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学武还被赶下山的孩子,秋知府疼肯定是疼的,但也不乐意让他在这美好的日子出来丢人。 吕瑛看出来什么,被秋瑜拉着走时,淡淡道:“今日书房内的人都缺了点灵气,无人可有传世之作,不听他们唠叨也没什么。” 秋瑜:“噗,倒也不必苛刻,其实在滨州城内,他们已经是最顶尖的那批读书人了……” 和秦湛瑛这个书画SSR比,他家老头和滨州的文人们肯定灵气不够啦! 接着秋瑜又说:“我的确不想听他们说话,比起那个,我更想去看看乡下的老人们有没有冻着饿着,快过年了,我想帮他们把这个年过好一点。” 既然吕瑛来了,下乡送礼自然是要一起的,秋瑜的客家话说得还不够流畅,与南方的阿叔阿婆交流时还得指望小伙伴。 吕瑛一口答应帮忙,又说:“这些话学起来不难,你怎么还没学会?” 秋瑜自信满满:“再给我一个月,肯定都会了,我还要把英吉利语、东瀛语的口音转过来,这么多语言的进度要推进,所以慢了点。” 吕瑛睁大眼睛,若秋瑜可以只用一个月就学会客家话、闽语、粤语,还把自己的洋番语的口音也扭过来,那他的语言天赋就很厉害了。 秋瑜带他走入厨房:“要论书画科举,我不如人,我认,可若要说语言天赋,无人可比我。” 因着帮吕晓璇收留了一部分难民,秋瑜手头活钱不多,可以送出去的物资也就相对有限,只有一千斤杂粮馒头。 厨房里垒满了蒸笼,蒸汽携带着粮食的香气进入鼻间,秋瑜亲自端起蒸笼,拿夹子夹馒头,装袋上车,驾车下乡。 吕瑛抿嘴一笑,又让人从布庄中调一批估衣来,这些二手衣物看着不体面,却足有几百件,且在广府这样的南面,也够御寒。 “那些真正穷苦的人,家里大多没有能守屋的壮丁,便是给他们好衣服穿,也容易被抢走。” 秋瑜好奇:“这是你下乡得来的经验?” 吕瑛颔首:“不错,若不下乡,我也不会知道这些事,可见下乡好处多,我以后要多去田间走走才是。” 秋瑜竖起大拇指:“很好,很有精神!” 考虑到瑛子以后要从事的职业,他能现在就点亮田间考察这个技能对老百姓来说也是件好事了。 这大约是吕瑛有生以来过得最开心的新年了,虽然小人家统共也没渡过几个新年。 秋瑜带着家仆,驾了好几辆马车到乡下发放馒头和估衣,吕瑛骑着驴跟在边上,见秋瑜用扁担挑馒头去敲阿叔阿婆的屋子。 送完了馒头和衣物,他们又携手把滨州周边逛了一圈,待吕家长辈耐不住,要来找他们的时候,就从秋知府口中得知,秋瑜已经和吕瑛,两人一起去了附近香火最旺盛的妈祖庙啦。 他们要抢!头!香! 靠海的人们信仰妈祖,每个海边长大的孩子都有妈祖娘娘保护。 秋瑜本只是想带着吕瑛享受一把新年的热闹,却不料瑛瑛小朋友超有精神的,小孩零点准时爬起来,换上喜气的红色衣服,拉着秋瑜,硬是也给他套了一身红。 秋瑜捂着脸,摇摇欲坠,随时都要躺回床上。 “瑛瑛,怎么起这么早?天还没亮呢!” “等天亮了,你还抢什么头香!”吕瑛说,“现在去都嫌晚了。” 秋瑜:“啊?” 直到被吕瑛拉到了妈祖庙外,秋瑜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漆黑的夜空下,无数灯笼挂在屋檐、支在竹架上,照亮了整条街道,而街道上全是人! 人们聚集在一处,他们交谈的声音形成巨大的声浪,蔓延至半座东滨城。 而在道路的尽头,便是妈祖庙。 秋瑜:“这、这就是妈祖信徒的热情吗?” 吕瑛骄傲地笑了:“我们都是妈祖的孩子,只要你出海,娘娘就会看着我们。” 他握住秋瑜的手,点了点掌心:“我还好,到了海上便哪里都去得,风雨只会是我的助力,至于你么,以后出海时要多求妈祖娘娘保佑你。” 秋瑜开玩笑:“保佑我出海时不要掉海里吗?” 吕瑛认真道:“是保佑你往后在海上要么不会遇到危险,若遇着了,我都能及时来捞你。” 在无数人声中,瑛瑛的话落在秋瑜耳中,他蹲下,握着吕瑛的手:“那就谢谢你把我放心上,瑛瑛,真的谢谢你。” 谢谢在史书上冰冷无情的你,在我面前如此鲜活美丽,用真诚的话语来给予我友情。 秋瑜看向妈祖庙的方向:“看来今夜这头香,我还非得抢到不可了。” 吕瑛提醒:“很难哦。” 秋瑜将他抱起:“可是头香最灵验啊,我得用这灵验的香和妈祖娘娘说,让她更加爱护瑛瑛一些,保佑你健健康康,长命百岁。” 说完这句话,秋瑜气沉丹田,双足用力,以轻功腾空而起。 “走喽!” 吕瑛轻呼一声,抱住秋瑜的脖子,忍不住放声大笑起来。 第23章 闹粜 吕瑛不信神,可是在秋瑜带着他抢到头香的时候,他跪在妈祖娘娘面前,求了她好多事。 吕瑛许愿,妈祖娘娘,请让母亲、外祖父、外祖母、太外祖,还有身边的这个人,都健康快乐,万事顺遂。 秋瑜也跪在妈祖像前,同样面色虔诚。 离开庙宇时,人流如梭,在庙口来来往往,香火气携着一股轻烟飘往天上。 秋瑜紧紧牵着吕瑛,笑说:“说来也怪,我以前倔得很,觉得万事都能凭自己解决,无需神灵来管,可是为亲友祈福时,我却心甘情愿地跪在神像前。” “也许我跪得不是神,而是心中那些人。” 吕瑛睁着清凌凌的眼睛:“我亦如此。” 两人之间分明隔着几百年的史书纸页,这一刻,却觉得对方是自己的知己了。 之后他们一起去海边放灯,秋瑜看到吕瑛在灯上写了一首短偈,他又建议秋瑜也放一盏。 秋瑜:“我家老头好得很,用不着这个。” 吕瑛坚持:“放一盏吧。” 秋瑜只好答应。 他又买了一盏灯,提着毛笔,踟蹰片刻,写了“愿父母得欢喜,增福寿。” 秋知府的原配,秋瑜的生母已去世好几年,可他在祈福时也带上了母亲,仿佛母亲依然活着,只是生活在他看不见的地方,吕瑛看在眼里,什么也没说。 河灯被推入水中,乘着水流越行越远,秋瑜眼带哀意,转身抱住吕瑛,就感到一双小手犹豫地在他背上拍了拍,像生涩地哄小孩。 秋瑜闭上眼睛,放任自己用额头靠着吕瑛娇小柔软的身躯。 幸好在陌生的时代里,自己也并非彻底孤身一人,有人能懂他,这个人还无比聪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