问:“他们经常伤人吗?彭城郡官府为何不剿匪?”
小二很害怕的样子:“听说他们会操纵水怪,想要靠近沙洲的人都是有去无回。”
“哪来的水怪,无稽之谈,装神弄鬼罢了。”
“不止呢,沙洲面积巨大,可抵一座城市不止,上面的水匪起码有两三万人。谁敢轻易去剿匪?”
桓煜和华济对视一眼:“总得有人去的。”
小二没把这话当回事,转身又招待别的客人去了:“您二位慢用。”
就在此时,一个身形瘦削的青年默默在桌上放了铜板,起身离席。
正埋头大快朵颐的华济一抬眼,颇觉奇怪:“刚走过去的那个人,怎么……”
桓煜:“怎么了?”
“怎么有点像小山哥?”华济再去看,又不见了,“可能是我看错了。”
桓煜:“那应该就是看错了,没看错也正常。陌生人之间,不仅有相貌相似的,还有声音一样的呢。我初入营中时曾遇见过隔壁营帐的一个同袍,他的声音居然和小时候教我读书的先生一模一样。每次听到他说话,我都觉得头皮发麻还手心疼。”
他这样说了,两人也就没当回事。
回去之后,他们将当地水匪的事情告知了梁易。
桓煜很兴奋的样子:“大姐夫,要不要去剿匪?”
少年已经跃跃欲试了,但被自己的姐姐泼了一盆冷水:“三郎,你方才说匪徒有两三万。我们此行才带了多少人马?加上彭城郡的守军,也不敌匪徒多半人数。”
“可是,难道就看着他们为祸乡里而无所作为吗?”
几人都齐齐看向梁易,他是武将,他们此行巡察主要就是为了新收复北地诸郡的安宁。
水匪之事如果为真,那就是分内事。
梁易:“叫人查探一番,再做定论。”
稍作休整后,梁易第二日便开始视察当地的情况,由当地郡守,郡丞和郡尉作陪。因彭城郡离新昌郡路途遥远,几乎没有受到瘟疫的波及,百姓的生活很平静。
新政的推行也出乎意料地顺利,作为刚收复没几年的地方,当地的大族竟然没有对影响士族利益的新政表现出强烈的反对,反而对梁易很是恭敬。
不仅如此,梁易手底下的人也在暗中了解彭城郡的情况。
彭城郡守陈极带领着底下的一众官员,正在带着梁易等人巡视修建中的郡学。
“王爷,彭城郡上下为了推行新政,不惜肝脑涂地,与那些大族多方博弈,这才能如此之快进行。谢郡丞出自彭城谢氏,在其中出了不少力。”
随行的桓灵在心里冷笑一声。没想到当年清高孤傲的谢二郎在官场中也学会长袖善舞了,竟还能让上官将这种表功的机会留给他。
梁易点点头:“陈大人,几日看下来,彭城郡的新政确实推行得不错。只是有一桩事,城外几万人的水匪,你为何不报?”
第126章
陈极连忙补救:“下官,下官正要禀报。那些水匪人数众多,彭城郡一时无力剿灭,但是他们从来没有上岸为祸,只占据昌湖中心的沙洲,没有危害百姓。”
“那又怎会有水怪之说?”梁易的声音很平静,但彭城郡的官员已经是战战兢兢,只有谢霁,垂着头辨不清神情,显然没有那么慌乱。
陈极摸一把额头上的冷汗,躬身道:“启禀王爷,百姓不过愚民耳,以讹传讹信以为真。若真有吞人的巨兽,彭城郡哪有今日这番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