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文小说网 > 虚拟网游 > 这个影帝只想考证 > 这个影帝只想考证 第259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这个影帝只想考证 第259节(1 / 2)

<div id="nr1" style="font-size:18px">

何润冬走了之后,郝运就老老实实的在石家庄拍戏。

没有陈堡国的剧组,大部分都是年轻人。

就算有些个演技还不错的配角,也顶多给郝运提供几十点演技值。

在同辈人里头,郝运就算不拍属性也已经算出类拔萃了。

也不枉他一边疯狂薅属性,一边刻苦学习。

石家庄距离京城不过两三百公里,有高速公路相连,如果没有戏份,郝运也会赶回去上课。

大二下学期,反倒成了他上课最多的时期。

三月中旬,姜闻为《心迷宫》拿到了龙标。

这部电影主要讲人性,极少有郑智影射,更没有血腥暴力的问题,再加上又有戛纳国际电影节的邀请函,因此过审可谓是迅如闪电。

三审过两审,就可以拿去参加电影节报名。

终审过了就可以在电影节首映。

如果报名完了,终审过不了也可以临时取消参展。

最起码属于程序合法。

这方面最屌的当属香江导演王佳蔚,他的作品虽然屡获戛纳影展青睐,但他的作品也往往是最后一个送抵戛纳影展的。

他甚至干过在电影未完成的情况下入围戛纳电影节的的壮举。

这部影片叫《花样年华》。

在未完成的情况下参加戛纳电影节并夺得影帝等大奖。

看看,什么特么的叫公平!

郝运肯定不敢向王佳蔚学习。

他就算心思不在导演上,也不想被封杀五年。

姜闻拿到龙标后,马不停蹄的飞往法国。

他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邀请了几个比较权威的电影人看片。

如果有这些人背书,《心迷宫》妥妥的能进入主竞赛单元,而不是姜闻不太能看上的子分类。

进入主竞赛单元的机会还挺大的。

每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中,都有8-10个导演是首次入选主竞赛的“新面孔”。

这样的数量保证了20部左右的主竞赛单元,有40%-50%的新面孔,新鲜血液,未来常客和嫡系的种子选手。

对于一个电影节最重要最核心的竞赛单元来说,从长远来看,这是保持活力和保证更新换代的方式。

至于名导嫡系……

姜闻还不够名导嘛。

他的《柜子来了》获得了第5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2003年获邀成为该届竞赛片项目评审。

姜闻也没打算让郝运拿金棕榈。

那纯属做梦。

1993年,《霸王别姬》获第4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是华语电影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获得金棕榈奖。

而且,这个金棕榈还是和简·坎皮恩的《钢琴课》一起拿的。

郝运只要能入围主竞赛单元就是胜利。

如果随便拿个什么奖项,那对于郝运的导演生涯,就是一个王炸的开局。

这也不是不可能。

1988年,张益谋的导演处女作《红高粱》获得第33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1991年,凯文·科斯特纳处女作品《与狼共舞》在第63届奥斯卡奖上获得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在内的七项大奖。

就连本届评委会竹席昆汀,他的第一部电影《落水狗》也是拿了大奖的。

郝运对此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你要说姜闻这是实在无聊,玩所谓的养成游戏,这玩的也太投入了吧。

而且姜闻他也不是无事可做。

他明年就解封了,如果想明年有电影上映,这会儿就应该专心筹备才对。

在得知姜闻飞去法国了之后,郝运丢掉了表演专业书,拿起了一本乌拉圭电影导演丹尼艾尔·阿里洪的《电影语言的语法》翻看。

这部导演教科书层次分明,清晰准确,并有近500幅插图贯穿其中,便于读者充分理解和掌握,此外对大量经典影片的典型段落进行了多角度分析。

郝运比较喜欢里面的插图。

郝运原本的计划是三十岁之后,多经历几个剧组,到了一定的阶段再考虑当导演的事情。

然而,姜蜀黍这么希望他往导演的方向多发展,他也不好辜负姜蜀黍的期待。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