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文小说网 > 未来科幻 > 我在梁山跑腿的日子 > 分卷阅读197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197(1 / 1)

围一桌,品着那绝世罕有的佳酿,人人闭眼咂嘴,一时间仿佛不是置身乡野小店,而是到了凌霄宝殿,成了那吃到仙酒的猴子。 一杯过后,人人脸红。再吃一杯,原地飞升。 所有店小二感激涕零,决定忠心跟随在老板老板娘身边,一辈子不跳槽。 “不能再吃了。”李小二大着舌头道,“否则今儿别干活……” 酒瓶翻到底,最后倒出来多半盏。大家围着看,谁也舍不得动。 李小二憨笑:“大嫂请。” 刘四巧不好意思:“姑娘请。” 阮晓露:“……这是福根儿。你俩分了,生意兴隆。” 推让半天,外头来了生意。李小二夫妇连忙去招呼,“顺便”把那最后大半盏酒留在桌上。 “恩人,”刘四巧忽然转回身,压低声音,“来得正好。有人找你。” 阮晓露大为奇怪:“谁啊?” 刘四巧朝窗边努努嘴。 阮晓露看到一个健壮敦实的汉子,虎踞龙盘地坐在条凳上,冲着墙,看不清相貌。面前一壶酒,一盘肉,但是没怎么吃,不时东张西望。 她疑惑,看刘四巧,轻声说:“我不认识。” 凭这几年混江湖混出的经验,看这人也没什么绿林强人的气质。大概因为他点的是羊肉,不是牛肉? 刘四巧也低声说:“不要紧,我派几个小二你旁边抹桌子,不怕他使坏。” 阮晓露略扫一 眼,这人腰间没兵器,一杆朴刀倚在墙角,伸手够不到。 于是信步上前,坐了他对面。 “店家,我的饭呢?”她大声问。 对面的大汉抬头瞧她。他倒是眉清目秀,一张脸白里透红。如果单看面孔,勉强算个温文尔雅的小白脸。但他偏又生了一副虎背熊腰,身材跟“小”字完全沾不上边,只能算个大白脸。 大白脸看她一眼,又飞快地左右看看,又打量她,头发到耳朵到领子里的红绳都扫一遍。然后怕不礼貌,赶紧移开目光。 阮晓露心想,特务接头呢这是? 小二端上一碗饭,一盘炒青菜,一盘酱肉。她抽两根筷子,自顾自扒饭。 “阮六……姑娘?梁山的?” 等她吃到一半,大白脸终于低声发话。 阮晓露推开饭碗,报以一笑,“恕我眼拙,幸会啊。” 大白脸确认了她名字,神色放松下来,轻声告罪:“姑娘身份特殊,只怕周围有耳目,因此谨慎些,姑娘休疑。” 阮晓露莞尔。是怕被人看见“私通贼寇”,把你拉去见官吗? 她反问:“你不说,这满大街的公人百姓,谁知道我是哪个?” 大白脸笑了,“也是。” 提起脚边包袱,摸出个手帕包儿,推到她面前。 “有人托俺给你带东西。” 阮晓露愣了片时,问:“怎么找到我的?” 一边问,一边打开帕子,双眼一亮。 一锭巨大的纹银闪闪发光。 阮晓露从没见过这么大银子,掂一掂,不太相信:“五十两?” 旁边几个新手小二,原本目不斜视地擦桌子扫地,忽然不约而同停了手,伸长脖子悄悄凑过来,不淡定的眼中全是艳羡。 阮晓露骤见巨款,也不免错愕,低声道:“找梁山公益是不是?流程错了,虽然这事我负责,但你得去金沙滩的办事处,在多人的见证下,才能……” “姑娘不必多虑,这银子是给你一个人的。托俺的人说,你若见疑,就以此物相示……” 对方从袖子里摸出一枚刮花了的古旧铜钱,朝她晃一晃。 阮晓露眼神一凝,慢慢拉出领子里的红绳,上头贴肉挂着相似的一枚古钱,缺个角儿。 两枚“大齐通宝”,比对一下,是同一批出炉的同班同学。 她欢天喜地欠过身,低声问:“李大哥可好?童威的箭伤好差不多了吧?我以前没见过你……啊,不对……” 她秃噜了好几句,才大悟:“你不是盐帮的。大哥贵姓?” 人家大白脸一口一个“俺”,明明白白是山东口音。 她想起李俊说过:“我有朋友,来往山东做买卖。” 所以当初宋江刺配江州的时间地点,才能精准地传到揭阳三霸的地盘。 “小人扈成,”大白脸朝她友好一笑,“蒙江湖朋友赐个异名,唤作飞天虎。” 阮晓露免不得说几声“如雷贯耳”。心里却琢磨,不认识,好像不是书里那一百零八魔君之一。 她问:“你是做买卖的?” 扈成点头,确认了她的猜测:“小人往来江南,倒手些南北土货。前年在浔阳江畔被人抢劫,险些杀死。蒙李帮主带人救护,因此认识,就帮他们传些信件,探个声息。” 阮晓露觉得这剧情似曾相识,忍着笑问:“抢你的人,是叫穆弘还是穆春,还是叫船火儿张横?我跟你说,他们都是一伙儿的……” 扈成却摇头,笑道:“是一群外来的贼,见我手头钱物多,一路跟踪下来,不合在盐帮的地盘开张,因此被驱赶出去。小人阴错阳差,逃了一死,纯属运气好。” 阮晓露不禁感慨。这年头做买卖也是高风险职业,一路上全是升级打怪。扈成这心态也是挺稳。 “上个月途经揭阳岭,李帮主让小人问姑娘好。”扈成一副和气生财的笑脸,低声道,“知道你不认识我,才让我带了这信物。并书信一封,姑娘读了,便知端的。” 阮晓露拆开信封,扯出一张带浔阳江水腥气的纸。 略略一扫,开头是“吾妹足下”,结尾是“兄俊手草”,几行简单问候,幸而无甚佶屈聱牙之辞、生僻难辨之字,充分照顾到了山东匪帮的文化水准。 她的目光定在中间几段。海边灶户没忘了她,胡大娘子、卫珠娘、童大壮、李大姐、童老汉,等等,几个跟她熟稔的灶户乡亲都托李俊带话,问姑娘好。 她傻乐,想起海边的骄阳和咸风。那一个月风餐露宿,把她晒成块黑炭,脖子胳膊小腿全晒出了黑白分明的分界线。半年过去,一直在山东捂着,低头看看手腕,分界线淡了不少,已几乎看不清。 揭过第一张信纸,又见李俊言道,有她五十两黄金资助,海边晒盐场已铺起来了,就在村落附近。第一波收成盘点完毕,虽然不多,幸而不曾血本无归。吃水不忘挖井人,姑娘的分红托人带到,按惯例半年一结。盐帮注重信誉,天南海北的朋友,不会赖账。 当然,信中隐去了海沙村的名字、以及晒盐场的具体位置。盐帮好容易守下这么个货源地,这信万一旁落,也不能让外人知晓机密。 阮晓露大喜,第一反应真好! “那灶户乡亲岂不是轻松许多!” 绕过官府监管,改煎为晒,效率上去了,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