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nr1" style="font-size:18px">
“我经常觉得,你并不需要我,lia。”
这句话没有责备,但比责备更沉重。象是早已积压太久的自我确认,终于在某个节点轻轻崩塌。
她沉默良久。
电视里会演,恋人之间因为无法解释的误会而争执、分手,那时她总会想,说出来,说出来不就好了。
可她成了那个角色。
这或许不是误会——
她需要他吗?
她需要。但那只是她生活中很小的一部分,远没有他希望的那么大。
她自己也常常感到困惑。
爱究竟是基于具体需求的相互依存,还是超越需求的、纯粹愿意靠近的情感?
是“我需要你,所以爱你”,还是“即使我不需要你,也依然想和你在一起”?
大多数人似乎更容易接受前者。因为更加明确具体,也更容易被感知、回应。
哪怕不具备排他性。
“下一次我会注意。”她轻声开口。
电话那头,他甚至有些无奈地笑了一声。
她也觉得有些可笑。
注意什么?注意在自己解决问题的时候,顺便告诉他一声吗?
他们的问题,从起点就错位了。
他通过“被需要”确认爱意,而她从一开始,就习惯自己解决问题,从没想过依赖可以是一种表达方式。
“我很累。”她说,努力回忆着当时的想法,决定试着改变自己,“那个时候,精神上也很混乱。可能是在想,就算说了你也帮不上忙,也可能是在想,你那天心情很好。”
“还有可能是因为,我们一直就没有那种互相求助的习惯......我也说不清。”
“但我不是不在意你。”
“我去釜山,除了因为杀青,还有因为...见到你觉得安心。”
“如果这么说能安慰到你的话,我没向任何人求助。”
“那是个直觉性的选择。”
她一口气说完,又沉默。
她觉得自己很笨拙。
她太不会说话了,不会安慰,也不会撒谎,诚实到近乎残忍。
良久,他叹了口气,在那头轻声道:“我们各自冷静一下吧。”
--------------------
确实挺挣扎的...年中总结会开得生不如死,写出来死气沉沉der[笑哭]
这个部分算触底反弹,相当于lia两次成为yg公关的牺牲品。第一次选择转幕后,但是单纯地埋头创作在行业里是远远不够的。
她太早进入yg,对family和菊花还抱有幻想,需要一些事件去打破(菊的战绩可查,不知不觉就给他写这么毒了)[捂脸笑哭]
最后会上牌桌的。
第94章
电话挂断的那一刻,俞承浩站在原地,没有动。
他刚进入《想你》剧组,今天是剧本围读。工作人员来来回回穿梭着布置现场,导演、编剧和主要演员们依次围桌落座,不时低声交谈。
他站在门外,象是行动迟缓的机器。
围读快要开始,他其实不该在这个节骨眼上跑出来接电话。但看到来电显示的那一刻,他还是瞬间被喜悦击中。
他知道自己的状态很差。
他不是不知道她最近发生了什么。
这种时刻,他应该在她身边支持她、鼓励她,而不是生气、冷战、争吵。
新闻发出来的那天晚上他就看到了。
那段时间他在跑电影宣传,参加大大小小的路演。每晚回到酒店,明明累得只想合眼休息,却还是反复翻着论坛,把相关话题全都点进去看了一遍。
他无法控制自己去想:杀青那晚,他们明明并肩走在海边,可她的作品被偷窃,她却一句话也没有提起。
他像个傻子,一个人说着拍戏的趣事和告别的感慨。
那段引发争议的花絮视频他也看了。
反复地看。
那个人坐在拍摄现场,轻描淡写地放出那段未公开的demo。
——是他从没听过的demo。
他无法克制地去想,她是如何把那段旋律弹给另一个人听,而那个人又是怎样把它一遍一遍地放在手机里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