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于臣有知遇之恩,臣愿为殿下,肝脑涂地。” “好一个肝脑涂地,”朝露站直了身子,盯着他道,“此事非同小可。我先与你说清楚,免得你将来后悔。” 她昂首朗声道: “新王有令,三王子洛枭叛逃,捉拿归案者,赏百金;取其头颅者,赏千金。你可知晓?” 邹云颔首: “臣知。” “王庭中盯着我三哥行踪的耳目不少,你救了他后若是被人发现,不仅没了今日功名地位,还身负死罪,或将一世流亡,你可知晓?” 邹云回道: “臣知。” “既然都知道,你为何答应?”她微微侧目,望向他。 少年抬眸,目光灼灼: “三王子殿下忠肝义胆,英勇盖世,绝非叛逃。且,臣有自信,不会为人察觉行踪。” 朝露一笑。 她三哥领乌兹王军,声震西域,自是有拥趸万千。 邹云果然是李曜选中重用的人,不仅慕强进取,亦对政治敏锐,有是非之心,雄才伟略。 “邹云,你听好。”她在他身前踱着步子,道,“之前佛殿大火,你未有来救我,是欠我一条命。我今日将我三哥托付于你,你送他出城,照料好他,全当还我一命。你可愿意?” 邹云咬了咬腮。她不知道,当夜他其实违背王命军令,冒死前来救火了。 可此刻,他却有几分庆幸,她并未发觉。 他不再犹豫,回道: “臣,愿意。” “好。”朝露心下稍舒。 夜色渐沉,子规幽啼。 她蜷起手指,紧握成拳。 心知佛子有难,她不能再耽搁了,便起身朝门外走去,却觉身间忽地一紧。 朝露回眸,看到她的一缕裙摆被邹云拿着刀柄勾住。 之前,他连她的衣衫边缘都不曾碰过,从未有过如此逾矩之举——可即便此刻逾矩,也只是用刀柄,而非徒手沾了她的裙。 寥寥数个宫灯,萤火之光有几分凄迷,映在少年暗沉的眸光中如同星子点点。朝露听到他一贯沉稳的音色: “殿下曾对臣说过,不想被幽禁宫中,供人赏乐。殿下腿上伤口未愈,为何还要前去献舞?” 语气冷硬,还有一丝,于他当下身份来说,不易察觉的狂妄。 前世那位少年将军睥睨天下的凛然气魄,已在此时初显。 朝露轻笑一声,反问道: “你以为,只要腿上受伤,就可以不跳舞,不供人赏乐吗?” 她轻叹了一口气,走动间,裙裾翩然,轻轻拂过他的箭袖。 “我父王故去,我三哥势单力薄。我在乌兹王庭一日,就要受制于人一日。我无一兵一卒,谁来护我?”她眉尖微挑,侧身看向他,问道,“就凭你吗?” 邹云握紧了刀柄,刀身嗡嗡作鸣。 他不愿看她身着舞裙,为人赏乐的样子。他本以为自己可以劝住她。 可此时,他却被她问住了,此刻之前脑中翻江倒海的思绪,不切实际的幻象通通被浇灭了。 是了,他不过一小小禁军头领,听命于洛须靡,又凭何能护得她一世?她已无父兄,名震西域的绝色在乱世中只会沦为男人们争夺的物件。 那么,有谁可以护她?他脑中灵光一现,想到了一个不可置信、不可思议的答案。 一旦想通,佛殿着火那夜,她一切无端的行径在此刻有了解释。 邹云气息初定,声音却沉了下来: “殿下今日着舞裙赴宴,是又要为佛子解围。” 朝露不由侧目。少年人神思敏锐,她只需轻轻一点,他便开悟了。 她看到他神色半明半昧,唯有一双眸子,炽烈般的亮。 往日里,他的目光总是刻意避开她。今日,他一直看着她,看着她的舞裙,始终没有移开目光。 好像如此定在她身上,就能让她走不了似的。 见她不语,邹云又近一步,目色隐忍,沉声道: “殿下与虎谋皮,焉有其利?” 要从筹谋多时的洛须靡手中救下佛子,何其不易,无异于以卵击石。 朝露敛了敛衣,那缕柔纱便轻轻离了他的刀柄间,低低垂落。 她声音很淡,容色却异常坚定: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佛子身在虎穴,她若不能同往,如何得利?在乌兹王庭,她和佛子的命运,就是捆绑在一起的。她这株菟丝花,唯有奋力缠上他粗重的树干,才能喘一口气,逃出生天。 邹云没有再言语,默默为她让开了道。二人错身之际,他却再一次叫住了她。 她回身,看到少年面色恢复了冷静,眼中却仍有不散的余热。 “臣今日还有最后一问,”他望着她,开口道,“为何殿下一直都唤我为“将军”?” 他明明只是个侍卫长,离这个他心底渴求的位置不可谓不遥远。 朝露怔了一怔后,莞尔一笑。 因为你就是大将军呀,她心道,不仅乌兹,就连整个西域,都会匍匐在你脚下。 她眨了眨眼,嘴上却道: “因为我梦见,你有朝一日会成为大将军。” 邹云怔忪,一直目送着她远去,此夜心绪却再难平静。 又是一个有朝一日。 可他,竟也会入她的梦吗? *** 乌兹王宴已是数年未开。洛须靡新王即位,为显威仪,将此宴布置得穷奢极侈。 数百支金莲灯台,烛火映着金漆壁画,满堂辉煌,亮如白昼。酒盏碗箸,皆是白玉为身,镶金为饰。毛毡坐席,是新猎得的狐裘作底,细密金丝编织其中。 席间丝竹管弦,歌舞升平,从未间断。 窈窕的舞姬穿梭宴上,劝酒行乐,将远道而来的各国使臣哄得眉眼带笑,乐不思蜀。 可众人即便喝得神思摇荡,却始终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开宴以来,无数道目光有意无意地飘向王座之下的席首。 那里,佛子洛襄被众僧簇拥在中间,滴酒不沾,闭目静坐多时。 有喝得醉醺醺的使臣前来敬酒: “佛子,美酒佳肴,何不共饮一杯?” “酒色,乃佛门大戒。”他回礼拒道。 闻言,座上数名西域番僧看准时机起身,为首有一人身着缁深长袍,络腮胡须,对着佛子道: “听闻佛子七岁学佛,十岁能日诵千偈,惊世辩才闻名西域。我等今日前来,就是便要与你辩一辩。” “若是你输了,你便要饮下这杯中之酒。” 满场哗然,众使臣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佛门弟子饮酒,就是破戒。这群番僧不怀好意,挑战佛子是为了让他破戒。 一片喧哗声中,洛襄从座上缓缓起身,同样双手合十,微微一躬身,身如玉树,风仪万千,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