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文小说网 > 未来科幻 > 我在梁山跑腿的日子 > 分卷阅读43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434(1 / 1)

燕青,领导们 也不太放心。这小厮虽然身怀绝技,到底人品存疑。人又帅,嘴又甜,在梁山参赛期间,对山上女眷无差别送温暖,惹恼了花荣、史进、三阮、张青、孙新、白胜……等诸多梁山好汉。幸亏燕青在山上呆了仅仅两日,走得又早,否则迟早让人套麻袋打一顿。 晁盖嘴上不说,但脸上写满了不放心:可别让这燕小乙把咱们阮姑娘给拐了去! 阮晓露连连点头称是,心说,呵,那得排队。 不过她心里有另外的担忧。自己和燕青李逵一道出行,燕青的相扑克制李逵,李逵暴怒起来肯定完胜自己,然而自己似乎没有什么能收拾燕青的绝招——“好汉愁”是针对威猛大汉的,对燕青无效。孙二娘倒是给了两包蒙汗药,但以她的本事,估计也喂不到燕青嘴里——让燕青去喂别人倒是应该不难;凌振新研制的一袋药弹呢,虽然火力威猛,但就相当于核武器,除非几个伙伴反目成仇,否则不能轻易用。 这么一来,她岂不成了食物链底端,使唤人都没底气。 有了张教头加入,小队里的力量就平衡多了。 张教头自从离开梁山,走路腰也挺了,背也直了,逢人就说他在梁山“武林大会”赢了个榜眼第二名,只是不说是何项目。 听说阮晓露要去东京,张教头心里也微微悸动。虽说他们一家被高太尉迫害,但多年过去,此事并无余波,想必他们逃出京城以后,高俅无从寻找,也就不再追查。高太尉做的亏心事多了,不会对一个不起眼的受害者咬着不放。 他多年未归家,也想看看亲朋好友。何况还有阮晓露给他出路费。 于是一拍即合。张贞娘的纺织作坊正常运转,规模大了,人多了,还有林冲时常来探班,用不着他这个老爷子看门护院。 燕青得知原委,自嘲笑道:“本以为只需防着李逵伤害你。这下要盯着你们两个。许我的报酬是不是得加点儿?” 阮晓露道:“张老伯过去是禁军教头,他练功夫的时间,咱们三个加起来估计都比不上。” 燕青恭恭敬敬行礼:“见过老教头。” 眼一横,看着李逵。李逵惧怕他的相扑手段,只能也跟着马马虎虎行了个礼。 张教头的武功是科班出身,虽然有些老病风湿,但威力依然不可小觑。燕青那点相扑技巧,在老教头跟前,也只是旁门左道的小把戏。若是来真的,张教头随便撅一根树枝,施展一点基本的棍法枪法,就能让燕青无法近身。 而张教头因为自己女儿的关系,待阮晓露如亲闺女,对她言听计从。 这就叫一物降一物。不能让燕青一人独大。 更何况,山寨对她委以重任,给她随身带了相当于一千贯的金珠宝贝。她不想测试人性。最好让小队里的成员互相牵制,确保谁都不会打这笔钱的主意。 “这一路上,您就是俺老爹,俺就是您闺女。”阮晓露把张教头扶上车儿,摊派,“这两位呢,是咱们的小厮和长工。咱们此行去东京城投奔亲眷。逢关过卡,不可说漏了嘴。” 燕青眼角微微一耷拉。原来你都安排好了。 新身份还是小厮,倒是不必用心伪装。 他牵起缰绳,叫道:“主人,坐好了!” 话音未落,阮晓露震惊不已:“你口音咋变了呢?” 燕青日常讲话,说的是北京口音。在梁山上社交时,语调微微偏向山东味道。阮晓露觉得大概是被兄弟们带歪了。 可是现在,他刚刚进入“张教头小厮”的身份,甫一开口,说的是字正腔圆的“中原雅音”,跟张教头一个调调,分毫不差! 燕青回头,笑道:“雕虫小技,娘子见笑。” 连带她的称呼也换成开封腔的“娘子”,倍儿尊贵。 当今的勾栏瓦舍之中,流行一种表演项目“杂扮”,即模仿诸路乡人口音,以为滑稽,博人笑闹。 燕青百伶百俐,常混三瓦两舍,学啥像啥,诸路乡谈、诸行百艺无不精通。说个开封话小意思。 李逵嚷嚷:“牛肉没了!再来一盘!” 燕青瞪他一眼,改沂水腔:“颠汉!就知道吃!上路!” 第236章 故周时期, 为通齐鲁漕运,朝廷征十万民夫连通汴水与济水,便是广济河。如今黄河南泛, 水道淤塞变浅,只在盛夏多雨之时才行得船。涨水时, 河道甚至能直接通到梁山泊去。 燕青出面雇了个船, 一路西行,沿途无话。船行无聊, 张教头甩开钓竿,雄心勃勃地打算给大家改善伙食。结果由于河底淤泥堆积, 钓竿经常陷进河床, 还得停船拔出来, 只好收了, 寻思:等到了开封, 去金明池碰碰运气。 李逵开始还耍过几次赖, 背地里偷偷买酒喝, 还有一次差点把人家店小二给扔到街上。被燕青摔了几次, 也学乖了,每日船上就是睡觉,醒了就吃, 再不挑战底线。 路上不乏江湖人士,听他们闲谈, 十个里倒有六七个都在谈论最近的梁山全运会。有人还秀出了剪断的手环和作废的军功券,引来旁人艳羡。 不过也有人酸不溜秋地评论:“树大招风。也就是那济州太守有点能耐,压着他们, 让他们不敢造次;哪日换了地方官,那帮水泊草贼欺软怕硬, 不知会做出什么来。” 也有人在细数运动会上取得名次的各路英雄好汉,感叹江湖代有才人出,不少人的名号都是头一次听说。 “张择端……唔,看字辈,大约和岭南张家五虎有点关系,”有人自作聪明地分析,“阮如意娘?啧啧,好名字,不知是哪门哪派的美貌佳人……” 啪嗒,邻桌阮晓露撂下筷子,冷笑自语:“是你姥姥!” 那说话的全身一凛,小心偏头一看,没瞧见说话的女子,只看到一个黑炭一般的大汉挡在前头,瞪着铜铃般眼睛,瞪得他心惊胆战。 看来也是江湖同道。那说话的这才后悔自己嘴上没把门,多半是编排到了人家的熟人身上。 赶紧闭嘴,不声不响地走人。 这么行了几日,沿途越来越热闹,市井集市遍布河岸。人们的口音逐渐换了腔调。酒馆里的菜量越来越少,物价也节节攀升。每次打尖吃完,看着李逵面前的一摞空碗空盘子,阮晓露结账都手抖。 好在有张教头同行,知道哪些钱该花,哪些是小贩欺生,漫天要价。 这日从东水门进了城。但见三市六街,千门万户,看不尽豪华气象。象板银筝,鸾笙凤管,道不尽荣华聚集。花街柳陌,聚集四方商旅,楚馆秦楼,相迎公子王孙。果然好个锦绣城郭。 阮晓露倒是来过一次东京城,但上次任务紧急,完全没工夫观光游览。今日进城,犹如头一次,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