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名为徐俞初,名字取得甚是好听,模样甚是周正,与文忠阁一词相配,也恰好与皇帝另起旗帜的意图相符合。
如此想来,这位徐俞初大人是不是也是皇帝专门打造起来的人呢?
魏大人正坐山观虎斗,悠悠然地猜测着皇帝的心思时,徐俞初却冷不丁地从浩浩荡荡地人群中直直地将目光投至自己的身上。
许是没想到对方突如其来的袭击,他原本眼中的锋芒来不及收起,瞬间落入了对方的眼里。
奇怪的是,徐俞初倒没有什么其他的动作和表情,撇开眼神,好似方才不过是无意的看望。
可在场终归是有人瞧见的,更何况此人正处于纷争之处,一举一动定会令人多加揣测。
陈有成看着对方把心思打到魏源身上,心里暗道不好:以往其尚处于四下无援的境地,便可以掩埋去他的才能和作用,但若是令他寻得出路,那将不是一个可把握的住的对手。
且不说太傅,周靖也立即知道徐俞初打的是什么主意,便索性将饶有兴趣地将目光放在丞相的身上。
在旁人都没有注意到的地方,谢礼书作为向来不参与朝中大事的清流人物,也悄悄的将身体微微地侧进了徐俞初的所站之处。
这一切的一切,魏源心知肚明。
所有人的目光,所有人的注意,所有人的言语和动作,都将成为他完成自己抱负的垫脚石。
恍若就在此刻,陈有成的视角里,魏源瞬间变得容光焕发起来。
第44章寺中插曲
前往大相寺的小路,皇室的马车若隐若现。
坐于其中的周岚清耐不住寂寞,便唤桃春将轿窗微微开出些许,好让自己汲取些外边的风光。
微风徐来,携花香及泥香之清芬,令人神舒气爽。遥望彼处,青山如墨染,云雾缭绕其间,宛若泼墨山水之画卷。小溪潺潺,水声悦耳,为此静谧之旅增添盎然生机。
她颇为懒散地瞧着,思绪不由回到不久前的长宁宫中。
“你想去大相寺?”皇后微微挑眉:“本宫可记得你从前是不大爱去礼佛的。”
周岚清笑笑:“阿澈远在他乡,女儿心里时刻总是忧虑。眼下也唯有向神明祈愿,惟愿其平安无恙,好解心中忧愁。”
听到她提起,皇后心中难免被牵动情绪,也就松了口:“去吧,也难为你有心了。”
轿子一停,周岚清也随之回过神来,搭上桃春的手,将眼睛一抬,映入眼帘的都是些眼熟的和尚,正恭恭敬敬的立在外头等候。
众人行礼过后,立在中间的住持立即上前道:“殿下,里已有为您准备好的雅间。”
周岚清点点头,转而问道:“今日来人多否?”
“除却一些诚心的施主,并无旁人。”
周岚清应了一声:“若诚心诚意以求佛祖之庇佑,则无需强求于人。佛度众生,岂可因我之突至,而令他人离去?”
自己突然而至,身边也只是带了几个知心衬意的人,为的就是不引起旁人注意。
主持先是“阿弥陀佛”了一声,接着应承道:“殿下如此仁慈,佛祖必定会庇佑您的。”
周岚清也紧随其后地跟了一声“阿弥陀佛”,随后就往里走去。
步行数十步,事先准备好的雅间显现于前,推开门,映入眼帘的即为身着便服的宋青,大抵是平日里见面不是在黑夜就是在慎刑司,以至于现今在这别致的环境里,衬着他那张极为青俊的脸尤为好看。
周岚清不经调侃道:“宋大人近来不见,气色是好了不少。”
面对突如其来的夸赞,宋青微微顿了一瞬,半天才憋出一句:“殿下谬赞了。”
“忽约我,是有要事相商?”
“是。”宋青依旧是那副端正的模样,开门见山道:“近日观之,文忠阁有意拉拢魏源。”
对此周岚清并不着急回答,面上的表情也没有任何变化,只是静静的看着眼前人骨节分明的手温壶温杯过后,进行下茶和注水,最后再是浮茶和分茶。
顺着那双手将视线往上爬去,日影透过雕花之窗,洒于华毯之上,同时光彩映照于宋青身上,斑驳陆离。
室内茶香袅袅,与沉香之气相和,营造出一份静谧且雅致的意境。瓷茶器精致无比,置于矮几之上,热茶于杯中轻漾,香气四溢,诱人至极。
宋青不是没有注意到女子略带直白且不同于以往的眼神,却没有多加言语,只是将手上的动作又缓慢了些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