贩盐队伍很快就将盐卖进了一些酒楼,或者说送进了一些酒楼,有些酒楼对送上门来的盐不感兴趣,可品尝过后,再用这盐一做菜,顿时就意识到这雪花盐的特殊之处了。
有些人还想直接包揽了全部的盐,或者说打压雪花盐,然而盐贩都做好了准备,这家不愿意要那就去另一家,这京都的酒楼不可能都是一条心的。
于是有的酒楼有了雪花盐,有的就没有,一开始情况并没有什么变化,可很快,常去酒楼吃饭的人就发现了问题,原本差不多手艺的两家酒楼,一家的菜品味道就好了些,而另一家则不变,但是这个不变在对比下就成了退步。
酒楼的生意变化是极为明显的,一旦发现这家不好吃,除非是特别老的顾客,不然一般人很少会选择再给一次机会,尤其是京都各大酒楼的竞争如此激烈,很快,盐贩们带来的盐就不再是各处找人买,而是各大酒楼求着买了。
第47章
尽管被人争着抢着买的货物不一定是好东西,但是不被争抢的,就算是好东西,也没有多少人识货。
雪花盐就是这种情况,之前没有人买的时候,哪怕送去一些大户人家府上,人家都不乐意收,更别说花大价钱买了,而等到京都的酒楼都为了一份雪花盐争夺不休,雪花盐很快就成了各个府邸后厨争着抢着要的珍贵调味料。
因为只要一家用上了,自家吃都还好,主要是设宴时若还用的是原来的盐,哪怕后厨的有巧思,可除非是桌上的菜都不用盐,用旧盐和雪花盐的区别就大了。
而被人发现不用雪花盐,别人可不会觉得是你不想用,只会觉得要么是消息不灵通,抑或这家手里的银钱不凑手,舍不得买雪花盐。
大户人家中,哪怕真的内里亏空了,越是要赢这个面子,不敢让人发现自家虚弱,雪花盐自然畅销无比。
甚至因为雪花盐的产量受限,外地来京都的客商看到雪花盐如此受欢迎,都买了一些分销去外地。
至于说这是贩卖私盐,其实并没有什么人在意,或者说在意的人也只是暗地里追查,毕竟平日里打击的私盐都是贩卖普通的盐,私盐的质量都比官盐还要差些,主要是卖给一些实在没钱的普通百姓。
而雪花盐,固然有人眼红其中的收益,但是在追查到具体情况下,还是没有人敢随便动手,毕竟雪花盐这条线关系到了京都各家,谁家不是吃着雪花盐,要是能替代对方也就罢了,不能的话,把卖盐的路线给切断了,又弥补不上,得得罪多少人。
甚至连皇宫内,膳房用的都是雪花盐了,就连皇帝都发现膳房的菜品味道比之前好了不少,但是并没有人和皇帝说是盐的缘故。
雪花盐生意做得如火如荼之际,姜淮也没有忘记自己之前想的事,改善自己的饮食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