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58(1 / 1)

在邓盟被扯出去之际,娇声提醒道:“别灌太多酒,否则本小姐找你们算账。” 众人哈哈大笑。 陈飞昊:“放心,绝对给邓盟留一口气,让你收拾他。” 邓盟:…… 霍瑾瑜站在一旁的椅子上,看的直乐。 回去后,和景元帝、邓皇后绘声绘色说了一遍,然后宣王那里就收到了亲爹、亲娘的混合催婚,而且一个唱红脸,一个唱黑脸,两封信一对比,就知道亲爹亲娘写之前经过商量了。 就在他以为事情就这样了。 霍瑾瑜的催婚信也到了。 她这是景元帝布置的强制任务。 宣王:……霍瑾瑜,你等着。 …… 五月中旬。 从东夷岛而来的船队再次浩浩荡荡归来,这次除了银子,还有半船金子。 大家不由得感慨前朝宝库真是富裕啊! 不过此时有人已经觉察出不对劲了,因为怎么还是东夷的船。 无论何时,都不乏亡命贪婪之徒,尤其看着这一艘艘宝船,那是眼睛红的都要滴血了,所以在又一次起航时,背后不知道缀了多少条尾巴,甚至这些尾巴为了争夺有利位置,还互相厮杀争夺起来。 柳元洲他们自然知晓这个,出海的风险一个是危机四伏的茫茫大海,一个不小心,滔天巨浪迎面而来,可能就能让整艘船覆灭,另外一个就是因为海面上的人。 可是……那群歹人也太高看自己了,将他们当猎物,小心将命也搭上。 这一路去东夷的路上都染着鲜血,吸引了不少海中的鱼儿,甚至到最后还引来了鲨鱼。 让柳元洲哭笑不得的是,此次他们真的在东夷岛抓到了前朝余孽,对方乃是前朝宗室的一个郡王后代,听说东夷岛有自己人,就带着人过来了,想着东夷岛远离景朝,若是能夺下东夷岛,当个临时据点也不错。 柳元洲:…… 他想知道夺下东夷岛后,他们在岛上打算吃什么,还是学着东夷人当倭寇。 这位郡王后代是个酒囊饭袋,柳元洲见状,不打算将他送回内陆,打算当饵,看看能不能钓出大鱼。 第27章 景元五年初,在新年过去没多久,兵马司就捣毁了一个叛乱窝点,三月后,开海侯柳元洲抓获了十六名流亡在外的前朝宗室余孽,亲自押回应天向景元帝交差。 年中,龙兴之地浩临发生叛乱,景元帝大怒,以为有人和他作对,虢国公觉得不对,恳求景元帝息怒,目前当务之急,先平叛,降低事情影响,然后再调查事情。 景元帝命蔡国公亲自带兵平叛,参与造反的都是贫苦百姓,武器、粮食都没有,很快就将匪首抓获。 匪首押回应天后,景元帝亲自审问,知晓缘由后,他更加怒了。 为了回馈家乡父老乡亲,他下令在浩临修桥铺路、盖房子、鼓励大量富商到浩临建设当地的经济发展,为此拨了不少钱,本来他幻想着,能将浩临建设的就算没有应天繁华,至少也要有一半程度吧,他还打算再过两年,他带着邓皇后去家乡看看,就算是皇帝,也是有衣锦还乡的心思的。 现在告诉他,现实和他想象的不一样,所谓的大力振兴浩临,其实大多肥了当地官员的口袋,浩临的百姓拿不到干活的粮饷,还要出力,荒废了家里的农田,最后连吃饭都吃不起,最终只能造反了。 景元帝命人严查官员克扣粮饷一事,将所有参与此事的贪官尽数诛杀,甚至顺便在全国进行了一波廉政清查,一旦查到贪腐,绝不放过。 为此朝廷百官肝胆震颤,也不敢说什么。 景元六年,两浙地区发生水灾,景元帝派人赈灾,而后发现当地官商勾结,倒卖地方官仓粮食,所有涉事官员全部被处理,轻者充军,重者诛九族,即使应天这边,也有人受到牵连,遭遇贬官下狱,朝野又是风声鹤唳。 许多勋贵宗室的王妃、夫人们连忙给宫中递牌子,想要让邓皇后劝景元帝。 这样一两年就杀一波,到时候大家谁还愿意当官啊? 邓皇后只能将这些人先安抚了。 对于他们的哀怨,她也没办法。 陛下一两年杀一波,就止不住一些人的贪欲,若是对他们好了,岂不是要蹬鼻子上脸。 想到此,邓皇后扶额头疼,陛下这样,怕是要落个“弑杀”的名声。 听到她的担忧,景元帝倒也轻松,将她揽住,笑呵呵道:“朕若是个好人,现下也就当不成皇帝,朕还觉得杀的不够多,天底下愿意当官的人多了,景朝千千万万子民,愿意当好官的人也有,他们若是控制不了自己的贪欲,就要有掉脑袋的准备。” 邓皇后也只能无奈地叹了一口气。 …… 同时,这年的年底,昭王的长子夭折,让人唏嘘不已,之前昭王和昭王妃感情甚笃,这些年生了一男一女,凑成一个“好”字,而且昭王也不像康王纳了那么多美妾,一心守着昭王妃过日子,让昭王妃每次参加聚会时是格外有面。 谁知道世事无常,长子就夭折了。 而昭王妃伤心不已,当时直接昏厥了过去。 邓皇后、崔慧妃他们知道消息后,纷纷派了人看望。 霍瑾瑜也是感伤,虽然她和她那小侄子见面不多,不过小孩没了,总是让人惋惜的。 大概受到此事的影响,邓皇后那段时间对霍瑾瑜异常关心,都快将她当成眼珠子疼了,一个时辰不见她,就要喊人。 霍瑾瑜也知道老母亲的敏感,那几日也经常缠在她身边。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早年染下的病根,邓皇后的身体开始变得不好,经常生病,有时候稍微吹一阵风,就咳嗽不断。 为此景元帝发落了好多御医,奈何邓皇后的病情还是一天一天加重下去。 …… 景元七年,景朝迎来三年一度的科举会试。 景元帝想着此次科举会试结束后,朝廷又多了许多人品才学俱佳的有用官员。 可是会试结束后,当朝廷官员将录取的名单公布后,舆论就直接炸锅了。 因为录取的五十名贡士全部都是南方人,北方区域已经不是人多人少的问题了,压根一个都没有。 加上科举的主考官、副考官都是南方人。 被落榜冲昏了头脑的北方举人不知道是愤怒还是受人鼓动,联名上书,跑到礼部敲鼓鸣冤。 更有举人学子手举状纸,当街拦路喊冤,虢国公也是其中被拦住的一名官员。 城中各种流言更是满天飞,有人说主考官收了钱,有人说主考官地域歧视,也有人觉得那群南方举子作弊。 就连霍瑾瑜也听说了各种消息,要说考试作弊,古往今来,都没少过,更不用说,古代科举考试,那更是手段层出不穷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