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见证下,将一大、一小两个铁球从同一高度抛下,看它们谁先落地。 结果不言而喻,两球同时落地。 不止天竺人惊得眼珠子快掉下来,就连围观的百姓也吓了一跳。 在他们的常识中,应该越重的东西,越快落地的。 而这两个太学学生则是从天竺人那里赚到了一百两黄金。 朝中不少官员刚开始听到这事时,就知道是太学的学生给天竺使团下套,不由得摇头失笑。 果然只有小孩子才玩这些。 霍瑾瑜听到乐子后,将“玩弄”天竺人的两个太学学子宣进宫。 两人中其中一个是熟人,就是之前才闹出“孔明灯”的霍寻南,另外一人是肃王的小孙子敖英卫,两人今年都才十四岁。 霍寻南、敖英卫抱着盒子,忐忑地给霍瑾瑜行了礼,“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万岁!” 埋案写字的霍瑾瑜听到动静抬起头,从她这个角度,只看到两个少年的冠顶,“起来吧。” “谢陛下。”二人起身,低头看着鞋,不敢抬头。 霍瑾瑜将手边的折子和朱笔推到一边,含笑道:“糊弄那些天竺人开心吗?” 敖英卫见状,连连摇头,“不敢抢工,听夫子说,这事还是陛下您发现的。” “陛下,这一百两黄金我们也带来了,给您发落。”霍寻南打开盒子露出里面金灿灿的金锭。 霍瑾瑜嘴角微抽,“你们觉得朕喊你们进宫,是贪图这百两黄金?” “唔唔……”敖英卫、霍寻南连连摇头。 霍瑾瑜示意韩植将金锭盒子拿过来。 “陛下!”韩植将盒子放到御桌上。 霍瑾瑜随手抓起两块金锭,然后敲了敲,瞥了瞥他们,“你们是不是觉得就这一百两黄金挺好赚的?打着信息差,糊弄几个外国人,若是你们毕业了,是不是接着糊弄朕?” 两人再次摇头。 霍瑾瑜将手中的金锭抛在盒子里,“朕宣你们进来,只是觉得你们将价格定的低了,知识是无价的,你们可以利用这事赚钱,那群天竺人回去会不会有样学样,说不定反手就是万金。” 霍寻南瞪大眼睛,“不会吧。重量不一样的东西同一高度落下,同时落地这事,在太学也不是稀罕事。” 对于这个知识点,要想验证又不难,大家虽然没在外面做过,但是太学之前也做过好几次实验,而且大家还发现,即使是斜面,光滑程度、高度一样的话,落地的时间也一样。 霍瑾瑜:“那是对你们不稀奇,对你们来说,这些只是书本上的死知识,你们研究过为什么吗?太阳为什么会东升西落,为什么不同重量落下的时间一样?朕希望你们能给广大百姓解释清楚。” 敖英卫不解道:“陛下也不懂这些吗?” “……不懂。”霍瑾瑜淡定道。 两人面上有些失落。 霍寻南又举起了手,“陛下,你刚才的意思是说我们被那群天竺人哄了吗?” 亏他之前还沾沾自喜。 霍瑾瑜示意两人坐下,内侍给两人上了茶。 她揭开茶盏,看着水气上扬,勾唇一笑,“你们可曾了解天竺?” 敖英卫点头,“知道,书上说过,传说中寺庙很多的地方,使用梵文,稻子一年三熟。” 霍瑾瑜:“哪里的百姓信奉许多神,认知比较低和迷信,你们能哄着那群天竺人拿出百两黄金,他们回到自己的国家,眼睛不眨一下就能从信众手中骗取万两黄金,而且说不定还会被传颂成神迹。” “不会吧,这种东西也会被传颂成神迹,不是人人都能做到吗?”霍寻南不解。 他觉得普通百姓就是再愚昧,对这个好奇,难道自己不试验一下吗? 霍瑾瑜盖上茶盖,叹气道:“对于许多天竺人来说,神就是他们的一切,一切对神的怀疑都是亵渎,你们觉得呢?” 可能后世印度还会拍几部电影来给讲述这一场“古代圣贤”给民众传道开智的事情。 敖英卫顿时撅起了嘴,“经陛下这么一说,觉得我们好傻。” 一开始他们以为陛下宣他们入宫,是为了训他们一遭。 现在他们倒想陛下训他们一顿,也比这样打击人好。 “你们傻什么?只不过不了解外面的情况而已。”霍瑾瑜垂眸抿了一口茶,“你们之后还要继续哄人吗?” 霍寻南耷拉着头,“不哄了。” 霍瑾瑜见状,挑了挑眉,“你们不去再哄两场,正好和天竺人凑一个三问典故,他们远道而来,咱们的东西也不能全部藏着掖着。” 敖英卫一听,察觉霍瑾瑜的意图,小心道:“陛下是想要先发制人?” 如果这事传到天竺国内,就不用担心别人挪过去糊弄人了。 霍瑾瑜:“顺便的事,主要是为了向民众科普。” 虽然这知识是她上辈子所得,但是不爽可能被印度拿去骗人,他们已经够自信了,为了让他们接地气些,她还是帮帮忙吧。 敖英卫、霍寻南一听,松了一口气。 心头揣摩出去后和那群天竺人玩什么。 等到两人离开,檀菱望着他们的背影,担忧道:“陛下,海外番邦使团甚多,咱们中原知识博大精深,如果都被他们占去了糊弄百姓怎么办?” “他们被哄到,你还被吓到了。”霍瑾瑜有些哭笑不得,“身为天朝上国,那群人不敢,这就是强大的好处,否则啊……” 而且那群人为了加强可信度,甚至还会用他们来背书。 说起天竺人,霍瑾瑜想起上旬他们与一伙儿□□教徒闹了矛盾,是鸿胪寺调停。 那群□□教徒还给她上供了一些典籍,霍瑾瑜对那些传教典籍没兴趣,也就没看。 霍瑾瑜现在想起,不是想看经书了,而是想起了阿拉伯数字。 “韩植,将那群大石马送的典籍拿过来。”霍瑾瑜吩咐道。 现今的人们称呼信奉□□教的人为大石马,或者达失蛮、答失蛮等,似乎都是波斯的音译。 “奴才遵命。”韩植一头雾水地讲大石马送的典籍箱子都搬到霍瑾瑜面前。 霍瑾瑜对典籍的内容没兴趣,只想找数字,果然看到已经发展和现代数字一模一样的阿拉伯数字。 随手抽出一张纸,霍瑾瑜将数字抄写在上面。 韩植好奇道:“陛下,你画的这些是什么?” 霍瑾瑜:“这是印度……天竺人设计的数字,类似咱们的一、二、三、四、五、六、七……这些数字虽然是被阿拉伯人改造的,也不能撇除天竺人的功绩。” 霍瑾瑜仔细看了看书,这本书还算厚道,第一章就将出处写明了,只不过印度数字原先只有九个数字“1,2,3,4,5,6,7,8,9”,阿拉伯人添了一个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