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月错 作者:嗞咚 文案: 沈凝烟是刚过门的新妇,成婚第二日她照规矩去认人敬茶。远远瞧见等在回廊的新婚丈夫,凝烟娇声甜唤:“夫君。” 站在惊鸟铃下的男子转过身, 她才看清那人只是与她的夫君神似。 男子深幽审视的目光睇过来, 凝烟慌乱别过视线,匆匆离开。 敬茶时候,她才知道那是老夫人的幼子,叶忱。 她该唤小叔。 凝烟红着脸,不自在的伏腰行礼,“见过小叔。” 隔了许多,淡淡的嗯声才从头顶落下。 凝烟以为这事就此便揭过去。 一次春宴,她不知被谁推了一把,意外扭伤了脚,忍着剧痛的嗓音发颤,“夫君。” 而她的丈夫和席间的小叔却一同朝她看了过来。 后来凝烟才知道,推她之人是丈夫的青梅竹马,心上珍宝。 凝烟心碎欲绝,叶忱从后面捏住她的下巴,让她看着屋内苟合的两人,“这声夫君,到底该唤谁?” * 叶南容迫于长辈施压,不得以娶了不爱的女子为妻,心中始终有芥蒂。 是小叔在这时宽解他,“你若实在不满意这门亲事,我可以替你设法。” 叶南容自然是肯,“多谢小叔成全。” 那时他不知道自己会后悔。 更不知道小叔的一切手笔,都是为了成全他自己! 女非男c 背景架空大揉杂 内容标签:宫廷侯爵 虐文 前世今生 天作之合 古早 主角:沈凝烟,叶忱 一句话简介:他不肯放过我了 立意:爱情中没有强弱,只有心甘情愿 第1章 四更天未亮,观前街上叶家别院里却灯火通明,热闹得如同白昼。 庭院里铺满红毡,飞橼重檐下悬着一盏盏用金粉描了喜字的大红灯笼,一众丫鬟鱼贯奔走在游廊下。 “快来快来,都紧着些。” 喜婆金钗盘头,穿一身枣红色缎绣百合花织锦春杉,满面喜气的等候在廊下,探首张望着朝丫鬟招手。 头顶灯笼的光亮一直延伸到游廊那头,氤氲照着那间用红绸布置得喜庆华美的屋子。 喜婆手推着众人催促,“快,手脚都麻利起来。” 屋内,待嫁的少女已经起身,低颔着下颌,垂睫安静规矩的坐在床沿处,含蓄露出的侧脸莹润似上等的美玉。 乌黑的长发贴着雪白的细颈垂落,单薄的软纱寝衣勾出纤袅有致的身段,窄细处掐紧,丰腴处呼之欲出,似一只饱满的窄颈玉瓶。 不用看清容貌,光是着藏在青涩下的娇态,就已经是让人难以挪开眼的惑人。 “姑娘,好像是伺候的丫鬟过来了。”宝杏张望着外间,神色兴奋的朝沈凝烟道。 凝烟听着外头喧闹的声音,翕动着似蝶翼的睫,将搁在膝头的双手悄悄曲紧,紧张的从双唇间吐出小小的一口呼吸。 “嗯。” 她轻声应着,抬起眼睛,一双波光流转的明眸似盛了水,自是此刻这汪水摇摇晃晃的,不能平静。 “宝杏,我有些紧张。” 她手心里全是汗。 宝杏知道自家姑娘紧张什么,她心中也忐忑。 沈家与叶家乃世交,而这桩亲事,其实是姑娘还在娘胎里就定下的,只是后来沈家因为沈老太爷远调举家搬到了江宁,两家渐渐也断了联络。 一晃就是十多年,先帝驾崩,皇权更迭,叶家如今的地位更是昔日可比。 沈家人都以为这桩亲事就此做了罢,没想到叶老太爷在病逝前留了话,婚事不能作废,故而孝期一过,两家就把婚事操办了起来。 她们随着迎亲队伍辗转近一月才进京,直到今日,姑娘都没见过姑爷的模样,怎么可能不紧张。 宝杏弯下腰握住凝烟的手,“姑娘莫担心,老爷都说了叶家乃是名门望族,姑爷更是差不了。” 凝烟同样这么安慰着自己,她听别院里的下人也是这么说,说六公子不仅是才貌双全的端方公子,更是叶家一众小辈里最为出挑的一个。 “有了。”宝杏眼睛亮了亮,从袖子里掏出一个小罐,“姑娘吃颗饴糖就不紧张了。” 凝烟幼时体弱,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汤药不断,每每喝下苦药,就要往嘴里放上粒糖,久而久之养成了爱吃糖的习惯。 糖粒在口中化开,甜味绕着唇齿。 凝烟捏住自己新染了丹蔻的指甲,被鸦羽半遮的眸子里,流露出少女懵懂憧憬的娇态。 三公子,应当会是她的良人吧。 “快给新嫁娘更衣装扮。” 喜婆清亮的声音将凝烟从思绪中拉了出来,端水端洁具的丫鬟一拥到屋子里,将她左右围了起来。 凝烟被她们簇拥着装扮摆弄,一时无暇再去分心想别的。 * 与此同时,叶府内同样是一派张灯结彩,只是气氛略显得紧张。 吴管事锤着手在庭中踱步,眼睛不时看向前院,见门房跑来,赶紧上前两步问:“三公子可回来了?” 门房苦着脸摇头,“三公子说,他不会误了迎亲,让我先回来。” “他让你回来你就回来!”吴总管气梗在心头,狠狠斥责了声。 他心里着急,这大喜的日子要是出了什么岔子可了得,“赶紧再去!” 门房头点不停,“我这就去。” 吴总管站在原地,一脸愁容的摇头叹气,听见身后有脚步声,还以为是哪个下人,转过身就要吩咐事做。 破晓前的天将明未明,将那道俊挺高大的身影也照的不甚清晰,鸦青色的襕衫,腰间仅一块佩玉,饶是这样清简的装束,都盖不住男人身上与生俱来的气度,清隽儒雅的眉眼间是上位者的气定神闲。 吴管事看清楚来人的容貌,立刻凛下神色躬腰行礼:“六爷。” 叶忱,叶老太爷的幼子,也是当朝内阁阁老。 叶家历经三朝,可官场浮沉,到了叶老太爷这辈,叶家在朝中的地位已经远远不如从前,更是不得皇上重用。 一直到叶忱连中两元,名动京城。 所有人都以为叶家这次要青云直上,可谁也没想到,殿试之上,先帝却直指那篇连主考官员誉不绝口的文章讨巧不实,机巧贵速,他却只知一半,轻重倒置。 众人才看明白,先帝根本是不喜叶家。 殿试叶忱只在二甲之列,在进入翰林院两年后,又被调至地方。 至此,人人都等着看叶家彻底没落。 变数是在一次先帝遇刺重伤,适逢边关部族动乱,太子领兵镇压却不知所踪,宦官九千岁更是私通贵妃意在谋逆,内忧外患之下,朝中乱成一锅粥。危机之下,裕王率兵力挽狂澜,剿灭乱党,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