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文小说网 > 未来科幻 > 我在梁山跑腿的日子 > 分卷阅读48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482(1 / 1)

觉得有点胸闷。 什么叫“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初生牛犊不怕虎”,这里现成一个鲜活典型。 他咬着牙笑道:“所以还是本官最后承担一切风险。” 阮晓露:“谁叫您是官。” 张叔夜沉思良久,豁达一笑:“可不是么。我是大家的父母官啊。” ------------------ 第二日,四艘型号各异的传令战船先后出港,分别前往滦河两岸的辽金大营、东京汴梁、以及水泊梁山,带去同一道消息。 关于辽金停战之事,虽然和议细节已经敲定,但对于实施方面的困难,宋方使团提出全新议案: 在原冲突地带划定“缓冲隔离区”,由民间武装、江湖侠客组成“维和部队”驻扎,行监督之职,担沟通之任,推和平之策,解民生之困。 他们并非国家名义上的军马,只能冠以“义军”名号,携带最基本的自卫武器,不得擅自离开缓冲区。 辽金各派“观察使”一名,协助维和义军工作。暂定期限一年,或直到两国彻底修好为止。 驻军期间,维和义军的基本生活费用,辽金各担一半。维和义军若有盗抢、侵略、刺探、擅离等敌对举动,视同敌军,辽金官兵有权立即征讨。反过来,在隔离区内,如果义军被无端攻击——不管是被辽金官军,还是被当地盗匪——可以无限自卫,不得追究其责任。 当然,如果辽金官军做出敌对之举,或者当地局势过于危险,维和义军顾及自身安危,随时可以撤出。大宋为地区和平做出努力,仁至义尽,也不再对此担责。 这个设想,用不同的文字诠释一番,在不同族群的人们心目中,化为不同的具象。 但本质上的底层逻辑很简单:你们不是不相信对面的女真/契丹吗?给你们送来一队全新的人马,规矩诚信,绝无偏袒,以后有什么矛盾,都通过他们解决。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强似跟对面的渣滓鸡同鸭讲,受鸟气。 辽金使节经过彻夜商讨,勉强同意送出提议草稿,请自家太后皇帝定夺。 张叔夜将孙立送上前往汴梁的号船,忐忑地看着它渐行渐远,心中设想种种可能得后果——万一皇帝允了,那是自己履行职责,分内之事;万一不允,还得从头再来,另想办法;若是圣上发怒,嫌他拿国家大事当儿戏… … 他隐约觉得自己在踏入一个危险的禁区。然而大宋当前的国力、官场风气、还有龙椅上那位艺术家的人品见识,实在找不出更优的解决的办法。 张叔夜心一横,转身回岸,口中喃喃道:“唉,岭南也没什么不好,还能尝尝荔枝和龙眼……” 第258章 阮晓露日夜兼程, 亲自赶回梁山。 金沙滩上人头攒动,竟聚着足有千人。阮晓露吓一大跳。 “来欢迎俺的?” 并不是。上千兄弟姐妹席地而坐,聚精会神地听着号亭里一人讲话。 “……杨志兄弟说得好。空有一身的本领, 却蹉跎小小水泊,无以报国, 埋没祖宗名声——诸位兄弟姐妹想一想, 这是你们毕生的追求么?当你们初学武功、初入江湖之时,所怀的鸿鹄之志, 难道便是做一小小草寇耶?若是朝廷呢个降敕赦罪招安,诏取赴阙, 命作良臣, 此生何憾?……” 阮晓露停下摇橹的手, 远远的眺望。新任济州太守宋江正在激情演讲。 她不动声色, 将小船摇离码头, 拐了个小弯儿, 藏在一束芦苇丛之后, 慢慢悠悠地向前转悠。 几艘官军小船泊在码头里, 三五喽啰正在跟船上官兵闲话。显然,宋江不是第一次来了,官匪相处依旧很是和谐。 宋江时而激情澎湃, 时而语重心长,时而循循善诱, 把一众糙汉说得一愣一愣。比较老实的诸如陶宗旺、刘唐、李立、解珍解宝,已经开始悄悄抹眼泪。 “我今日不是以太守的身份,而是以江湖同道的身份, 来和大家谈心。宋江实在是为大伙的前程着想。当然我知道,眼下贪官污吏甚多, 若是招安,免不得在庸人手下做事,受闲气。但既然要报效国家,难道这点委屈也忍不得?大伙平日说的替天行道、为国为民,难道还都有条件不成?——大家看看这九天玄女的石碑,正在告诫我们,不管旁人如何待我,我自一颗丹心不变,这才叫真正的英雄……” 号亭里另有几张交椅,晁盖坐在上首,认真听讲。有时候皱皱眉,觉得宋江兄弟此话有待商榷,但苦于不善雄辩,还没等他找到反驳的言辞,宋江已经说到下一个话题。 偶尔宋江会转身问一句,“晁盖哥哥,小弟说得可有道理?” 晁盖好像被推销员盯上的老实人,不好意思拉下面子结束对话,只能点头附和——况且宋江所言种种,确实有理有据,令人信服。于是在外人看来,晁大哥被宋江说得连连点头,好像已经心服口服。 另一侧是吴用。他摇着扇子,明显坐立不安,好像交椅上凸了个钉子。 吴用当然相信宋江并无恶意,纯粹想当个好人。来梁山“做客”三五次,有时候全山演讲,有时候跟亲近的兄弟夜聊长谈。一次又一次,把“招安”的念头深深根植梁山。兄弟们平日聊天,也越来越多地聊起了宋江哥哥的主张。 “……趁他做济州太守,给咱们行些方便,往上头说些好话,或许真能混个军官当当!” 近来山寨太平无事,外无官军威胁,内无兄弟阋墙,大家武功也练得顺,酒肉也吃得香,“乡约”推广以来,江湖里的小鱼小虾自觉遵守,乡亲们来求办事的都少了,鲁智深整日抱怨闲出鸟来,没坏人揍,手脚痒痒。 所谓饱暖思□□。梁山好汉没有□□,只有打架欲、闹事欲、找茬欲。在山上有寨规约束,没法尽情撒野,但觉日子无聊。 这时候宋江空降济州。新太守到任以来,“新官上任三把火”,头一把就是试图招安梁山兄弟。几次造访,描述了一番招安后的充实美好生活,逐渐开始有人心思活动,寻思是不是能换个活法,找点刺激。 吴用眼看周围兄弟们都在无脑点头,扇子越摇越快,眉头越皱越紧。 终于,趁着宋江停下来喘气的间隙,吴用忍不住发言。 “小生曾闻,江南方腊余党,近来受了招安……” 吴用书生出身,当然也乐意学以致用,当个国家栋梁,否则不会屡败屡战,考那么多次科举。可是,方腊的前车之鉴血淋淋在眼前,岂能让梁山兄弟步他们后尘? 宋江一听“方腊”二字,露出了然的笑容,朝吴用拱拱手。 “军师所虑极是。但咱们梁山和方腊可不一样。咱们也没另立朝廷,也没攻城略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