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殿门口,也不曾撞见任何人。 常清念轻喘不定,抚着心口举步进殿,掀眼扫视一周。 出乎意料,众嫔妃居然皆在,并无人外出未归。 众妃守了一宿,悲戚面容中都隐隐透着疲倦,见常清念进来,顶多是瞧她几眼,不见有人神色可疑。 看来方才撞见那一幕的,要么并非宫妃,要么便是个惯于隐藏之人。 见常清念回来,悫妃似有忧色地微微蹙眉,却又很快敛起,侧眸探究道: “常妃妹妹怎地去了这么久?” 岑贵妃原本半闭的双眼缓缓睁开,却并没有制止二人交谈,反倒竖起耳朵留心去听,显然对常清念的回答十分在意。 常清念平复呼吸,敛目思索片刻,想起周玹之前所说的藉口,便说道: “皇上近来颇觉烦扰,传我过去诵些经文。” 悫妃恍然大悟般掩唇,颔首应和道: “此事唯有妹妹能替皇上分忧。” 常清念淡淡一笑,没有接话,心中暗暗思忖。 不幸中的万幸,方才应当不是岑贵妃。她若逮着自己的把柄,定然不会如此沉得住气。 可到底是谁在暗处窥探? 她又究竟偷听到了多少? 案上香烛煌煌摇影,此起彼伏的低泣声,更显殿中气氛压抑。 没过多久,今夜守灵毕,众人纷纷起身回宫。 走在前头的自然是岑贵妃与德妃。只见她二人一左一右,身边各自聚拢三两位交好的嫔妃。 各成一派,泾渭分明。 来到廊下,外面已开始淅淅沥沥地落雨,雨丝斜斜飘落,润湿青石板路。 “德妃娘娘,妾身想与您同路回去,不知可否方便?” 常清念从身后唤住正欲离去的德妃,语气恭敬有加。 德妃回身看向常清念,眸光微动,似是有些讶异,却仍颔首道: “自然可以。” 岑贵妃冷眼看着常清念走向德妃,不由轻蔑地冷哼一声,扭头扬长而去。 殿外雨势渐大,噼里啪啦地敲打在油纸伞面,德妃蓦然张口问道: “常妃有话想同本宫说?” 心跳陡然停滞一瞬,常清念犹疑地抿起唇,着意想听出德妃是随口一问,还是在暗示她什么。 正当此时,却见一名内侍从甬道尽头匆匆奔来,见到常清念后,连忙上前行礼道: “常妃娘娘,皇上怕您未曾带伞,特地命奴才给您送来。” “有劳公公,替本宫谢过皇上。” 当真是甘霖所至,常清念心中豁亮,暗自用余光瞥向德妃,留意她的反应。 德妃却不为所动,仍旧波澜不惊。 第11章 规矩 莫非不是德妃? 若德妃刚目睹过她与礼王纠葛,此刻又见皇帝对她嘘寒问暖。 哪怕德妃城府再深沉,总不该半点反应也无。 察觉其中或有蹊跷,常清念只得暂且按下此事,转而提起另一桩: “大行皇后丧仪过后,宫中诸事繁杂,想来要劳烦德妃娘娘费心了。” 常清念轻叹一声,仿佛真是在替德妃烦忧: “还望娘娘保重玉体,日后妾身等人皆要仰仗您呢。” 常清念这话来得突兀,德妃不解其意,便只谨慎回应,教人挑不出错儿来: “多谢常妃妹妹。只是宫中之事,泰半都是由岑贵妃在打理,本宫不过是从旁协助罢了。素日本就没什么好费心的,也算是半个闲人。” 听出德妃只是说些场面话敷衍,常清念并不感到意外,心中暗自筹谋着,该如何消解德妃对她的防备。 须臾间,计上心头。 常清念羽睫微垂,遮住眼底精光,轻声抛出诱饵: “德妃娘娘过谦了。岑贵妃虽为众妃之首,可若大行皇后生前,曾属意您为继后呢?” 德妃眉心微蹙,心中颇为意外,不由追问道: “此话当真?” 见德妃果真在意,常清念蓦地挑唇,只道: “大行皇后临终前,唯有妾身陪伴在侧。此时妾身同陛下说什么,什么便是真的。” 德妃深深看了常清念一眼。常清念言下之意,便是坦荡承认所谓继后人选是谎话,可那又如何? 恰如常清念所言,皇后生前见的最后一人便是她,任谁也无从分辨她话中真假。 “悫妃向来不得圣心,岑贵妃与本宫之下,你便是这宫中第三人。如今你在皇上跟前正是稀罕,那个位子,你何妨不能替自己争一争?” 德妃仍旧不曾放下戒备,淡定发问道。 常清念提裙跨过门槛,不妨落足地有一处小积洼。泥水瞬间浸透罗袜,吸附在脚踝上,好似冰凉水蛭。 “妾身愚钝,顶多做个辅弼之人,如何能与诸位姐姐相争?” 常清念扶着承琴的手,走得愈发谨慎、缓慢,悠然叹道: “更何况陛下英明神武,自有决断,妾身不过是承蒙长姐庇佑,眼下略得脸些,如何敢妄图左右圣意?” 经过太极门后,凤仪宫檐脊仙兽已遥遥在望。见德妃仍在垂目思量,常清念为表归顺之意,便主动请缨道: “娄美人如今身怀龙裔,妾身正琢磨着择日过去探望,不知娘娘可愿允准?” 德妃顿住脚步,转头看向常清念,只见她眸光空明清澈,唇角却噙着笑意,耐人寻味。 眼前这位常相次女,倒是比自己预想中更深藏不露。 德妃收回目光,语气平淡地道: “你很擅长体察人心。” 常清念谦逊垂颈,说道:“妾身只会耍些小聪明而已,万望能入德妃娘娘的眼。” 虽不知常清念为何押宝在她身上,而非看似更有希望的岑贵妃。 但经过此番交谈,德妃已经明了,纵使她眼下对常清念仍有疑虑,却也定不能放常清念走,否则便是让岑贵妃如虎添翼。 见德妃态度有所松动,常清念终于寻到机会,便状似不经意地道: “说来妾身今晨回殿时,曾在廊上撞见一人,那人似是刻意躲着妾身,也不知是谁这般鬼鬼祟祟……” 德妃沉吟片刻,回忆道: “本宫只记得悫妃好似出去过一趟,旁人皆离得远,本宫未曾留意。” 常清念微眯杏眼,心中转过几个来回,缓缓道: “原来是悫妃,妾身还道是谁。” 常清念顿了顿,又故作好奇地问道: “妾身听闻,悫妃与太后娘娘出自同族?” 德妃颔首,既已决意收拢常清念,便含糊叮嘱道: “皇上与太后并非亲母子,你切记莫要与太后走得太近,否则便是自寻死路。” “是,多谢娘娘提醒。” 闻知自己猜的不错,常清念恭敬应下,福身送德妃离去。 承琴举着伞,陪常清念伫立在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