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李锦绣。 何苒把他交给了钟意。 没错,但凡是和皇室有关的人,只要活着的,何苒全都交给钟意处置。 开州王非杀不可,否则也会交给钟意。 至于钟意如何处置,他想说就说,他不想说,何苒也不会过问。 不过,钟意还是会主动告知何苒的。 比如晋王。 那日在保定城外,何苒把晋王交给钟意。 晋王得知此人便是钟意,便端起了架子,痛斥钟意是三姓家奴,借着闵家的势,端着周氏的碗,却又投靠了何苒。 钟意面色阴沉,对晋王说道:“你也配提周氏?你算什么东西?” 可惜皇室玉牒远在金陵,否则钟意一定会把晋王的名字从玉牒上划去。 正常人都会认为,昭王是周氏子孙,何苒既然拥立昭王,那么必会善待皇室,比如她给了开州王宗室之尊。 因此,虽然成王败寇,但是何苒也会留下晋王的性命。 可钟意不是正常人啊。 何苒把晋王交给他的时候,便已经定了晋王的生死。 何苒早就看出来了,重生成钟意的小池子,性情与以前大为不同,可能是受钟意这个原身的影响,现在的钟意,其实是钟意与周池的共体。 他比前世的周池更加阴戾和残酷。 不过,每一个皇朝都需要有这样的人,这样的人不用多,一个就够了。 这样的人,用好了,就是统治者手里的一把好刀。 当然,如果用不好,就会反噬。 钟意将晋王带回晋阳,很快便传出晋王重回晋王府的消息。 晋王回到晋王府,虽然这辈子都不可能再走出去了,但一切供给照旧,关上门,他还是王。 世人慨叹,何苒果然有何惊鸿的遗风,厚待宗室,哪怕是曾与之为敌的晋王。 而实际上晋王的确回到了晋王府,然而他已经又聋又哑又瞎,被关在铁笼子里,过着猪狗不如的日子。 这样的日子,晋王居然硬挺了三年,当世上全都忘记还有这么一个人的时候,他终于死了。 只是到了那个时候,世人早就不再关注他,他的死讯,如同落进大海中的小小石子,没有激起水花。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现在的晋王还在晋王府的铁笼子里,而钟意已经来到了京城,他又接手了皇帝。 在此之前,钟意已经找到了闵家的知情者,而晋王当年找到的人证也确实是真的。 皇帝的确是闵家子。 那名嫔妃生产时,她的孩子被溺死,换成了闵家子。 那名嫔妃活着的时候应是已经察觉了,可她又能如何,她要靠着孩子才能在宫中立足,那时的她已经失宠,没有了孩子她就什么都没有了,因此,她只能保持沉默,最终年纪轻轻就去了。 皇帝,不,闵熳,他被钟意直呼其名。 他怔住,闵熳是谁?他的名字叫周熳。 但是当钟意告诉他,他并非周氏子孙时,闵熳好半天没有说出话来。 他认识钟意,以前的锦衣卫镇抚,迁都的时候,钟意被太皇太后派去晋地执行任务了,没有跟随他们南下,后来他也渐渐忘记了这个人。 万万没有想到,再次见面时,钟意还是锦衣卫,只是他已经是何苒的人了。 “何苒呢,朕要见何苒,朕要见何苒!” 钟意冷冷一笑:“你虽然蠢,但好在还不是太坏,我不杀你,你好好活着吧。” 闵熳被送去看守皇陵,守的当然不是太祖周池的皇陵,而是太宗的,也就是何苒口中的周老二。 既然闵熳想给周老二当儿子,他就去给他守皇陵,敬孝心吧。 钟意把闵熳送到皇陵之后,才把他的决定告诉何苒。 这是何苒给予他的权利。 何苒微微一笑,想了想,对钟意说话:“我若是把闵熳并非皇室子孙的消息召告天下,你不会有意见吧?” 这毕竟不是什么体面的事。 看钟意的作法,显然不想将此事公开。 可是何苒觉得,冤有头债有主,周氏皇朝血统混淆,根子不在闵兰,而在周池和狄夫人这对母子身上。 所以,这种丢人现眼的事,为何不召告天下,警世后人呢? 钟意的脸色果然又阴沉了几分,他不知道何苒为何会用这种语气来征求他的意见? 莫非何苒发现了自己的秘密? 不可能,何苒怎会想到? 钟意立刻否定了自己忽然冒出来的念头,却正对上何苒狡诘中带着嘲讽的目光。 何苒的目光似乎看到了他的心里。 他想起了何惊鸿。 前世,何惊鸿看向他的最后一眼,与何苒的这道目光何其相似。 他忽然有些心虚。 他咬着牙,强挤出一句话:“大当家自己决定便好。” 第290章 闵难 何苒一直没有进京,此时,她在真定,昭王周坚也在真定。 真定离京城并不远,但是何苒暂时不会进京。 她发布诏书,痛斥闵氏残害皇子,混淆皇室血脉,扶植闵氏子登基,太皇太后闵兰,实乃窃国大盗。 这份诏书并非何苒亲自写的,而是冯撷英的文笔。 可想而知,这份诏书一经传出,便引起了巨大轰动。 经由阿金和荷花的操作,这份诏书一夜之间便贴遍金陵大街小巷。 而此时,齐王命人好不容易才找到的少年刚刚送到金陵。 皇帝丢了。 齐王当然不会告诉群臣,说他们的帝王失踪了。 没人相信。 满朝文武不会相信,天下百姓亦不会相信。 皇帝若是死了,那肯定是被齐王杀了。 可齐王若是说皇帝丢了,那就是齐王不仅杀了皇帝,而且还让皇帝死无全尸。 齐王自是不会这样做,更何况,他一向名声极好,他不想成为晋王那样的乱臣贼子,他要那个位子,但要堂堂正正坐上去。 若是让皇帝禅位,后世一定会说皇帝受他逼迫,不得不把皇位让给他。 那样一来,和晋王又有何区别?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皇帝死后把帝位传给他,是的,皇帝无子,而他是皇帝唯一还活着的兄弟。 可是皇帝还年轻,并不是想让他死,他就能死的,必须要死得毫无争议。 因此,齐王才会暂时留着皇帝。 可没想到,皇帝居然丢了。 齐王只好将此事压下,然后秘密派人寻找与皇帝面貌相似之人。 齐王忍不住暗暗自责,他早该给皇帝寻找替身的,据说晋王有好几个替身,他为何就忘记给皇帝找个替身呢。 皇帝丢了,齐王没有派人寻找,而是派人寻找皇帝替身。 世界之大,无奇不用,还真就找到一个与皇帝有七八分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