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多耽……” 正说着,斜刺里一群醉汉迤逦而来,怪叫道:“好狗不挡路!贼配军,躲开!” 宋江脸上原有金印,到了蔡京府上,手头有余钱,于是花重金请大夫,点不少药饵,勉强遮了疤。不曾想,去北国跋涉一趟,回来后又日日操劳,“医美”保质期过,那疤又开始浮现增生。若放在别处,让人远远一看,瞧不出蹊跷;但开封城可是天子脚下,首善之区,人人政治素养过硬,眼力更是超群。一眼望去,就知道谁有前科。 瓦子里不三不四的人多,当即有人找茬。 宋江忙退到一边,刚要道歉,身边浮出一大片黑影。 “说的什么?嗯?再跟你爷爷说一遍?” 李逵架起肩膀,满脸横肉地挡在宋江面前,朝那几个醉汉喷一脸口水。 醉汉吓一跳,看到李逵这般形貌,如何不惧,嗫嚅几句,转身走人,根本不敢正眼看。 宋江惊喜万分:“铁牛!李逵兄弟!” 李逵扑通跪下,抱着宋江的大腿嗷嗷大哭:“宋江哥哥!你想死俺铁牛了!呜呜呜……” 宋江如在梦里,余光看到瓦子里多人侧目,慌忙道:“这里不是说话处,你们从何处来?下榻何处?” * 宋江来到姜家客店,关起门来,方才敢流露情绪,想到自己在江州服刑时的种种大起大落之事,也不由得眼角湿润:“铁牛兄弟,你是特意来找我的吗?” 阮晓露让燕青和张教头来相见了,解释:“全天下这么多人,李大哥只服你一个。我是答应带他来找你,他才肯乖乖听话的。宋大哥,你一个文弱之人,在城里行走确实有风险。以后带着黑旋风,没人敢欺负你……” 宋江这才知道,原来梁山给自己送来“保镖”是李逵! 问清楚李逵在梁山的所作所为,他脸一板,叉腰训斥:“你这黑厮,不识好歹,在人家地盘上乱生事端,换了在别的山寨,早就把你的脑袋砍下来了!梁山的兄弟宽宏大量,没有为难你,还千里迢迢送你到我身边,那我就得替他们教训教训你!” 正好手边立着个拨火棍。宋江随手抄过,一通乱打。李逵皮糙肉厚,只是哀叫,叫得中气十足。 张教头忙劝架:“够了够了,小心真伤了人。” 宋江犹不解气,又抽了几下才罢手,对阮晓露道:“贤妹放心,以后这人归我管教,定不会让他胡作非为。” 阮晓露连连点头,感慨宋大哥会做人。 知道李逵得罪了梁山,于是见面就一顿狠抽,等于通过阮晓露告诉梁山全体:我不是那等纵容凶徒的人。看,给你们出气了! 梁山上纵有严刑酷法,加在李逵身上,他也不会畏惧服软,只会萌生恨意。 然而被宋江揍上一顿,李逵马上知错,蔫头耷脑,磕头哭道:“哥哥,铁牛知错了,不该惹恼梁山英雄,不该在大寨里胡来。铁牛以后跟着你,做你手下一个小厮,听你使唤……” 阮晓露在宋江身边狐假虎威,顺势喝令李逵:“以后你跟紧了宋大哥,务必保护他的安全,他让往东你不许往西……” 李逵叫道:“宋大哥让俺死都行!” 宋江慌忙扶他:“我心疼兄弟还来不及,怎么会平白教你死。你放心,我如今是有官衔的人,你以后跟在我身边,规规矩矩做人做事,做个忠臣孝子,为国分忧,为民谋福,给祖宗脸上添光。” 李逵乐呵 呵的应了,又瞪一眼阮晓露和燕青,笑呵呵道:“本以为你们在诓俺,没想到真的给俺找到了宋大哥。这一路上你们对俺态度不好,俺也不计较了。谢谢了啊!” 阮晓露感动万分。大包袱终于甩出去了! 天色晚了,她张罗去临近的酒楼吃个饭,包了个雅间。让李逵单独坐一桌,牛肉鸡鸭菜蔬面饭流水价摆上去,李逵稀里呼噜,吃得十分忘我。 阮晓露给宋江斟一盏酒,问:“如何?” 宋江也知道阮晓露此来东京,绝不仅仅是送一个李逵。早在刚见到她时,就攒了一肚子的新闻汇报。接过酒盏,一饮而尽,打开话匣子。 第237章 “宿太尉果然好手段。回京一个月, 始终沉住气,并没有对蔡、童直接发难,只是派人散布朝廷私派结盟使团北行的种种消息。”宋江不疾不徐地道, “原本的通好女真、夹攻辽朝的计划,是天子受蔡京童贯妖言蛊惑, 暗中谋求的一招险棋。若非蔡、童一党, 对此并无所知。宿太尉的流言散出去,不少朝臣才第一次听说联金灭辽之事。宿太尉不发一言, 朝中已有激烈反对之声……” 张教头和燕青分坐客位。他们于路也听阮晓露讲述了去岁的北国之行,听闻了不少细节。阮晓露觉得这事没必要瞒着。辽金之战愈演愈烈, 虽然眼下对多数宋人来说尚属于事不关己, 但迟早进入大众舆论当中。越早和朋友们说明情况, 越能给他们建立一些先入为主的立场。 张教头听了宋江所叙, 当即笑道:“我道朝廷被奸臣把持, 没人敢说话呢。“ “此言差矣, ”宋江不觉提高声音, “当今天子至圣至明, 纵然一时被小人蒙蔽,怎会一直闭目塞听?只要有诤臣敢于进谏,敢于说真话, 天子知晓真相,自然英明决断。” “就是, ”阮晓露道,“你看宋大哥还安安稳稳的在这跟咱们吃饭,没有坐牢掉脑袋, 自然说明这皇帝还算讲道理。” 或者说,这届政府还没完全运转失灵, 还有一定的反馈纠错机制。 但当着宋江的面,自然要猛夸皇帝。 心里又想,这宿太尉不简单,先用舆论造势,推出一群炮灰冲锋陷阵,自己躲在后面保存实力,避免担个挑起争端的恶名——操控舆论如此熟练,应该不是第一次做这种事儿。 宋江道:“太宰、政事堂、枢密院、还有各路地方官员言道,认为不可冒然毁约背誓,兴师于远夷,发不义之战,师出而无名。况且如今辽国有中兴之迹象,若冒然开战端,胜负难料。甚至太学生、各地草泽平民,闻讯也纷纷上疏。有人言辞过于激烈,因此获罪,有人却因其雄辩文采,反倒升了官……” 大宋冗官颇多,知识分子也十分过剩。这些人平时尸位素餐,混个养老。可一但有机会参与讨论国家大事,再加上有人推波助澜,都忽然文脉觉醒,积极建言献策,表示自己这口皇粮没白吃。 阮晓露道:“舆论造势差不多了,下一步怎么做?” 和平行历史微有不同的是,本来必亡的辽国,现在政局突变,祸国殃民的天祚帝被人踢下了台,换上了励精图治的公主太后,算是把国家从ICU拉回了普通病房,不再被女真骑脸吊打,甚至跃跃欲试,酝酿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