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晁盖脸色一僵。俺还没走远,你就睁眼说瞎话! 也顾不得和宋江的交情,赶紧大步回来,纠正:“还没到那步!只是宋兄弟跟大伙聊聊天!我们……” “招安招安,招甚鸟安。”阮晓露笑靥如花,从容拿出一封厚厚的密信,“俺这儿有个更带劲的任务,不知各位有没有兴趣?” * “义军?” “维和?” “维和义军?” 原本大伙听了宋江一场冗长演讲,困的困累的累,都打算开小差回去睡觉;阮晓露几句言辞,一下子把众人说精神了,不少人又都偷偷回了来。 “能边吃边说吗?”阮晓露指指旁边,“俺一路赶回,三天没吃口热的了。” 呼啦啦,几百人涌向水寨伙房,把宋江一队人马晾在一边。 阮晓露一口肉,一口饼,一口汤,狼吞虎咽的间隙,把“沙门岛和议”的内容略略讲了一下。 “……由咱梁山起头发出倡议,鼓励胸怀天下、本事过硬的江湖豪士报名参加。”她鼓着腮帮子,含含糊糊地说,“咱们梁山好汉当然优先出力……当然,不是强求所有人都去。张大人和幕僚估计,最多三千军马,足够承担维和任务。兵力再多,只怕人家忌惮。其余人众可以留在梁山,照常过日子,随时作为后备军……” 多数人当然是出乎意料,但也不算太震惊。毕竟梁山的名气已经传遍南北,“维持世界和平”这个艰巨任务,太适合英雄无敌的梁山好汉了! “这个好!洒家报名!”鲁智深率先大嗓门喊出来,“整日闷在寨子里,闷出个鸟!也该去外头舒活舒活筋骨!——哎对了,那边不通缉洒家吧?酒肉管够吗?不小心揍了人,衙门会派人来抓吗?” 他出家以前一直在关陇地区,跟着种家军征战西夏,接触过不少“夷狄虏寇”,对他们并不惧怕,也没啥偏见——都是两个眼睛一张嘴的大活人,跟他们打交道也不是什么难题——顺洒家者称兄道弟,逆洒家者三拳打死,足矣! 也有人不太感兴趣。张顺打个寒颤,笑道:“山东就够冷了,再去北国,怕不得下水就把我冻死。” 花小妹道:“这你多虑。那边的江河都是结冰的,根本没机会让你下水。” 张顺叹息:“那我更不去了。” 阮晓露想澄清,需要维和的“隔离区”其实也没那么靠北,大约也就是后来的长城内外。纬度虽然比山东高点,但冬天也不至于极寒彻骨。况且马上就开春立夏,气候很快就会宜人…… 根本没机会说话。人多嘴杂,都在天马行空地发挥想象力。 阮小二问:“妹子,到时你去吗?要是我们几个都去,谁照顾娘?” 梁红玉笑道:“山上武功盖世的兄弟太多,总是被他们庇护着也没意思。如果能让我带兵,我倒想去试试自己能耐。” 公孙胜笑道:“贫道倒也可以报名。我的师父罗真人住在蓟州,多年不见,正好探望一下。” 史进看着李瑞兰,憨憨一笑:“你想去吗?要是你去,我也……” 就连晁盖也深深表示了兴趣:“到了北国,可以捕鱼、垦田、打猎、经营吗?可以拜访当地老乡吗?可以和当地绿林互通声气吗?……哎,宋江兄弟,你觉得如何?” 宋江要走没走,只能尬笑。 第259章 维和任务需要背井离乡, 深入不毛,其实对晁盖来说吸引力也有限。但跟方才的“招安”一比,显得非常之顺眼。 他胸襟直爽, 当着宋江的面,就对“维和”一事表示了兴趣, 可没注意到宋江兄弟的脸色, 已经跟旁边的李逵不相上下。 宋江不忿。他冒着被弹劾举报的风险,多次拜访梁山, 给山上兄弟做了无数思想工作,好容易才让大伙对招安大计没那么抵触, 甚至有人偷偷找到他, 表达了愿意投诚朝廷的意愿, 问他招安以后能做多大的官。 谁知, 让这姑娘一搅合, 风头全到她那去了! 此外, 心中闪过的念头是:斡旋北方大国和谈, 这种青史留名的好事, 怎么张叔夜没叫上自己?是自己的级别不够高吗?若是如此,为何阮姑娘竟而能入得名单,插得上手?难道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够…… 其实宋江倒是多虑。在士大夫的价值体系里, 外交事务固然要紧,但国内民生才是根本。宋江既然做了一方太守, 就当踏踏实实的为民办事。只要积累足够的政绩,一步一步向上高升,迟早有参与更高级别国家大事的机会。 因此, 虽然答里孛的嘉宾名单里也包括宋江,但张叔夜毫不犹豫地挑了两个江湖女子, 毕竟她们没有为人民服务的重担在身,时间成本相对低廉。 宋江咳嗽两声,笑道:“贤妹这个提议,岂非和小可殊途同归,都是为国分忧,跟招安也差不多嘛。不如……” “差得多了。”阮晓露立刻道,“你仔细读读张大人的备忘,辽金两国都坚持,进入本国国土的‘维和’志士,不能和大宋官方有瓜葛。要是俺们接受招安,拿军饷吃皇粮,那就只能接受朝廷调遣,绝无可能北上维和。 “宋大哥方才声称,除了招安,梁山同胞没有别的出路。这话未必便对。组建义军、助力维和,便是咱们得另一条出路。” 宋江张口结舌。自从识得阮姑娘以来,也许是两人投缘,也许是她敬佩他的仁义豪杰,她一直明里暗里给他助力,是个深明大义的“贤妹”。 怎么今 日她却忽然变了脸,话里话外都在打击他的“招安”大计,一点不留面子! 再回首往事,她虽然积极救他性命、帮他升官,但好像确实没有跟他讨论过梁山的前程…… 宋江隐约有点被背叛的感觉。那一瞬间的黑脸却被阮晓露看见了。 “不过宋大哥说得对,二者确有殊途同归之处,”阮晓露话锋一转,笑道,“就算是维和,你作为济州太守,大可一力保荐我梁山豪杰,组建义军,为国分忧,同样能给自己攒政绩啊。” 宋江端起碗,狠狠喝一大口。许久没“大口喝酒”,呛得一张脸黑里透红。 这本质上不一样啊!招安是进入体制,成为国家的人,以弟兄们的本事,迟早在各个军政机关发光发热,组成强大的人际关系网,互相提携帮助,成为国家的中流砥柱; “义军”则是锁死在白丁身份,一辈子出不得江湖。 虽然他在乎政绩,可他同样也在乎梁山亲人们的前途,两相比较,当然是招安更吸引人。 座下几百兄弟,有的端酒,有的吃肉,有的烤火,都在低声交头接耳。 “许久没打仗,肚子上一捏一圈肉。俺想去北边闯一闯。” “招安就能做官,俺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