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nr1" style="font-size:18px">
苏宗祥耸了耸肩,“不是怀疑,只是觉得这种弹性太大,让人心里没底。
毕竟,项目利润的60%投入研发这听起来很多,但如果项目本身不盈利,那这个数字就有点虚了。”
卿云对研发的慷慨,他是知道的。
但是如果没有保底,他心里也没谱。
别的不说,至少前两年,他敢保证,项目不会有多少盈利的。
也就是说,前两年,他不会有多少研发经费。
半导体这种行业,研发经费肯定不能直接转化为收入,但是如果没有研发经费,那么收入也是肯定没有的。
没有高额的投入,技术没法迭代,只会落后,项目也会死掉。
卿云点了点头,抽了一口烟淡淡的说着,“我理解的你的担忧,这确实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说到这里,他向着天花板吐了两个烟圈,而后猛地低下头来,一脸古怪的望着苏宗祥,
“老苏,有没有可能,我提供的二选一是孰高原则,而不是孰低原则。每年3亿元或者项目利润的60%孰高,额度就是那个数。”
苏宗祥的眼眸在瞬间放大,瞳孔因惊讶而微微收缩。
他紧盯着卿云,似乎在确认刚才听到的话是否真实,“小卿总,您是说……每年至少三个亿?”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显然是被这个数字震撼到了。
每年保底三个亿,4000万美刀,这个数,哪怕是放在阿美莉卡也绝不算低了。
一般存储研发部门也就百来人,再多没有意义。
花不完,再多根本花不完的。
而研发费用里人工和物料基本各一半,硬件研发部门人均20万美刀的年薪,在阿美莉卡完全排得上第一梯队。
苏宗祥深吸了一口气,试图平复自己的情绪,“小卿总,这...这确实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条件。”
卿云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得意,“没错,老苏。
我提供的是孰高原则,如果项目利润的60%没有达到三亿,那么保底就是三亿。
这个条件,在整个行业里都是极具竞争力的。”
不过,说到这里,他冲着满脸震撼的苏宗祥挤了挤眼睛,
“但是,我们丑话所在前面。如果连续三年你都只能拿3亿额度的科研经费,那就只能说明你的研发能力有问题。
那么,不仅这个额度会向下调,我也会毫不客气换人的。”
苏宗祥从最初的震惊中回过神来,他沉吟了片刻,然后点了点头,表情认真地说,“小卿总,这个条件我认为很合理。”
……
第187章赢麻了的,到底是谁?
将经营问题归到研发身上,在其他地方肯定是要被骂脑残的,但在硬盘行业,却是例外。
毕竟,硬盘这东西,大家的水平也大致相近,没有太大的区别。
在这个行业内,也没多少玩价格战的空间。
毕竟硬盘的三大件:马达、磁头、电机,都掌握在供应链公司手里。
比如马达,95%的马达都是由樱花国的nidec公司提供。
硬盘商打价格战只会便宜小樱花,所以大家都很理智的维持价格。
而国内的硬盘一旦研发成功,一向是不愁市场的。
哪怕稍微落后点国内都会采购国产的,毕竟数据安全是基本战略。
所以,如果炎黄的微硬盘没有实现经营目标,那么绝对是研发上出了问题。
技术参数什么的距离国际水平太远。
苏宗祥微微一笑,“小卿总,这个您放心,我和我的团队一旦入职,必定会全力以赴,以确保炎黄的微硬盘项目不仅技术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市场上也能取得成功。”
卿云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赏。
自己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苏宗祥依然不为所动,始终在说‘一旦入职’。
本质上还是想和自己在责权利上进行博弈。
高管与老板之间的权力博弈常常被视为一种双刃剑。
然而,从更深层次的视角来看,这种博弈实际上是一种高效的相互适配过程,它不仅有助于明确各自的期望和底线,而且能够最大程度地节约双方的时间。
这本就是互相适配的过程,入职之前说得越细,入职之后双方才不会出现期望误判。
彼此的时间都很宝贵,越高端的职位,期望误判的后果就越严重。
高管往往承担着关键的决策和执行角色,而老板则更多地关注企业的整体战略和资源配置。
在入职前就将问题和分歧摆在桌面上,双方可以更加公开和坦诚地讨论和解决问题。
这比在问题发生后再去解决要高效得多,也避免了因为误解和猜疑而导致的关系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