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上一章 目录 站外搜索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第265章(1 / 2)

<div id="nr1" style="font-size:18px">

他们并不知,他们查来的消息其实是太子安排人在宫里宫外透露的。

自然而然地开个口子,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把事情的来龙去脉理清。

可比刻意大张旗鼓地公布“宋良娣是有娘家的”来得更合情合理。

当然,“今年顺天府乡试的亚元便是宋良娣的表哥,不及十八岁少年英才”这个消息也跟着传开了。

此事倒是引起了一场小小的震动,不仅是后宫,前朝也谈论了两三天。

姜存简为此又在城里被议论了几日,炸子桥胡同那几天都很热闹。

百姓们没事就跑去瞧热闹。

想看看太子侧妃的表哥,十七岁的亚元长啥样,亦或是他们也去沾沾光。

不过,这层关系的公开带来的影响不尽是正面的,自然有那阴谋论的。

譬如质疑姜存简这个亚元的真实性。

尤其他此前考试非但一个案首不曾夺得,相反每回考试名次都不甚理想。

淮安府当地也没什么有关他学问好的传闻,倒是有人查到他的倒霉体质。

一个没取得过什么亮眼成绩的倒霉秀才,到了京城一举夺得亚元?

这事怎么看怎么蹊跷啊。

宋良娣真是最近才跟娘家人相认的?太子真没在顺天府乡试中做什么?

宋良娣表哥的这个亚元不会有什么猫腻吧?

问题接二连三。

在有心人的引导下,宫里宫外信的人还不少,甚至有本届落榜秀才聚集在贡院门前要求朝廷给个说法。

把宋芳禾给气得。

要不是考虑到不能给槛儿和儿子惹事,她好悬没抄起擀面杖给那些人一通揍。

自己没考上就抹黑别人。

这根本就是嫉妒!

慎王也给气得不行。

谁叫有人查宋家人时把他也给牵扯出来了呢,说姜存简会来京投考正是受了他在淮安府时的提点。

没准儿便是他为培养自己的势力,徇私舞弊什么的。

慎王这暴脾气。

他可不怕给谁惹麻烦,袖子一撸就要跟人干仗,所幸被慎王妃及时拦住。

于是他又趁外出时间气冲冲跑到东宫,叫嚷着让太子管好自己的人。

又要太子赔他损失费。

说如果不是他善心大发,太子那良娣估计这辈子都没机会跟娘家人重逢。

结果倒给他惹了一身腥。

这名誉损失费太子必须得给他赔!

太子二话不说赔了,也是变着方式替槛儿感谢慎王对姜存简的提点。

但慎王不乐意了。

他不缺银子不缺好物,纯粹是寻个由头找太子的茬,结果对方这般爽快。

他能乐意才怪。

于是又让太子跟他切磋,借此想撒撒气。

结果气没撒到,反倒挨了几铁拳,腰背两处留了两个完整的青紫拳头印。

慎王更气了。

决定下次势必要一雪前耻!

撇开慎王的事不提。

涉及科场舞弊,自来不是小事,这种情况太子当然不能不出来说话。

不过他说话也不是自证他没有插手本届乡试,而是奏请元隆帝命题。

让姜存简接受御前亲试。

当然,在此之前太子有命海顺告知姜存简此事,姜存简有真才实学,自己也愿意用这种方式证明清白。

太子请旨时正值早朝时候。

章怀逐等太子一系的人及新内阁首辅沈仲山附议,其余人紧跟其后。

于是元隆帝准奏。

特命几位内阁大臣及翰林院掌院学士参与出题,最终以他的名义颁布。

两日后。

姜存简于文华殿接受御前亲试,考试结束由几位出题人初审,元隆帝终审。

隔天,元隆帝下旨将结果昭示中外。

另有一份几位出题人和考官的联名文书,连同圣旨内容一道,经六科吏员誊写后张贴于六科廊的外墙之上。

六科郎外墙紧邻皇城大靖门西侧的长安右门,朝中有榜文都是贴于此处。

这地方有专门的百姓看榜区。

至此,姜存简的亚元之名得以证实。

而除了姜存简,宋勤仁跟葛氏也在京中出了一场风头,不过在此之前,沈老太和宋芳禾又进了一趟宫。

槛儿同沈老太说了太子对宋勤仁夫妻的安排,也表明了自己的想法和愧疚。

沈老太当时看着外孙女,沉默了会儿后拉着槛儿的手说了她的想法。

说她第一次进宫回去的路上便做了决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