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文小说网 > 未来科幻 > 大宋一把刀 > 分卷阅读6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62(1 / 1)

在这里严肃的说了半天话,远处的徐氏听不见他们说什么,但就是被他们那副肃穆的样子给逗笑了:“这是说什么呢?倒像是说什么大事。” 杨元鼎随口胡诌:“我在问司九什么时候修猪圈。” 这个问题,徐氏那可比张司九更清楚:“今天已经去买木料找稻草了,下午就砍竹子,应该后日就动工。” “那我也来帮忙。”杨元鼎摩拳擦掌,一脸亢奋。 张司九合理怀疑他并不是真的想帮忙,而是单纯的因为没见过农村修猪圈。 但是她没戳穿他。 因为她也是一样的有点儿亢奋:嗯,第一次见识,总归是有点激动。想看。 修猪圈的准备工作其实做得挺快的。 木料,垒墙的土,还有稻草,糯米,竹子,除此之外,就没什么了。 但即便如此,动工的日子,也是徐氏特地花了十个鸡蛋去找人算了算的。就连方位都是算过的。 那十个鸡蛋,让张司九十分的心疼。也十分的羡慕:什么时候,我才能这么挣钱呢! 来帮忙的人,除了和张小山要好的二狗爹,还有就是李家婶娘父子两个。 听说他们要修猪圈,李大爹带着儿子李壮牛就主动帮忙来了。 来了不说,还怪他们不去叫他们,是看不起他们。 徐氏最后还不得不连忙解释,说是怕麻烦了他们,所以才不好意思去叫。 在这一番的“吵架”当中,张司九深切的感觉到了什么叫远亲不如紧邻。 二狗爹和张小山就是从小一起玩到大的邻居,只不过二狗爹分家后,修的房子稍微远了一点,离他们这边有了一段距离,所以平时来往才少一点。 但和李家,完全就是近邻了。走路也就三五分钟的距离。跑快一点,三五分钟都要不了。 不过因为临时多了两个人来帮忙,虽然工期是可以大大的缩短了,但……很显然一开始准备的饭菜也不够了。 于是徐氏赶紧又去定一条鱼,多买一个豆腐,去菜园子里多摘了菜。 但是做这一切时候,徐氏脸上喜气洋洋的,一点不心疼——谁家干活要是主动有人帮忙,那就说明了这家人人缘好!那说出去,都是可以挺胸抬头的! 张司九在这种氛围下,脸上笑容也没落下来过。 而杨元鼎来的时候,带来的东西,却让张司九更加惊喜了。 他带来了一份礼物,是一只奇形怪状的陶盆。 张司九一眼就认出来,那是一个典型的蹲便器!虽然形状还是不太像,但那个功效肯定不会错! 杨元鼎气喘吁吁地坐下,让家丁帮忙把陶盆放下,而后才对张司九抱怨:“定做陶瓷的来不及了,我只好定了个陶的。虽然不够光滑,但比起泥巴的,还是要好很多。” 他苦笑一声:“猪圈地面这个,我实在是就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张司九却已经很满意:“你做得已经太多太好了。” 第65章 破土动工 这年头,修房子这种事情,完全是体现了劳动人民智慧的。 砖太贵,所以,就用黄泥来砌墙。 但是黄泥的墙是很容易塌的,因此,他们就用糯米熬出浓浓的米浆用来调泥。 又将柔韧的稻草混合进去搅拌,直到那些泥变得粘稠,几乎搅拌不动,这才开始砌墙。 砌墙之前,也是要挖地基的。地基里还会将承重的木头柱子打桩定好位置,然后就开始倒土筑墙。 那泥巴虽然是和过的,但并不会流动,基本上已经处于半凝固状态,一铲一铲的墙泥这么倒进去,将它们推平,填满地基不说,还要用木棍先戳一遍,确保里头没有空心的地方后,这才拿铲子一点点拍平整。 糯米的粘性,加上稻草纤维的牵拉力,使得这些黄泥格外的凝聚。 地基填满后,地面上的部分,就要借助到木板。 两片木板形成了一个空间,正好往里头填泥巴。 然后又是排空气,敲打凝实—— 就这么一遍遍的重复着,渐渐地,整个墙体就有了雏形。 不过,现在肯定是不够牢固的,得晾上个几天,等到彻底干透,那么就算淋雨都不怕。 第一天下来,四个猪圈加上一个茅厕的墙体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雏形。 茅厕在中间位置,两侧墙壁大概有个两米高。 而两边就是各自两个猪圈。 两边猪圈最外侧两堵墙,也有两米左右高。 但两个猪圈之间的那堵墙,就只修个一米左右。 只要能防止猪串门就行了。 至于靠外那一排墙,也只有一米左右,并且每个猪圈留下一个小门的位置,方便让猪和人进出。 张司九看着那个雏形,心里说不自豪那是假的。 毕竟,修猪圈的钱,差不多她出了一半呢! 墙还需要晾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他们正好就去挖后头的茅坑,以及去用竹条编麦草屋顶。 说是编也不对,其实就是用竹片将麦草夹住,形成一片长条的麦草片,这样等后面直接就一片片的盖上去,重重叠叠一层压一层,就会如同瓦片一样密实。 之所以这里不用稻草而用麦秆,是因为麦秆表面有一层油膜,雨水打上去,并不会湿透,而是直接滚落。 这样的话,不管多大的雨,也不至于房顶先湿透了。 如果再讲究一点,其实还可以在底下压一层笋子壳儿。这个也是防水的。 但只是猪圈,而且这边很少下暴雨,多是绵绵细雨,所以干脆就不用那么复杂。 张司九给徐氏打下手做饭,下午时候先来了一顿糖鸡蛋加餐,傍晚这顿就完全可以算得上是大餐了。 干体力活,一天出汗多,胃口也有影响,所以徐氏今日煮的干脆就是酸汤面疙瘩,麻辣鱼煲,凉拌豆腐丝,凉拌黄瓜片,还有一个清蒸的蒜蓉茄子。另外,还有一盘蒜泥白肉。 那盘蒜泥白肉,是真的一点菜都没有,直接就是半肥半瘦的猪肉煮熟了,切成薄薄的片,然后直接把调好的料直接淋上去。 这是一道十分硬的菜了。 看那分量,几个人吃完全都不用不好意思。 更不要说,还炖了一条鱼。 桌子不够大,而且男人们要喝酒,张司九和徐氏她们就没去凑热闹,支了个小桌子,单独吃的。 当然,徐氏舍不得孩子们馋,每一样菜都留了出来的。不说管够,但肯定能解馋。 徐氏第一筷子蒜泥白肉给了杨氏,第二筷子就给了张司九,而且是结结实实一筷子:“九娘太瘦了,多吃点。” 这话只是说给杨氏听地。 实际上,徐氏是心疼这么一段时间张司九每日去摆摊卖水赚钱的辛苦。 然后,徐氏又给两个儿子一人夹了菜。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