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双儿瞧见他的身子。 哪怕是他名义上的夫郎。 小病秧子全然不知,在他前几世病得意识不清时,贺枕书早把他看光了。 有什么可害羞的。 贺枕书一笑,没和他争,道了句“鸡蛋羹记得吃,别凉了”,转身出了屋子。 . 近来是农闲,地里没多少活,村中每天大多只吃两顿饭。贺枕书从早晨起床到现在就只垫了半块小米饼子,这会儿早饿得前胸贴后背。 他来到前院,裴兰芝正把最后一道菜从厨房端出来:“过来吃饭吧。你姐夫去镇上给长临买药没回来,中午不等他,就我俩吃。” 裴长临需要卧床静养,通常不会来前院吃饭,饭菜都是裴兰芝给他送过去。当然,贺枕书嫁进来之后,送饭的就该换成贺枕书了。 贺枕书应了一声,去后厨洗手,帮着裴兰芝拿了碗筷。 裴家在村里算是富户,但比起城中商户还差得远,尤其家里还有个病秧子要照看,日子绝对谈不上富裕。 在吃喝上,裴家过得朴素,平日里饭桌上几乎见不到什么肉菜。两个小炒的素菜是自家菜地里现摘的,加了辣椒和过年熬的猪油,算是能沾点荤腥。 村中主种小麦,主食也多以馒头饼子为主。今儿吃的是杂面馒头,四五个又大又圆的馒头放在正中央,贺枕书吃一个就能饱。 不一样的是,贺枕书面前多放了一碗鸡蛋羹。 “给你的。”注意到他有点诧异的神情,裴兰芝随口道,“家里还剩俩鸡蛋,你和长临一人一碗,吃了吧。” 裴兰芝厨艺极好,这碗鸡蛋羹蒸得火候恰到好处,表面光滑细腻,还撒了把葱花,闻不见半点腥味。 不比城里馆子的大厨差到哪儿去。 但贺枕书没急着动。 裴家养了鸡,鸡蛋算不上太金贵的东西,可裴家先前办婚事花了不少钱,家里正是缺钱的时候。 裴长临身子不好,需要多补补,好东西紧着他先吃倒是没什么。落到贺枕书头上,就让他有点受宠若惊了。 要是搁前几世,裴兰芝现在还对他没什么好脸色呢。 何况他今天还给家里惹出了点乱子。 但贺枕书没拒绝裴兰芝的好意。他拿过桌上干净的勺子,把碗里的鸡蛋羹一分为二,舀了一半到裴兰芝面前的空碗里。 “阿姐,一起吃吧,这么多我吃不完的。”贺枕书道。 裴兰芝注视着对方的动作,没说话。 她原本对这个新夫郎是不满意的。 双儿没有女子好生养,越穷的地方,双儿越不值钱。可谁知道,她爹只是去了趟县城,就偏偏相中了这位书商出身的贺家双儿。 贺家如今虽然家道中落,但到底不是普通人家。为了娶贺枕书,光彩礼钱就花了足足二十贯,都赶上全家人一年的用度了。 要知道,裴兰芝当初招婿,只花了八贯钱。 二十贯钱,若得了个干活麻利的农家女倒还好,娶个双儿少爷回来算什么事?裴兰芝早听说过,城里的少爷大多娇生惯养,嫁进来是他伺候长临,还是长临伺候他? 因此,这新夫郎刚到家时,她是以最挑剔的态度去待人。可这几天相处下来,这人没有半分少爷脾气,干活不熟练但勤快,还懂得在外头要护着裴长临。 裴兰芝心里的不悦,这才一点一点全打消了。 是想弥补前几天对这人的苛待,才有了今天这碗鸡蛋羹。 她没想到,对方竟这般懂事。 长临这小夫郎,算是娶对了。 裴兰芝越想越觉得满意,但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继续埋头吃饭。 吃过了饭,裴兰芝道:“下午我进趟山,收药的明儿就该来了,我去采点草药。” 下河村附近的深山里盛产草药,有草药贩子会定期来村中收药。农闲的时候,村民都会上山采药,卖出去贴补家用。 裴兰芝也是如此。 贺枕书正在帮裴兰芝洗碗刷锅,听言抬起头来:“我也去吧。” 裴兰芝诧异:“你还认识草药?” 贺枕书顿了顿,道:“认识一点。” 在嫁来裴家之前,他是不认识多少草药的,还是前世常跟着裴兰芝上山采药,才认识了一些。 “你们要上山?”裴长临的声音从门外传来。 他把吃完的空碗放到灶台上,低声道:“昨晚刚下过雨,这时候上山不安全。” 裴兰芝:“?” 他们这些靠山吃山的农户,什么时候怕过下雨。就连裴长临小时候,也没少跟着她去后山玩,哪会管是不是下过雨。 再者说,草药不就是雨后才长得多吗? 贺枕书不知道这些,疑惑地眨了眨眼:“是这样吗,那可怎么办?” 裴长临张了张口,不等他回答,裴兰芝率先道:“没事,工具房里还有几双草鞋,我刚编的,能防滑。” 她把贺枕书手里的活接过来,道:“小书去试试吧,看有没有你能穿的。” 贺枕书点头应道:“好。” 他擦干手,出了厨房。 见人走远了,裴兰芝才啧了一声:“下过雨不安全,不是你以前老缠着要我带你去捡蘑菇的时候了?” 裴长临:“……” 裴兰芝:“我以前去采草药,怎么不见你心疼心疼我?” 裴长临:“我不是……” “知道,那是你夫郎嘛。”裴兰芝低哼,眼中带着点揶揄的笑,“成亲了到底是不一样,都会心疼人了。” 裴长临:“…………” 他仓惶别开视线,转身往外走:“我先回屋了,你……你们路上小心。” “你不吃点别的了?”裴兰芝问他一句,却见对方已经快步出了门,忙道,“你跑什么,走慢点,一会儿又难受!” 裴长临没回答,头也不回地往后院去了。 第4章 下河村因处于河流下游而得名,这附近丘陵众多,下河村地势较平,以耕种为主。再往河流上游走,就是靠山吃饭的猎户更多些。 不过这些年收成差,下河村的村民也渐渐爱往山里跑。不会打猎,就拾点柴火,采些草药。 没办法,这年头不多想点谋生的法子,就得饿肚子。 裴家屋后有条小道可以通向山里,贺枕书换了草鞋,跟着裴兰芝进了山。 近来正是采草药的最佳时节,二人走在进山的主路上,还没走多远,就撞见了几个往回走的村民。 背篓里满满全是草药和柴火。 “还是该早几天来的。”与第三波人擦肩而过之后,裴兰芝这么说了一句。 早年没这么多人上山的时候,裴兰芝两三天进一回山,每次都能采上满满一背篓草药。现在采药的人多了,想采到好药,要么赶早,要么就只能往更深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