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休息不好。” 周归与一听即否:“不用,他要学习,书和试卷太多了,挪起来麻烦。” “那你还要上班呢。” “我跟同事调了班,这三天不上,陪你们。” “你知道我不止这个意思,你对星星真的太上心了,以前他年纪小就算了,现在马上都成年了,你也该——”好好考虑个人问题了。 “奶奶,松手。” 后面最关键的话还没说到就被打断了。 周归与等杨佩书松了手,抖了抖套好的被子。 铺好床,他拿起收拾好的个人衣物,淡声道:“衣柜腾了一格给你和爷爷用,差什么再跟我说。” 杨佩书重重叹了口气,还是不甘心。 “小与!” 她走到周归与面前,坚持说完:“我知道你不爱听奶奶说这些,但你真的不小了,我们家就剩下你这么个独苗苗,看看你周围的同学朋友,恋爱的恋爱,结婚的结婚,小程,程诉!你发小,人今年都当爸爸了!你却连女朋友都不肯找,我和你爷爷想到这事儿就愁。” 周归与拧眉:“我没遇到喜欢的。” “你都不去接触,哪里能遇到?我给你介绍女孩子,十次你给我推八次,剩下两次,人姑娘约你,你永远在忙没时间。” “我确实忙。” “那也没见做医生的都不结婚啊,你们科主任家里仨孩子呢!” 趁周归与沉默的间隙,杨佩书趁热打铁:“以前住我们隔壁的芳姨你还记得吧?跟你爸是高中同学,她女儿今年博士毕业回国了,比你小一岁,在沽南市政府上班,前阵子他们搬了新家,芳姨邀请我们去吃饭,我已经答应了,明天你跟我们一起。” 周归与刚说了个“我……”,杨佩书就断了他的后路:“你自己说的,调了班,三天都用来陪我们。” “……” 周归与不乐意地妥协:“午饭还是晚饭?” “午饭。” “知道了,我去跟星星说。” 杨佩书拦住他:“不用,星星学习任务重,就让他在家,明天我一早就去市场,做点他爱吃的菜,中午他自己热热就行。” 听到这里,周归与的脸色完全冷下来。 “有必要这样?” “当然。要是带星星去,我怎么知道你不会拿他当借口给我吃完饭就开溜啊,正好,他在家学习,你也没后顾之忧了,明天好好跟人姑娘去看个电影逛逛街什么的,你也该有自己的生活,别整天除了工作就是弟弟,这俩都陪不了你一辈子。” “工作有退休那天,星星将来也会恋爱结婚,何况你们半点血缘关系都没有,他要不是因为舅舅在国外,一直寄住在咱们家,你俩早没交集了。至于我和爷爷,注定都要走你前头,你不结婚,几十年后难道想变成孤寡老人吗?” 说完,杨佩书没给周归与拒绝的机会,转身离开了卧室。 听杨佩书说完最后一个字的瞬间,门外的梁星灼闪进了卫生间。 客厅传来杨佩书跟周忠惟商量明天去做客的说话声,梁星灼后背抵着门,目光怔怔望着手里的数学卷。 有道选择题跟答案对不上,他感觉自己解题思路是对的,想来问问周归与,搞不好是答案错了,结果…… 试卷一角渐渐被捏出皱褶,往上翘。 镜柜倒映出少年阴郁发白的侧脸。 第3章 老人睡得早,十点不早就进屋休息了。 梁星灼还在学习,升高三后他每晚要学到深夜。 两人都没有每天看电视的习惯,如今梁星灼升高三了,不放假家里电视都不开。 如果周归与不上夜班,平时这个点他们都在自己卧室待着,家里安静得跟自习室一样。 今晚周归与的卧室被占了,他也不想去梁星灼房间打扰他,拿了笔电在客厅看病例报告。 一直看到十一点半,梁星灼的房门还关着,这两个多小时他没出来过一次。 周归与合上笔电,走到次卧门口,抬手叩了两下房门。 “星星,已经十一点半了。”周归与在门外轻声提醒。 过了几秒,房里传来闷闷的一声:“你进来吧。” 周归与按下门把手,推门进去。 梁星灼现在住的房间以前是他在住。 九年前,周旭东和余妍遭遇意外去世后,梁星灼的舅舅余科,在姐姐葬礼结束的第二天才赶回国。 余家父母十岁那年离的婚,孩子一人一个,房子留给余母。 离婚手续一办完余父就带着余科去了日本打工,余母带着余妍在老家继续生活,刚把余妍供上大学就生病去世了。 平时逢年过节,姐弟俩也少有联系,生疏得很。 余科这二十多年两次回国都是参加葬礼,余妍去世的时候,他已经接手了余父的中华料理店,娶了日本老婆,在那边有妻儿有家庭有事业,断不会为了没见过面的外甥萌生回国生活的念头。 当然,余科也不想带外甥走。且不说他自己有俩孩子,压力本就不小,再来一个梁星灼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何况梁星灼身体还不好,隔三差五三病两痛,养他比养一般孩子费钱。 所以余科离开时只带走了外甥的抚养权,以及姐姐这些年攒的二十万存款,至于没了父母的外甥本人,则理直气壮甩给了他们家。 “我姐就是被周旭东害死的,连带着肚子里没出生的孩子,一尸两命,你们周家欠我姐的这辈子都还不清!” “她就留下星星这么一个孩子,于情于理都该由你们周家照顾,要是你们家不怕被人戳脊梁骨,大可把星星送到日本来,我等着。” 梁星灼就这么留在了他们家。 可是周旭东和余妍都不在了,他马上要高考,梁星灼才八岁,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老两口打算带梁星灼回老家。 他没同意。 梁星灼是个有天资的聪明小孩儿,身体又不好,沽南的教育和医疗比老家好太多,如果把梁星灼带回老家生活,方方面面都是一种耽误。 他把这些想法跟老两口说完,老两口听完直叹气。 这番苦心老两口是能理解的。 他们学历不高,白手起家,靠做生意在老家拼出一番家业。 因为吃过没读书的苦,导致他们格外重视下一代的教育,卯足劲把两个儿子往大城市送,让他们考好大学,长见识,在大城市扎根。 对儿子是这样,对孙子更是,否则他们不会在大儿子因公殉职后,坚持让小儿子照顾五岁的小孙子,好让小孙子能继续留在沽南读书,享受大城市的教育资源。 但梁星灼毕竟不是他们家的孩子,理解归理解,但缺少一颗真心。 “不把星星带回老家,留在沽南谁照顾他?你马上要高考了,凭你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