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包,现在还痛呢。” 花小妹咬牙切齿,抡起拳头就打:“有这事?” 阮小七落荒而逃。 花逢春作为梁山第一个“匪二代”,上山以后寸功未立,先把山寨整得鸡飞狗跳,兄弟义气都给祸祸光了。 阮晓露咬着嘴唇笑。花小妹气急败坏。 “别幸灾乐祸!等你伤好回山,你也得来帮忙!休想躲着!” “这事好办哪。”阮晓露倚在床头,懒懒的道,“你不早点来找我。” 花小妹睁大眼睛,委屈得不得了,“你跑辽东去了,怎么找你?” 阮晓露往后一躺,指指自己的腿:“给我热敷。” 花小妹乖巧照做,按照阮晓露此前教的方法,先热敷,然后慢慢帮她做被动伸展。 阮晓露以手枕头,轻轻咬牙。刚刚长好的肌肉需要时常拉伸,以免出现肌纤维瘢痕增生,成为慢性损伤。因此疼也得忍着。 放到现代,这种伤可能需要手术,或者诉诸科技,安排五花八门的理疗。眼下条件有限,只能靠花小妹一双手。恢复时间以月来计。 “你忘了咱梁山的立寨根基,”阮晓露一边压着呼吸忍痛,一边笑道,“你让你哥嫂 发布委托,谁来帮忙照顾小孩,就有军功拿,我不信调动不起积极性……” 花小妹想了想:“可这活也不是人人能干的呀!都有公职在身,偶尔帮个忙可以,谁肯一天到晚给别人看孩子。而且小孩子认人,总不能一天一换,我哥哥也没那么多军功券可以花。还有张嫂子和盼盼姑娘都有孕了,还有朱贵新娶了山下的刘寡妇,连带八个小孩,肚里还有一个,她们顾自己还来不及……” 阮晓露笑出声来。梁山人民真是熬出头了,凭如此清奇的性别比,居然也开铁树开花,生育率实现零的突破,实在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所以要分工合作。”她道,“让军师划一块依山傍水的好地,盖几间冬暖夏凉的房子,当做托育所。青砖铺地,竹篱作墙,种些香草,清除蚊虫。然后派专人负责打扫卫生、做饭洗衣、照顾小孩,每个队伍三班倒,一天四个时辰,算作山寨正经职位,就像巡山队一样,由后勤兄弟姐妹负责。孩子爹娘也可以轮流来兼职,顺带督促其他人专心工作。如果还能制定工作规范,定期考核,不合格者军法处罚,出色者授额外军功……啧,我打赌大家抢破头去当保姆。” 花小妹连连摆手:“……停停停,你慢点说,我找个笔记一下。” 她居然真跑到外头,管盐帮收账的借了纸笔。 “先划一块地……” 事无巨细地记下“秘籍”,左看右看,花小妹又觉得不得劲。 “别的都好说,就这个‘制定工作规范’,到时候准出岔子。当官的做事,能看四书五经,学武的出招,得有师门秘籍,但是养孩子全凭经验,而且每家每户的习惯都不一样。譬如我嫂子,不论天多热,都得给她儿子穿全套衣裤,我觉得光着就行了,还方便洗涮。我俩就这事能吵一天。要是真的搞什么托育所,这些鸡毛蒜皮的破事,估计要天天吵架……” 花小妹不愧是做了多年的物流后勤工作,会抓重点,分析起问题来头头是道。 照顾小孩的种种细节,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的规则。如果是关于武功、打斗,那这事很好解决,谁拳头大听谁的,赛一场就行。 可是,搞托育当保姆,怎么比赛?每人发一个小孩,过一个月,看谁家小孩还活着? 阮晓露接过花小妹的纸笔,默默开始写字。 花小妹:“哎,这是我的……” “如果有一个德高望重、育儿经验丰富的人,来负责这个托育所的管理运转,制定基本的培训课程和奖惩制度,你觉得大家会不会服气?” 花小妹想了想,警惕地说:“你娘不行。你看她那几个崽子都啥德性。” 阮晓露盯着她。 花小妹沉默片刻,更正:“几个儿子。” 阮晓露白她一眼:“我娘可经不起这个累。” 阮晓露飞快写好一封信,递给花小妹。 “沧州府衙里有个刺配犯人,叫美髯公朱仝,郓城县人,曾经来咱们梁山参加过全运会。”她说,“他自从到沧州,就没坐过一天牢,一直帮知府照顾小衙内,经验丰富,是我见过的第一耐心好脾气之人。但他脸上刺字,又无后台,知府纵然喜爱他,约莫不太会正式给他入编,只是把他当个免费保姆用着。我寻思,如今那小衙内也大了,该送去开蒙读书,也不需要一个贴身保姆时刻随行。朱仝怕是马上要失业啦。” 花小妹笑容渐起:“把他赚上山来?” “当然是重金相邀,开诚布公,千万不能使奸计。最好把他一家老小都接来。”阮晓露强调,“否则,但凡他有一点儿怨言,你不怕他私下里揍你侄儿?” 花小妹恍然大悟:“明白,明白。” 花小妹喜洋洋接过信,又问:“这朱仝买你的面子?” 阮晓露微笑:“你觉得呢?” 花小妹不服气地哼一声。 阮晓露又道:“至于他一介戴罪之身,如何从知府眼皮底下脱身离开,那是咱梁山的老本行,不用我教,你自己发挥……” 花小妹却格格笑起来:“你又忘了,咱梁山如今可不是土匪寨,是‘保毅军’,用得着这么偷偷摸摸?要个犯人而已,直接给那知府递个话儿,再不济让那宋黑胖、请柴大官人出面,一个小小沧州府,又是边塞,咱们义军往来辽国,都要借他的道,他敢不给面子?” 阮晓露扑哧乐了。花小妹不待见宋江,可也没有心理包袱,该利用就利用,毫不含糊。 花小妹:“我回山啦!你找别人推拿去吧,回见!” 阮晓露:“……” 自己带伤远程办公,晁大壮真该给她发个锦旗。 第287章 梁山人马走后, 童大壮、庞万春、以及其余前来增援的盐帮头目也分别回到自己地盘。受战火波及的灶户先后回到自己村落。李俊忙于重建盐区,带着童威童猛,几百里内来回奔波, 但每隔三两日总会回到大本营,给光荣负伤的阮姑娘做顿饭, 按个腿, 讲讲重建进度。 其实这重建的重任也有一大半落在她身上。盖因她率领众人一步步退防之时,将沿海的地势情况摸了个透, 一场场仗都是她带着打的。哪里有地基,哪里有敌人丢下的辎重, 哪里掘开引了海水, 哪里的井下了什么毒……反倒比一些多年帮众还了解。李俊还需要时时征求她的意见。李俊不在时, 帮众但有疑问, 也一股脑地向她求教。 梁山那边, 派人探望过几次, 送了不少金银, 大概是怕阮姑娘缺钱花, 让人看扁。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