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一群土著人啊,这就是所谓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吗?
约翰想了想,还是在笔记本上记下了一句:“巴巴里安人拥有平和的心态,也许是因为已经习惯了惊险刺激的生活,他们更加不容易被物质打动——他们会追求美好的物质生活,但并不幻想不劳而获。我想,我也从他们身上学会了很多……”
第75章 这届孩子太难带
这电影一看,就看了整整一个半小时。
和牧老师一样,巴尔师父也不准备一口气把电影放完——那就要熬夜了,他们工人第二天可还要工作呢!
所以巴尔师父就把《格蕾莎的春天》剪成了四段,接下来每周日放一段。他计算过,这座桥基本上再过二十多天也就该修好了,正好那时候《格蕾莎的春天》也该看完了。
他宝贝地把放映机、影片还有幕布都收进那个大箱子里。箱子是铁皮的,为了防止生锈,巴尔师父还在内胆加了一层,又在外面包了一层哞哞兽皮,这样就不怕里面的机器坏掉了。这些电影是牧老师花大价钱买到的,在普通的巴巴里安人看来,几千块钱就是天文数字了,牧老师居然用来买只能看,不能吃不能喝不能穿的“电影”,简直是不可思议。
不过巴尔师父作为天才工匠,他倒不把这点钱看在眼里。他保护这些电影是出于爱惜文艺作品的目的。
在巴巴里安,想看点书啊电影啊,都好难啊。
明明在外星很容易就能做到来着。
巴尔师父在心里这样感慨,不过说是这样说,他也并不想离开巴巴里安去外星——也许很久以前他是这样想过的,可是到了瑞尔镇,并且在这里扎根住下来之后,他就不再这样想了。瑞尔镇就很好,他可以在这里无聊却安稳地生活下去……
现在瑞尔镇也变得越来越好啦,等他们修好了桥,下一步就是修路了。如果蛮阿爷和白老愿意出钱(或者至少免掉房租)的话,他们就能一直一直修下去!说到底,他为什么要选择《格蕾莎的春天》这部电影呢?还不是因为这部电影讲得也是开荒!
和很多高科技星球的开荒不同,《格蕾莎的春天》所讲述的开荒生活是相当朴素的,甚至有点土气,这部电影看似剧情平淡,但聪明的巴尔师父看过之后,认为《格蕾莎》其实讨论了很多东西。开荒星球的工人工作强度是否合理;在开荒前期,各种公共设施还没有发展起来,居民和工人们的需求是否能得到满足;工厂,农场和矿场对当地环境的破坏要怎么去处理;开荒时期的星球就像一块肥肉,各个势力都想掺进来一脚,这个阶段的治安该怎么办……
他只是一个木匠,这些复杂的东西他也不懂,但他相信会有人能看懂的。
——至少要让巴巴里安人们提前知道,发展的道路上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