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nr1" style="font-size:18px">
海顺让膳房做了手擀面。
面条擀得柳条尖儿粗细,配上膳房备用的松蕈火腿清高汤汤底儿。
取新腌的雪里蕻咸菜切成末与南边新进贡上来的冬笋,加上膳房特制的香干,用少许芝麻油炒上一炒。
起锅后拌上几滴香醋,最后再点缀些许胡萝卜丝、黄瓜丝与蛋皮丝。
鲜香温补又不油腻。
槛儿本来不饿的。
可面一端上来闻着这股香味儿她就跟曜哥儿似的,不自觉咽了口唾沫。
骆峋眼底掠过一丝笑意,遂挥退侍膳宫人,亲自给她盛了小碗面。
槛儿不好意思地冲他笑笑。
两人就这么挨在一处吃起了面,吃完再喝上几口温热的陈皮茯苓茶。
槛儿掩唇打了个小饱嗝,摸摸肚子凑到太子耳畔,“像不像四个月了。”
骆峋乍一听没反应过来,接触到她戏谑的眼神才意识到她在说什么。
太子爷:“……”
太子爷并不理会此等玩笑之语。
他去东厢看了看曜哥儿,回来后让槛儿收拾,不多时两人相携着出了门。
寒冬时节,又刚下过雪。
迎面吹来的冷风带着一股子潮意,直将寒意透过人的皮肤往骨子里送。
槛儿穿着夹袄,披着厚厚的斗篷。
兜帽也戴上了,大半张脸儿被毛茸茸的银貂领子掩着,只露出一双波光盈盈的眼和秀气翘挺的琼鼻。
骆峋习惯性行在前面,出了西六院没走多会儿,他停下步子回头看她。
等她走到他身边,骆峋将身上厚实宽大的斗篷掀了掀,把槛儿揽过去。
“可冷?”
槛儿从侧面抱住他的腰,笑弯了眼。
“殿下身上暖暖的。”
骆峋在她手背上探了探,确定她不冷,才就这般护着人继续往前走。
海顺与随行的几个太监也都穿着厚厚的长袄,头戴棉帽,脚踩着棉筒靴。
冬夜寂静,匆匆的脚步声似有若无。
仍是在西华门乘坐马车,除了海顺与几名锦衣卫,其他宫人便没再跟了。
马车经西安门,穿过西安门大街进了城,城内此时早已是宵禁时间。
沿街的商铺酒肆皆闭门插锁。
街上除了打更的也无寻常百姓走动,显得车轮辚辚的声音格外突兀。
槛儿忍了忍,没忍住。
“殿下,咱们这是要去哪儿啊?”
第251章太子提前的新年礼,祖孙重逢
不怪槛儿这回猜不到,实在是她知道太子这阵子外出是为奉旨办公。
一个刚办完公在夜里赶回宫的人,匆匆用了顿饭就又带着她出了宫。
槛儿便是想猜,一时也毫无头绪。
“出城。”
骆峋端坐着,睨她一眼。
“孤在城外的庄子。”
槛儿:“您大晚上的带我去您的庄子上做什么?另外这事陛下知道吗?”
“嗯。”
元隆帝居然也知道?
槛儿更疑惑了。
不过太子晚上带妾室出宫本就不合乎规矩,这事就算想瞒元隆帝也瞒不住。
可会是什么事能让元隆帝同意太子这个时候带她出宫,甚至是出城呢?
她最近也没立功啊。
骆峋见她巴巴儿地望着他,想了想道:“是好事,便当孤提前送你的新年礼。”
好吧。
看太子一副要给她惊喜的态度,槛儿不问了,心里不自觉跟着期待了起来。
约莫半个时辰后。
马车出了城,驶入一座庄子内。
天黑,凭着庄子前后的灯笼并不能让槛儿看清其整体布局与模样。
她干脆也不东张西望了。
马车一路七拐八绕,最后停在一处院落前。
两人先后下了车,进了院门绕过影壁,经长长的青石板甬路抵达正房。
太子平日里不会来这地方。
他名下的产业,譬如庄田、宅邸、园林、铺子什么的,都是由詹事府、典玺局、内务府和户部工部协同管理。
也因此,即便太子平时不涉足这些地方,这些个宅子也被打理得井井有条。
屋里烧着地龙,燃着熏香。
槛儿与太子甫一进屋,便有几个下人服侍他们脱下斗篷,遂又是伺候净面净手,又是上茶上果子上手炉。
举手投足间与宫里的人一般无二。
待身子暖和了,太子搁下茶盏给海顺使了个眼色,后者麻利地走了出去。
“孤去一趟书房,你且在此候着。”
骆峋起身,神色如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