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戴,回去后,立刻想办法联系国电,要求对我们改成直供电协议价,我记得厚朴集团是每度一毛七,我们力争在两毛五以内。”
看着报表那电费每度电八毛四的价格,卿云脖颈就一阵抽搐,“好歹我们是高科技产业,该找国家要的优惠补贴,一分钱都不要少。”
其实,现在也节约不了几个钱。
说白了,现在炎黄集团锦城产业园,就是一个来料加工的整机组装厂,用电量也不大,而且和高科技其实也没什么的关系。
但是未来它一定是的。
电子厂就是制造关于电子产品的厂家,电子产品的制造需要用到大量的电,而半导体工厂用电量大到离谱,而且大部分工艺需要24h不间断运行,对供电可靠性要求非常高,那时的炎黄才是一个用电巨头。
不过……
不趁着现在和西蜀地方关系热乎时要,等过两年搞半导体真需要大用电的时候再要,这不是更浪费?
卿云相信,这点儿面子,西蜀地方还是要给的,毕竟自己把top盘活了,不知道拯救了多少人的帽子。
又连续指出了十来个指标的优化问题后,卿云这才抿了口茶润润嗓子,“一条生产线的日产能是2500台,两条才5000,不够!直接上四条,日产能达到2w台。”
戴礼辉有点发懵,犹豫了片刻才问道,“董事长,新开4条,会不会有点多了?”
他有点想骂人了,日产能2w台,全年就是730万台,2002年全国计算机销量才975.6万台。
炎黄集团现在1万台的日产能,其实从总量来说,是完全够的。
毕竟,市场占有率在那摆着。
产能是产能,产量是产量,有这个产能,不代表你要全年满负荷运转。
像税务机这事,税务局的合同在几年内看来很大程度就是一锤子买卖,是大量的订单在很短的时间段内集中爆发,从而显得产能不足。
这个时候,是需要扩大生产,但不能完全盲目的扩大生产,要算总账。
他们算过,扩产5000台,日产能达到1.5万台,是最经济的做法,既不会让税务局等的太久,也不会让日后的固定资产闲置太夸张。
但是戴礼辉还是忍住了质疑的话语,较为温和的提出了自己的异议。
毕竟,眼前的少年,之前的表现实在是太妖孽了,让他有些不敢质疑。
想到这里,戴礼辉愣了一下,而后心里也是好笑起来。
妖孽到自己等人不敢质疑……
第78章缺乏狮子的羊群
卿云很清楚他们的想法。
没错,2002年确实整个市场也就900多万台,现在陡然将产能扩大了年产730万的水平,看起来确实非常的不靠谱。
幻想都做不到这样的市占率。
但是,卿云很清楚,2004年,这个数字便会达到接近1600万台,2006年会达到2300万台。
这个市场的增量,并非是个人消费市场带来的。
个人消费市场随着人们的经济条件改善,有所增长,但幅度并不大。
这种巨量增长,是以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进入换机周期,以及公人数量增加带来的。
卿云抓的便是这个市场,以税务机、政信查询这类的行业机去活生生的创造需求,锁定新开市场的份额。
日产能达到2w台,在他看来,其实还远远不够。
刚刚说的这些数字,是电脑在华国的销量。
而事实上,2006年的全国生产电脑数量达到了9336万台。
但这并不是行业里出现了‘供大于求’的情况。
而是从2005年开始,华国的电脑开始了对全球市场的反向输出,短短两三年时间,华国造的电脑达到全球供应量的二分之一。
当然,这没什么可喜的地方。
毕竟,华国的整机商,不掌握核心技术,事实上只是来料加工企业,完全是因为全生产要素的综合优势,让全球供应链将最后的组装环节放在了华国。
从一穷二白飞速发展到这个阶段,其实也非常了不起了,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历史背景。
但是,毕竟卿云是重生而来的。
作为重生者,要是没点儿加速产业发展的想法,那真还不如去炒楼炒股做金融,游戏人间,也没什么不好的。
想让自己的女人们站在阳光下,不受世人诋毁,没点功绩于国,是做不到的。
霍老先生,不如李爵爷有钱。
同样的风流,有名分的老婆三个,没名分的数量未知,一生都活在花丛中,风流享尽人间繁华。
但是老先生有大功于国,死后享受国葬,能让赌王和李爵爷扶灵,就算在暴乱之时,霍家子女走在大街上,也无人敢碰。
这是李爵爷一辈子都做不到的。
这才是卿云想要达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