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村的存在他一直都知道,只不多就算是他,要处理此处也十分棘手。 要不是政府开发选定了这块地皮不得不镇压,他大概会就这么一直漠视下去。 袁祈被他的淡定的束手无策给气笑了,“你都没有后手就把我往帐里带,难道真想跟我留在这里过一辈子?” 纪宁没吭声。 袁祈调侃完,又不信纪宁会真的放任他们困在此处永远都出不去,这不符合对方运筹帷幄的习惯。 他人精似得,不用提醒,主动问:“你想考验我什么,你就直接说吧。” 纪宁转过头,“袁祈,倘若一个朝代能被称得上盛世,那他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袁祈:“……” 他没想到纪宁会问出这么一个“十分人类”的问题。 空气停滞了下,他小声嘟囔,“你怎么会问这个,不知道我从小政治就不及格吗?” 他嘴上这么说着,心里却已经在思考刚才问题,沉默半晌试探回,“自由、平等、公正、法制?” 纪宁:“你应该听说过很多传言,得什么东西就能得天下。” 袁祈:“……中二小说里常有。” 纪宁:“那不是胡言乱语。” “虽说天道守恒,人类却能够借助文物承载的力量来改变命盘,在你所知里,肯定不乏初始平庸无奇,后来却如有神助荣登帝位的例子。” 袁祈:“你是说我们开局一个碗,装备全靠捡的明太祖前辈?” 纪宁只是举个例子,自然不会记得谁是谁,既然袁祈理解他的意思,于是淡淡应了声“嗯。” 继续说:“能有此等影响天命的文物世间有五件——周穆王的昆吾剑、北魏的松木转经轮、河出图、洛出书以及……”他微微顿了下,“大禹九鼎。” 袁祈不难听出意思:“所以……其中的某一件,能解决我们现在破帐的难题?” 纪宁:“嗯。” “昆吾剑代表绝对力量,可斩天下利刃不能斩之物;转经轮代表善念的信仰、可度化世间一切灵体怨念;河图代表秩序规则,可推演乾坤之内万物法则;洛书代表自由,能寻凡人不能及之地。” 有绝对的力量作为监督,世间才有公正 善良的信仰中诞生了平等 秩序和规则下延伸出法度 心之所往,行之所向,万山无阻,方为自由。 袁祈:“那么九鼎呢?” 纪宁微不可查抿了下唇,“九鼎护佑九州之地,保山河太平。” 袁祈心说这九鼎怎么听起来,跟其它几个都不太一样。 纪宁抬眸觑过袁祈,胸腔中装饰用的心脏也在拼命跳动。 还有一些话,他选择了隐瞒——只有当逢盛世之时,前四件文物才会出世,得到他们的认主,九鼎真身会自无间之处现世。 到那时,一切都将结束。 袁祈的注意力都在能够度化灵体的“松木转经轮上”。 佛教发源于隋唐,盛行于南北朝,北魏尤甚,向来有轮回超度之说。 转经轮又有说法,从左至右转过一圈,就是一个轮回。 袁祈感觉有希望,但不多。 “我们现在已经在帐里了,要去哪里找转经轮呢?更何况,那么厉害的东西,按照小说套路都是在什么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找到。” 纪宁盯着袁祈半晌,漆黑瞳孔深处稍显复杂,未了缓慢收回目光。 “只要你想,他就会出现。” 转经轮跟其余几件文物不同,他和瀛祈之间有很深的渊源,无需认主,这本身就是他的东西。 袁祈:“我不明白。” 纪宁:“等破了帐,你自然就会知道。” 袁祈:“……” 他心说既然不打算告诉我,那你提前跟我说这么多又是为了什么? 到了下午,袁祈在几棵自己看好的树上绑了圈,影青醒过来后,跟着他们一起上山。 袁祈心里其实对纪宁上午佛偈似的话依旧在意,但又不好去问本人。 在纪宁不注意的空挡,溜达过去压低声试探问影青。 “你知道,北魏松木转经轮吗?” 影青:“滚。” 袁祈被甩了个冷脸,“你怎么总是不说人话呢?” 影青冷声:“我又不是人。” 袁祈:“行行行。” 你不是人,你骄傲。 心说自己真不该指望他,还是等出去后问问赵乐吧,或许—— 他转念一想,张海给他的那个牛皮纸本是不是也能查出来。 不用打卡上班的时间总是过得飞快,闲逛也没人扰,这一天就在风景秀丽的山上消磨。 晚上姜阿公做了好几个菜,又炖了汤,叫上了白天村里找的几个年轻小伙子——都是明天要帮忙一起挖地的。 他替袁祈做东,请了顿饭。 姜阿公在村里德高望重,找人干活,没有谁会说个“不”字,都积极地过来了。 袁祈以前就没少在社交场上瞎混,推杯换盏间,就在几个信息闭塞了几千年的古代人中轻而易举获得好评。 几个也都是纯朴善良的人,席间不断感谢姜阿公当年收留他们,哭一会儿笑一会儿的。 最后喝高了,纷纷祝他跟纪宁百年好合,袁祈借着酒劲一一笑纳。 最后散的时候,影青问纪宁压低声音问纪宁:“今夜是不是要破帐?” 纪宁端着水碗抬了抬眼皮,看向还在跟姜阿公勾肩搭背调侃的袁祈。 “听他安排。” 影青不知道这俩人的计划,最先睡了过去,纪宁以送他回去为理由也跟着进屋。 院子里就剩下袁祈和姜阿公,脚边是滚落的酒坛,天上月光皎洁。 袁祈手搭在桌子上,意识看起来并不清醒。 姜阿公陪他坐着,袁祈嗓音中带着浓重困意。 “阿公,你能不能跟我说说,您儿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四下寂静无人,袁祈突然提起儿子,姜阿公抬起苍老的眼皮睥他。 夜色中,幽暗瞳孔深处闪过阴厉。 但那道目光在触及袁祈泛红的脸不久,又悄无声息的归于平静。 这么多年,村里人都知道姜阿公有个儿子,出去打仗多年未归,他日日等着盼着…… 但从来没有一个人,主动跟他聊过儿子。 就好像大家在平日里都不自觉忽略了这个话题,偶尔提及,才会想起。 袁祈还没有彻底的“融入”他们,因而他的心底没有避讳,也不会“遗忘”。 姜阿公抬起头看向门口,月光洒在田垄上,安静祥和,这是他做梦都想过的生活。 这样的景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间悄无声息过去,又好像从未走过。 似乎他的桓儿,昨天才在村口挥手送别。 直到有一天,见水渠里自己的倒影,两鬓斑白,浑身枯槁像节老松木,才恍然意识到。 时间已经过去了很久,他的桓儿,离家好多年了。 姜阿公缓缓开口,“我的儿子,叫姜桓,跟你差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