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文小说网 > 未来科幻 > 我在梁山跑腿的日子 > 分卷阅读4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44(1 / 1)

军,经营山寨,做下了罄竹难书的丰功伟绩。兄弟们辛苦了!” 吴用的话把宋万的神智拽回来。他连忙跟着鼓掌。 “江湖上传说,咱们梁山泊是靠着十万两生辰纲发家的。这纯属空穴来风。真相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那是巨贪梁中书给绿林好汉下的一个套。实话说,当小生看到我们辛辛苦苦劫来的十几个担子都是空的时候,心里面真是五谷杂粮,有失落,也有庆幸:原来没有那么多民脂民膏被掳掠,那是百姓之幸啊,哈哈……” 大家没听太懂,跟着干笑。 “但是相应的,”吴用清清嗓子,“没有那十万两本钱,虽然山上吃喝可以自给自足,但是很多生活物资还是供应紧张。如今官府严抓盗匪,派谁去市镇露头都有危险。咱们不能为了自己的享受,置兄弟们于危险之中,对吧?” 厅里寂静了。平时嚷嚷“落草没意思,下不得山,嘴里淡出鸟”的小伙子们,都露出了羞惭的面色。 “不过,”吴用提高声音,“兄弟们跟着我们,不是来吃苦的。晁大哥十分关切大家的生活水准,和敝人商议之下,以水寨为先锋试点,打通了一条和外界交换物资的通路,可以定期出山,采买一些山上寻不到的货品。 “大家先别激动,别高兴太早。试想,倘若咱们都一股脑的去跟外头互通有无,惊动了官府的耳目,那岂非得不偿失?所以这个——嗯,这个福利,对,福利,有功者优先使用。从今日开始,每次叙功大会,立功者发放军功券。甲等功三张,乙等功两张,丙等功一张,丁等功……两次换一张。每攒得三张军功券,可到水寨阮姑娘处,换取……” 宋万听得心潮澎湃,看看自己手里的花笺,上面确实写了几行字。他文盲,不认识,但认识最下面的印章,上头是吴学究的“吴”字。 从今天开始,立功不仅能博名望,更能有实实在在的福利! 水寨那艘能出泊子的小船,很多人都已经有所耳闻,也听说了由此引发的矛盾。本来领导们已经放话,这船即刻停航,避免滋生更多事端。没想到吴学究神机妙算,把“用船”和“立功”挂钩,一下子盘活了整个聚义厅的氛围。 杜迁搓着手,跟吴用确认:“一个月攒一张,三个月就能买到郓城县里的东西?” 吴用笑道:“当然不能太过火,例如买个大闺女上山,恕不能照办。但是买些吃食、衣物、药品……只要在阮姑娘能力范围之内,都是可以的。当然实际的花销还需要兄弟们个人承担。大家天天下山劫道,多少都有点积蓄,对吧……” 吴用还在宣讲各种细节,但是已经没人听了。大家心里盘算各异,双眼闪闪发亮。 晁盖领导下的梁山人人平等。喂马、扫地、搬砖、修船……只要是给山寨做贡献,都可以算作立功。因此这“福利”并非领导专属,人人看得见摸得着,都有希望追逐一番。 罗泰这个月只立了末等功,没有军功券。校霸大宝总算有了点事业心,恶狠狠地跟几个同伙一起畅想:“等明儿个,咱们起早贪黑,好好抢它一票,我就不信……” 羡慕嫉妒恨的目光,落在本月唯一一个甲等功得主身上。他用不着攒券,当天就能兑现福利。 “别看贫道,”公孙胜有点社恐地转过脸,“贫道只不过是恰巧挖出了金子,不足挂齿,不足挂齿……嗯,不过,确实有几样法器都破旧了,可以换一换……” * “桃木剑?好说好说,要多长的?” 阮晓露坐在她的小渔船上,接待着唯一一位顾客,心态很是放松。 如今这船不用藏着掖着。她大大方方地给它漆了个红船头,又请吴用在船舷上题了四个大字: 梁山物流。 吴用虚心纳谏,结合她的意见,又别出心裁地发明了“军功券”,成功地把一项人人都想蹭一把的便宜,变成了立功才能换取的“福利”。代购需求骤减,也不会被人指着鼻子骂偏心。 如此操作下来,这条物流线路虽然充公,但是得以保存,不用被阮家兄弟这帮短视鬼给停掉。 至于物流的负责人,阮晓露当仁不让。一则梁山上的好汉都是干大事的,没人愿意做这种辛苦跑腿的活计。二则很多人都有通缉令在身,下山确实不方便;况且大家平日都有训练任务和抢劫绩效,没工夫出山溜达。 当然啦,她自己辛苦代购,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跟吴用讨价还价的结果,她每接一单,都是帮梁山兄弟排忧解难,她自己当然也算立功——小小一个丁等功,算是嘉奖。 她刚刚记下公孙胜的要求,忽然又有人敲门。 “姑娘,”杜迁、宋万、朱贵,三个大叔排排站,都十分扭捏,“俺们仨一人一张军功券,你看这样行不……” 居然还想到了“拼单”,这几位脑子也挺灵活嘛。 阮晓露想了想。领导将这条物流船运的经营权下放给她,她拥有最终解释权。 “可以。只要三张券,就能在合理范围内代购物资。你们要什么?” 反正她跟领导们说好了,每个月“军功券”发放数量有限。就算几个人拼单,也不会增加她的工作量。 三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朱贵说明了来意:他们跟旧主王伦毕竟还有十几年的结义之情。如今王伦横死,他们想到外头寻个石匠,给王伦打个墓碑,悄悄立在山上,也算尽一尽江湖道义。 三人这几年凑了点银子,应该足够凿碑的价格。 阮晓露深受感动,接过三张军功券,炭笔一挥画为作废。 “一定给王秀才凿个最豪华的碑。” * 济州府的城门口人头攒动。阮晓露见怪不怪。 城墙上常年贴着几位本地强盗的通缉令。什么杜迁、宋万、朱贵、王伦……那肖像上的年纪都比本人年轻十几岁,既没有 秃顶也没有肚腩,足见岁月催人老,落草是把杀猪刀。 此外还有几张新贴的:晁盖、吴用、阮家二五七,甚至还有一张林冲,画风跟别人都不太一样,底下盖着沧州牢城的大印,表明这张通缉令乃是远道寄送而来,属于跨省追捕。 百姓们大多不识字,但好歹认识每个人脑袋上的赏钱,指指点点,畅想哪天通缉犯撞到自己家里求留宿,然后天降横财,这赏钱该怎么用……还有因此吵起来的。 有人说:“这些都是杀人不眨眼的魔王,真遇上,俺只有远远躲起来的份儿。犯不着为了千把贯钱,饶上我的性命。” 有人冷笑:“嚯,千把贯,好大的口气!我跟你不一样,我要钱不要命。真遇上这些人,我豁出去也要放倒一个半个。” 上一人说:“就算你要钱不要命,人家都是身长八尺,体壮如牛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