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上一章 目录 站外搜索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第121章(1 / 2)

<div id="nr1" style="font-size:18px">

剩下的,就看天意了。

第99章

从杨贤石办公室出来后,lia又去见了宝珩。

河智慧给她的那份海外音乐人合作意向清单,她已经看完了。

yg内部与海外音乐人合作并不算什么新鲜事。teddy他们很早就开始与欧美音乐人保持稳定合作,除了编曲、混音这些技术环节外,有时也涉及概念开发或曲目共创。

但这些作品几乎都被用于yg旗下艺人的专辑或单曲,很少会流向公司体系之外。她不确定,如果由她发起这类跨国合作,是否需要额外许可,又具体该走怎样的流程。

这件事河智慧没法做主,她索性决定直接找宝珩确认。

宝珩正在办公室里打电话,听见敲门声,朝她点了下头,示意进来先坐。

lia点头应了,在她对面的椅子上坐下,又把从杨贤石办公室里带回的硬盘放到一边。

宝珩很快就结束了通话。她放下手机,笑着问:“听智慧说你休息了一周?”

“嗯,给自己放了个假。”lia如实回答。见宝珩眼下青黑,象是没有休息好,又关心:“欧尼最近很忙吗?”

宝珩耸了耸肩,有些无奈:“我还是老样子。最近公司来了一些新人,比之前忙一点。”

“说吧,来找我做什么?”

lia也不绕弯,将自己开设youtube频道后陆续收到一些合作邀约的情况简单说了一遍。

“我现在手上没有负责具体的艺人,联系我的也大多是小众独立音乐人。如果合作推进下去,作品可能会通过海外平台发行。所以我想确认一下,公司在这方面有没有什么具体限制?”

宝珩听完,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了两下。

这件事她早就听河智慧提起过。

当时她敏锐地意识到,这可能和公司未来的海外规划有关。于是,在河智慧汇报后的第二周,她便将这件事作为一个潜在方向,在公司会议上提报给了杨贤石。

令她意外的是,杨贤石竟然持支持态度。

“你说的这种合作,流程上确实不算轻松。”她开口道,“你现在既没有独立制作预算,也不在任何项目组名下,只要涉及对外协作,就必须先走报备流程。”

“合作对象如果是海外独立音乐人,无论有没有代理人,公司这边都要先做基础审核。”

“ar、法务、海外事业部......一旦正式立项,这些部门都会介入。”

她顿了顿,又补充道:“现在的youtube频道,公司默认是你个人创作的展示渠道,暂时没有干预。但如果开始与外部音乐人共创,或涉及可能发行的内容,也同样要走公司流程。”

“展示是一回事,合作是另一回事。只要牵涉到署名、版权、收益,公司就不能置身事外。”

lia叹了口气,只觉得刚刚舒缓没多久的神经,又开始紧绷起来。

“......就没有简化一点的方案了吗?”她垂死挣扎。

等流程都走完,那些合作邀约大概也早就消失在人海了。

没想到宝珩思索片刻,居然真的点了点头。

“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如果你只是先跟对方做一些创作交换,还不涉及发行,那流程可以简单些。”

“你先写一份简单的意向说明,把合作目的、预期内容、对方基本资料列出来,交给智慧。她可以帮你挂在ar那边的临时协作档案里。”

“前提是不能签署任何绑定性合约,不涉及收付款或版权确认。你们的交流内容要保存好记录,特别是带时间戳的沟通痕迹,以防将来有归属争议。”

“等真的做出值得发布的成品,再单独立项,走正式审批流程。”

yg虽然一向以“音乐人导向”著称,但这份自由,是建立在服务公司艺人项目的前提之上。

实际上,yg对内容与版权的掌控相当严格。哪怕制作人在项目内部拥有相当大的创作空间,也几乎没有人能以个人名义独立主导对外合作。

在这样的体系中,lia所提出的做法,并不寻常。

但她提出来的时间点却格外微妙——

yg正处在结构调整期。

日本仍是主要目标市场,但在此之外,公司也在尝试寻找更适用于北美市场的发展路径。

只是北美市场的拓展仍在初期阶段,合作多停留在媒体曝光与平台分发层面,音乐创作与输出机制尚未成熟,远未形成稳定体系。

teddy等人忙于核心艺人的大项目,新人制作人尚未培养成熟,公司在内容制作层面其实是严重缺人的。

lia的提议,某种程度上刚好踩在了这个系统边缘。

对公司而言,她不是主要制作人,也没有任何重大资源绑定。她的尝试,是低成本的探索:如果失败,公司几乎没有损失;但一旦成功,公司可以随时整合成果、重新接管。

lia倒是没有想到背后还有这一番思量,听完宝珩的话,只如释重负般舒了口气。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