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nr1" style="font-size:18px">
龟奶奶的一双儿女爱去听,龟奶奶也很向往,她和丈夫商量后,决定祖业不能丢,家里的地得有人管,但她娃儿得读书,而她要先替她的娃儿们去闯、去挣学费。
龟奶奶就是这时候到了南方,在刚起家的温家做保姆。
若是现在的温家,肯定不会雇佣龟奶奶这样中原乡下来的、文化水平不高的保姆。但那时候温家没这么有钱,夫妇俩还在积极扩张事业。长子温韬上高中了,住校,小女儿温凝还是小学生,常常独自在家,出于安全考虑,温无缺的外婆选择了龟奶奶。
相比于从当时刚刚复苏,还极不规范、鱼龙混杂的本地家政市场选人,温无缺的外婆考虑到龟奶奶年轻、诚实、讲道理,又有育儿经验,更重要的是从小干农活的人强壮,不怕事,遇到危险能保护温凝,便雇佣了她。
温凝很喜欢这个年纪不大的阿姨,阿姨不像她爸爸和叔伯们,不懂会承认自己不懂,做错事会跟她认错,还愿意听她说故事。龟奶奶也觉得温凝比自己的儿女没大几岁,却聪明机灵,真心疼爱温凝。
在城里工作了两年,温凝快上初中了,龟奶奶意识到,温凝再大一些,就不需要保姆了,她文化程度低,又没什么其他职业技能,到时候如果要继续留在城里,也只能换个人家继续干保姆了。
龟奶奶平时出门买菜、跑腿,都有留心听街坊邻居闲聊,知道在城里,经济越来越好,保姆这行以后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她就是想,也未必能干几年。便在那时萌生了学门手艺,在城里扎根的想法。
温家那时候生意越做越有起色,温无缺的外婆就给龟奶奶涨工资,龟奶奶大着胆子向外婆透露了自己的想法。外婆作为勇于夫妻一起创业的女性,很是欣赏她这样的想法,便给她推荐了家附近由街道办事处创办的夜校。
龟奶奶重新捡起小学就由于时代原因丢掉的书包,开始了白天照顾温凝,晚上去夜校学习裁缝技能的生活,夜校刚好还有基础扫盲课程,龟奶奶便顺便学习了认字和算术。
温凝挺开心的,她下午放学回来不仅有饭吃,做完作业还有事干了————教龟奶奶功课。
温凝考上高中的时候,龟奶奶便结束了在温家的保姆工作,几年下来除了寄回老家供孩子读书的钱,其余所有积蓄都勇于在老城区盘了个小铺子,帮人缝缝补补、量体裁衣,她还学了修鞋,和制作小工艺品,到温凝高中放学特意去看她的时候,她的小生意已经挺红火了。
原本,龟奶奶与温家这样的人家,交集也就到此为止了。
岁月变迁,温凝考上了大学又争取到出国留学,而龟奶奶的小生意一直做着,一对儿女也考上了家乡的大学,虽然不是什么好学校,但家乡经济情况大有起色,料想娃儿们毕业后生活只会越来越好。
与此同时,90年代中期,城里经济越来越好,城里人手头越来越宽裕,赶上服装纺织业发达了,缝补、修改旧衣,和买布做衣服的人少了,龟奶奶的生意没有过去那么红火了,人到中年的她就萌生了回乡的想法。
于是这就是龟奶奶,第一次为温无缺留下。
出国留学的温凝大胆追求爱情,却被父兄阻止,她想办法再次出国想找恋人私奔,结果发现对方根本无意结婚,于是大着胆子选择用招赘的方式,强行要留下腹中的温无缺,并让这个孩子姓温。
龟奶奶得知这个事情完全是偶然,温凝去看望昔日的阿姨,并没有谈及自己的情况,她得知阿姨准备结束生意回乡,便掏空了钱包,想把身上所有的钱给阿姨,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龟奶奶自然是不图她钱的,义正言辞地拒绝了。
龟奶奶到底照顾了温凝多年,敏锐察觉到温凝的不对劲,追问之下知道了温凝的困境,便主动提出回温家,钱不钱的无所谓,她不受雇于温家,她只是去照顾她的“女儿”和“孙女”。
温凝自然不会容忍自己白白享受龟奶奶的付出。不同于龟奶奶第一次来温家的时候,这次温凝与龟奶奶签订了规范的合约,雇佣龟奶奶做温无缺的保姆。
温无缺懂事的时候,温家已经非常有钱了,盖起了庄园式的大别墅。温凝母女带着龟奶奶,还有那个没什么用的继父,就住在西向的,条件非常一般的房间里。
温凝当初选这个人,不过是图他好控制,没出息没胆气又好高骛远,一心想攀高枝,会同意入赘到温家这样的人家里————有温韬在的情况下,温韬又有其他堂兄弟,怎么也不会轮到一个入赘的女婿有机会染指家业,入赘的好处非常少。
那时候温凝忙着在温氏的工作,忙着创办教育基金,压根不管家里那个名义上的丈夫,每个月就掏钱打发他。这继父倒也老实,只拿钱在外头冒充阔佬,养情人,花天酒地,不惹其他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