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279(1 / 1)

,除了唐氏之人落脚的客栈,其他里坊中也陆续出现了感染者。 毕竟两地就近,县里去山阳城往返之人不止吴掌柜一个。 幸而葛清营的药方来得及时, 配出当日便从山阳城快马传回, 傅则安接到后, 立刻组织人手熬药分发, 这才没让武德变成第二个山阳。 簪缨回城时,客栈里最先染疫的吴掌柜硬是凭着惦记闺女的意念扛到药来, 已经痊愈, 其它人也无恙。 春堇等人一连担心了数日, 见到女娘无碍,自然欣喜万分,口呼娘子,便欲上前嘘寒问暖。 却见与娘子并肩进院的是大司马,身后又跟随着严兰生、葛神医、昙清方丈与一众武僧。 眼下已是小荷露尖角的季节, 天气渐热,簪缨此日换下了骑装, 着一身雅梨黄地广袖细纱襦裙, 柳绦至踝, 翩翩风致, 峨髻无饰, 仅有一只与发同色的兽首簪。 春堇一眼望过去, 一开始还以为娘子戴了一对浅红玛瑙耳坠。她定睛一看, 才看清娘子没戴耳饰, 而是她的耳垂上奇异地透出一片深浓的粉痕。 春堇心中奇怪, 这时节气候温暖, 又无蚊虫,女娘的耳朵何以会红肿起来? 簪缨被大袖遮住的手与卫觎相牵,两袖交叠,共受风拂。 走在他们身后的人视若无睹,见怪不怪,留守在客栈的近侍见了,自然识趣不再上前。 簪缨经过春堇身旁时,却是向她问了几句她走后客栈的情况,而后吩咐春堇,让下头人抓紧收拾行囊,他们在此留不了多久。 春堇应诺一声,立在春堇身后的阿芜余光向阶下的石子路轻扫一眼,手揪衣角,眉心纠结,仿佛想对神清肃雅的女郎说一句什么,被春堇及时拦住了。 春堇无声向她摇摇头。 台阶下冰凉的石子小径上,沈阶就跪在那里。 青松色的衫子在他身上宛如整个大了一号,他脸色苍白,瘦得不成样子,瘦削出棱角的背脊依旧挺直。 从簪缨进院,在鬼门关走了一遭的年轻谋士目光就凝在她身上,神色充满晦涩。 他料错了这个女子的心。 那日死谏,他心存必死之志,只为让女郎想舍出佛睛黑石救那些百姓时,想一想有他沈阶一命添在里头。 他固然无足轻重,却不信在女郎心中全无份量。若女郎执意舍已为人,那么便是他白死,只要女郎想到这一点,就不会无动于衷。 沈阶想以这种方式给簪缨敲响警钟,让她学会心狠。 却是在被救醒后,他方得知,女郎人去了山阳,药却送往了陵川。 当时如有一潭冰水兜头浇在他身上,沈阶周身冷寒,才惊觉自己犯了一个不可挽回的错。 居谋臣之位,错料主君之心,是才智不足。 一意孤行以死凌逼,是犯上。 他们曾约法三章,其中一条便是不可以他自家私心左右主君想法。沈阶一心想让簪缨走上高位,姻缘圆满,人生无缺,可粉饰得再好听,那也是他不可说的私心。 早在蒙城他自作主张逼迫姜娘捡起那把刀时,簪缨已明确告诉过他,下不为例。 他割腕后死了便罢了,可他活下来,就知道簪缨很可能不会再要他了。 他忽然心生茫然。 傅则安、严兰生、吕掌柜等几个人稀稀疏疏地经过沈阶跪着的必经之路,随女君走入堂中,看见沈阶,神色各异。 簪缨目不斜视迈进门内。 “女郎,沈阶知错。”沈阶眉眼低埋,张开干涩的喉咙认错。 第134章 那扇门在沈阶眼前阖上了。 簪缨从进院到进屋, 没给他一个字。 沈阶跪着,缠裹厚纱的右腕隐隐作痛,他抬起狭长发红的眼睛, 望着那关闭的门扉, 嘴唇紧抿。 几位佐僚走入堂中, 知晓内情的,一时都不知说什么好。 自古耿臣死谏,面对的多半是不听良言的昏君。沈蹈玉那么精明一人, 又是这些人中跟随女君时间最久的, 他一死轻易, 却将女君置于何地? 不过正因为沈氏与女君识于微末,交情非比寻常, 众人拿不准女君面如平湖之下真实的想法, 是要弃用沈阶,还是继续任用。谋士之间关系微妙,无论求情还是排挤,都由不得他们开这个口。 卫觎最是若无其事, 进了门便挑中一张胡床的位置, 坐下时, 无声地勾动手指,让簪缨也歇一歇。 “虽说眼下治疫有方, 仍旧不可掉以轻心。”簪缨在卫觎身旁的几案后坐了,嫩黄色纱袖拂过他衣料上硬朗的护腕, 与卫觎交缠的手指这才松开,示意先生们都坐。 这小小厅舍, 俨然成了一处议事堂。 簪缨道:“三川郡内人员来往繁杂, 只怕周边城县还有溢散。山阳那边, 我留下了华之萼与董和执理后续,二郎,再从幕僚中挑几名治事严谨的先生,执我公章文书,暂替周边几县县尹之位,每人分配甲兵五十人,当地若有不服者,就地拘禁。下公告,将治疫药方公开出去,药材皆由唐氏药铺无偿供给,严令各地防疫。” 她目光明利,环视周遭,强调一遍:“若有因疏忽伤害人命者,不论是当地胥吏还是我的人,皆以渎职罪从重论处。” 华之萼和董和,是当初严兰生投效簪缨时,为她推荐的颍川才士。 除此还有崔岭,成临,王伯凰三人,加上严兰生,自号为颍川六友,在簪缨来豫州之前,六人经常相聚游山赏水,谈经道之学,论天下之势。 严兰生未离寿县时便将这些人举荐给簪缨,王伯凰志不在出仕,簪缨不强人所难,崔岭和成临寒门出身而博学洽闻,簪缨便推举他们进豫州府台,统管从豫州各郡选拔上来的寒门子。 这些野贤起家的人,在九品官人法的压制下,本来绝无入仕之机。得知成忠国公之女,唐氏娘子来此选才,受宠若惊,无比珍视这个机会。 谢止将线压在了五品以下,寒士们便如狼似虎地从谢府君手底下分夺了五品至九品的治事位置,既然向上融入不了,他们便向下,落实到治民廉政上。 谢止与簪缨有约在先,非奸狭之辈,也有利民之心,愿意放手让他们做,眼下也颇成气候了。 被点名的严兰生开口之前先看了大司马一眼。 他见大司马的目光正落在女君的侧脸,眸不转睛,并无插手他们议事之意,才以扇挲掌道: “兰生领命。如今战事方平,南北交界处的郡县吏治一团乱麻,的确是个大问题。根源还是在上行下效,风气不好,这些年玄学兴靡,不论南北,三公以降大多崇尚无为而治,踏实办事的反而被唾弃为俗吏。哎,高官享受,遭罪的可不就是老百姓。” 簪缨对此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