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由于他们没有破坏直播设备,观众都看到了这场演讲。 有人因此沉默,或许正在反思前段时间的行径;有人越发愤怒,更加无所不用地在弹幕里疯狂攻击。 只是指挥系的考生们都不再在意了。 被弹幕攻击太久,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些麻木,甚至诡异地共情了林逾的心态。 左也是错,右也是错,索性就这样错下去也不赖。 杨全恩不动声色走近林逾,碰了碰他的手背:“要表态吗?” 如果这时候表明支持高持,应该会有不少人心动。 出乎意料地,林逾居然摇了摇头。 “你不表态?”杨全恩皱起眉毛,才发现他的手指一直在仅自己可见的光子屏幕上飞速运动。 杨全恩不知道他在忙碌什么,但已经习惯了对林逾的信任,观望片刻,他也沉默地站在一旁,等待林逾的反应。 对于高持的提议,人群里开始小声讨论起来。 怂恿大家一起弃权的主张是林逾提的。 他给出的理由是“拆屋效应”,指挥系的大家都很了解这一理论,知道越是过分的要求越不可能得到主考方的同意,最终趋向折中时才有可能达成真正的目的。 因此高持也效仿林逾,立足于“拆屋效应”,以一起弃权为“屋顶”,暂停直播为“开窗”。 这样的提案的确很有可能得到指挥系的认可。 但他并不知道自己也成了林逾的一枚棋。 林逾的确在应用“拆屋效应”,只是他选择的“屋顶”远比高持更加大胆。 谨慎小心的指挥系哪里是那么容易就能怂恿的? 八十一名指挥,没一个不是人精。想要组织一场浩浩荡荡的反抗,至少要半数以上的指挥愿意豁出去参与。 而且谁也不能打包票,四十多名指挥的声音就一定能引起主考方的重视。毕竟主考官里还有佐伊·艾尔这样坚决维护规则的存在,考生们一旦过激,反而可能激起她更大的不满。 毕竟佐伊是能一把掐住考生咽喉的。 所以林逾的目标并不是这些指挥。 而是不会被佐伊掐住咽喉,不受规则制约,却能最大化影响规则的观众。 其实指挥和观众是一样的。 十个指挥里或许能有一个人认可并发声,可TA会被镇压,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然而同比例之下,一亿个观众里就有一千万会发声。 即使减少到一百万、十万、一万—— 每人发送十条弹幕,也足够在主考方岌岌可危的心理防线上重重地再踹一脚。 因此,林逾选择的“屋顶”是“开除所有考生”,留下的“开窗”则是“对反抗的考生予以处罚”。 处罚吧。 就把这些捣乱的考生罚去实地考区。 考生的声音不被重视的话,就让他们听听更加激烈的声音。 舆论是一把双刃剑。 而林逾彻底懂得了如何运用这把剑。 以高持的演讲为饵,他将钓起更多的利剑,一起杀向高高在上的主考方,和某个背地里不敢见人的元凶。 在仅他可见的光子屏幕上,林逾正匿名发送着一条又一条的拱火弹幕: [“这真的没法忍啊”] [“高持是在公开挑衅主考方了吧,主考方这还不管,别太演了”] [“之前是哪位说过,把这些闹事的考生全部开除了怎么样?”] “沙漠地区又有考生失踪了——!” 如一颗炸弹,指挥系的耳边都是砰地炸响。 他们原本还寄希望于失踪事件只发生在沙漠和雪山接壤的过渡地带,然而最近的几次失踪都在腹地,所有的失踪事件加在一起根本毫无规律。 只有林逾的表情轻轻淡淡,一如既往隐匿在人群之间。 通讯器里传来郁郁的话音:“报告,第三个考生已经送走了,通讯器也拆了。” 她的“置换”很适合做这种事。 而且她不会问林逾为什么要做这些事。 “很好,辛苦了,请继续。” 他就是要让其他人都摸不准真正的失踪规律。 要等所有人都人人自危,他才能彻底点燃最激烈的矛盾,把一切闹剧都推至最终末的高潮。 既然毕琅能靠预言干涉他的行动,那么他就不再行动。 用头脑、用唇舌、用神态,他一样可以走到他想要的终点。什么狗屁预言,都敌不过他的意念。 ①能从原虫到人类,从野蛮到文明,就因为没有一刻不在革/命。——鲁迅《革/命时代的文学》 ②拆屋效应(摘自百度百科):鲁迅提出的定理,指先提出很大的要求来,接着提出较小、较少的要求,在心理学上被称为“ 拆屋效应”。鲁迅先生曾于1927 年发表了一篇名为《无声的中国》的演讲中写道:“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 第106章 紧急救援-11 入眼是大片开阔的河谷。 克洛维斯做梦也没想到,他这样慌不择路地逃窜,居然再次跑回了那条溪流附近。 可惜这次不再是他能依靠“鹰眼”抢占先机的优势地,相反,溪边可供遮掩的地方不多,对他而言很不友好。 但已经到了这里,克洛维斯只能踩着河滩碎石,尝试涉河趟过。 他现在听不见身后的交战声,距离随行监考所说的“两分钟”不知道过去多久。 克洛维斯试图从RC镜片的弹幕里找到一些线索,伸手一摸,却发现自己的镜片竟然在逃跑路上就弄丢了。 他又摸向通讯器,然而手指还未触碰到发送通讯的按钮,另一道沙哑的歌声率先闯进他的耳廓。 克洛维斯的身躯不自觉一抖。 双股战战,他搏命一般迈开双腿,手脚并用地试图爬过河去。 歌声却如鬼魅似的,哑得几不可闻,可是牢牢缠住了他。 “睡吧、睡吧,亲爱的孩子安睡吧。 “闭上眼、收手脚,迎接灿烂的黎明……” “黎明后、太阳起,孩子的手儿向哪里?” 伴随着低低的笑音,克洛维斯艰难无比地爬上了对岸,他从地上捡起一根断枝,拄在地面,拖着湿漉漉的军靴拼命前行。 是福利院。 该死的,是福利院啊! 他们又在抓捕“小山羊派”,他们又要把小鱼带走折磨,他们又会不择手段地欺诈、殴打、诱导、蛊惑…… 被发现了吗? 要被抓回去了? 因为他违反规则,他是坏孩子,他有一颗黑色的心脏,他难辞其咎,他必死无疑。 那么他会面临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