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有着两个天幕直播在高挂着。 但是这一日里的人们,不管是宫内人,还是民间的百姓们,都忙得很,分出心去关注天幕的人变得较少了。 今早回去的陈阿娇便在其中的队伍中,她作为一国之母,不管是天上几人刚讲到的正旦会,祭祖等等活动,她都必须在场。 当她被一群宫人们围着,摆弄身上的繁琐礼仪服饰,内心的不耐烦几乎是呈直线上升。 今早,刚回来的她,一踏进这久违的椒房殿内时,跟被埋伏好的猎物似的,宫人们不知道从哪个角落里出来的,七手八脚的就给她堵死了走的路。 再就是通风报信后,很快得知她回来的窦太主,一副“死孩子再敢不回来”的神色,带着挺....恨铁不成钢的眼神。 “早知道不回来了。” 她故意在母亲面前嘀咕着,大有威胁的意思。 吓到窦太主不敢再抱怨出声,生怕这不懂事的女儿,明日的祭祖仪式,真敢不来哦! 以前还敢拿捏的陈皇后,如今真是有退路了,特别是出了一趟远门回来的阿娇。 不知道是否之前,常有躲避着不见她的缘故,身上的气质确实变得不同起来了,是那股游刃有余的从容感? 其实是现代人的味道更浓了,要给一个真后世人看到,指定能知道,不就是人出来工作几年后的变化吗? 因着身上有钱,整个人不再学生气了,而当你在工作时,遇到的形形色色种类的人变多了,面对这些人的时间越长,人便变得更能独当一面。 就会出现那种,在人逢年过节回老家时,家里父母能感到的,孩子长大的陌生变化感。 椒房殿内的宫人们,听得这对母女的拌嘴全过程,全程当自己是聋了一般,只管做好自己手上的事情。 而不能贴近伺候主子的小宫人,更多是跟往常一样,分散在这座宫殿的各个角落里,依然做着日复一日的杂活。 她们便能分心看着那高挂的天幕直播,天上的三人中,就有她们所认识的宫人卫子夫。 她正喝着热牛奶,听得那叫马皇后的女子,讲解着一些关于明朝宫廷活动的话语。 “好生自在啊!” 本该也是跟她们一同待遇的小宫女而已。 门前一正扫着地的小宫女,羡慕的话不由的脱口而出,吓得她身边的同伴一个激灵,手快的捂嘴过去,生怕她不知死活的祸从口出,连累了一起干活的自己。 “你不要命了!” 眼神示意着,主子们就在里面呢! 小宫女努了努嘴,继续埋头打扫地上,她还想说:陈皇后也不想回来呢! 这人人平等的社会,总比呆在这吃人的宫里要好,她们就是没有卫子夫那个好命啊! 人走了,陛下还得优待她的一家人,弟弟卫青更是直接成了皇上跟前的红人,听说人家以后还会是大汉朝抗击匈奴的大将军呢! 如果不是霍去病在这个时候,还是个未满周岁的婴儿,离不开亲生母亲,刘彻肯定也能做得出,把婴儿抱进宫,当成自己的孩子去抚养。 在这座宫内所有的角落里,又有谁会不羡慕天上的卫子夫呢! 吕雉那边同样在准备着宫内的过年事物,除夕这一日,她真的不能过去现代了,看着天上还有伴的夏冉,她紧锁的眉头依然,晴姑姑看得,斟酌的说上一句:“殿下,不如让老奴今夜过去,给她们做那年夜饭吧!” 说好的一起过年,但是除夕夜不在,怎么都有点食言了。 回到了汉朝的晴姑姑,一向都是自动的摆正好位置和心态,这里的她,就是吕雉的奴婢。 但是相处了这么久的几人,她还是很疼天上那几个孩子小辈的,其中当然也包括了,也是古代过去的卫子夫和陈阿娇。 这几人的手艺嘛? 只能说不难吃,能吃不死自己...... “好,你一会就过去吧,跟秀英一起准备晚上的除夕宴。” 她可能要忙活到深夜了。 揉了揉太阳穴的女人,想到那些要自己操心的事,就不免头大起来。 吕氏的子弟又要不安份了,而刘盈.....依旧是老样子,她如今也变得看儿子,是哪哪都不顺眼。 不说跟后世的孩子比较,就拿长孙家的太子比....... 就只有一个鲁元是叫她顺心的,想起大腹便便的女儿,在生之前,还是得叫她再去几次现代的医院做检查...... 至于不久后出生的外孙女,这一次,她也起了跟马秀英一样的心思,不是说要把那孩子也接到现代,而是考虑起换一个继承人去培养,至于女人不能当皇帝? 可笑,这后世的女人可是一个比一个强,只要身上留着刘家的血,刘邦有什么好不同意的,再说他的儿子中,就那刘恒看得上眼些。 但是跟她吕雉没有半毛钱关系啊!她是能拱手让位的人吗? 而根据历史的走向,刘邦没几年命活了,估计也会跟她再做起交易来。 种种结合,这个局面也不是什么轻易之局,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涛汹涌。 “要我说,还是那边的长孙好命。”,吕雉感叹而言道。 难怪刘邦总念叨李世民和嫉妒他,确实跟老刘家比起来,李家的情况强太多了。 才没过了一会,便听得了刘邦身边的小黄门过来,说是陛下请得皇后过去议事。 “议事?” 这么快就找来了! 新的一年过去之际,刘邦也终于回想起自己刚开始做的小本本里,上面记载着他的个人重大讯息。 包括刚才吕雉才念起的寿命一事。 刘邦也才想起来,自己没几年就要挂的重大事故。 . 洪武明朝位面,本应该是无比难熬的一年新年。 一年死两回至亲人的朱元璋,对着天上死而复生的马皇后,如今还算是有点安慰,但又想到那早逝的优秀皇长孙朱雄英,心里依然是不得劲。 本来想着在太子朱标的儿子中,还能按着长幼排下去的孩子中,首先排除了有着,外戚常家势力无比强大的朱允熥。 那朱允炆的生母吕氏倒是背景平凡,构造不出让他忌惮的外戚势力。 但历史又证明,这个孩子是“傻子”来的。 “允熥的话.....”,兜兜转转的又回到这个先太子妃常氏拼死生下来的孩子了。 他倒是解到为何历史上的自己,最后不选择了这个孩子。 先不说扶正了吕氏后,朱允炆自然变成了朱标的“嫡长子”身份。 朱元璋忌惮和严令禁止外戚干政,是周所周知的事实。 连皇室婚选,都要奉行从民间选取良家女子入宫的选秀女制度,严禁皇室子孙与大臣子女通婚,从而防范外戚势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