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臣给您推荐一个人吧!他的名字叫做九方皋!以前跟臣一起担柴挑菜的! 这位九方皋,他观察识别天下好马的本事。 不比我伯乐差啊!!! 然后秦穆公就很开心地接见了这位九方皋,派遣他去寻求好马,到现在已经三个月了。 秦穆公:本来都快忘了这事儿了。 直到天幕居然提起了伯乐、九方皋,他这才回想起来。 秦穆公:好耶!!! 伯乐诚不欺寡人,他推荐的九方皋,果然是善于相马之人!都得到天幕的认可了! 非常巧合的是,在天幕说完以后。九方皋在外面寻找到好马,回来了。 秦穆公:快快请见!! 他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看一看这九方皋寻找到的好马了!绝对是千里马吧! 日行千里!绝尘弥辙! 九方皋:报告!我在沙丘寻找到好马了! 秦穆公:好耶好耶,是什么马呢! 九方皋:是一匹黄色的母马! 秦穆公:好耶好耶! 秦穆公赶紧派人,快快去把那一匹黄色的母马牵过来,寡人要亲自看一看! 然后,秦穆公看见了一匹纯黑色的公马。 秦穆公:????? 九方皋,你不是说黄色的母马吗? 臣子们对着天幕奋笔疾书,秦穆公本人已无心观看,他唯独盯着眼前的纯黑色公马。 陷、入、沉、思。 秦穆公:痛心疾首.jpg 咋回事,你连马的颜色和公母都分不清吗! 秦穆公一脸呆滞,十分僵硬地扭头看向旁边的伯乐同学:败矣!!!! 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 又何马之能知也!!! 没想到伯乐比他还震惊,伯乐站在那匹纯黑色的公马面前,如同神游方外一般。 等到秦穆公叫他,伯乐才回过神。 伯乐:妈耶!! 他好厉害啊!九方皋好厉害啊!他相马居然已经达到这样的境界了吗! 牛掰啊九方皋!!! 秦穆公:?缓缓打出一个问号。 是寡人不对劲,还是这个世界不对劲。 伯乐:厉害啊九方皋!这正是九方皋胜过我千万倍乃至无数倍的地方啊! 秦穆公:???? 等等,他不是连马的毛色和公母都分不清吗!千万倍、无数倍,有这么夸张吗!! 伯乐:是真的!!! 九方皋之所观,天机也! 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 九方皋他所观察的,是马的天赋的内在素质!深得它的精妙,而忘记了它的粗糙之处! 明悉它的内部,而忘记了它的外表! 九方皋只看见他所需要看见的,看不见他所不需要看见的!只观察他所需要观察的,而遗漏了他所不需要观察的! 伯乐:九方皋牛掰啊!!! 秦穆公微微一怔,呃,真的假的…… 伯乐这样把九方皋夸得天花乱坠,还十分激动地看着九方皋找回来的那匹好马。 让秦穆公产生了深刻的自我怀疑。 难道天幕说的都是真的?九方皋难道真的是非常善于相马之人?比伯乐还厉害? ——最后一句天幕没说,伯乐自己说的。 秦穆公:不行,我得去试一试。 百里奚:诶诶您不看天幕了吗? 秦穆公:不慌,现在的天幕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存在,错过了可以去大秦群里找政儿抄作业。 百里奚:0.0 好有道理是怎么回事。 秦穆公前去试马,而天幕的直播还在继续。 作者有话说: 本章参考:李根蟠《农业科技史话》;《齐民要术》等 伯乐荐九方皋,出自《列子·说符》 第64章 畜牧业:去劣存优2 战国时期, 庄周听见天幕那句“相畜之术”,以及伯乐、九方皋云云,不由得慨叹。 惠施在旁边学习、记录相畜学, 希望能为魏国的畜牧业发展,添砖加瓦。 ——兢兢业业的魏国宰相。 两人在梧桐树下谈论, 而在天幕出现之后,惠施则专心学习、记录后世的内容。 他主张合纵抗秦, 是一位重要的组织人。 秦国日益强大,再加上天幕的出现, 他们更加不能掉以轻心。魏国、齐国和楚国, 都需要联合起来,共同增强国力, 共同对抗秦国。 惠施与庄周, 虽然处世态度不同。 但却是很要好的朋友。 惠施在这边学习, 庄周在那边感慨。庄周无聊的时候,还在诸子百家群里发言。 庄周走到梧桐树的背后,这里亦可以看见碧空之上的光幕, 就是这么神奇。 他从容不迫, 在群里与人交流: 马, 蹄可以践霜雪, 毛可以御风寒。 伯乐善于治马, 却用烧红了的铁器灼炙马毛,用剪刀修剔马鬃, 凿削马蹄甲。 它们饿了吃草、渴了喝水,撒腿跳跃, 这是马的天性。但治马之人—— 却在马的身体上烙制印记, 用络头和绊绳拴连它们, 用马槽和马床围着它们。 让它们饥饿、口渴,让它们快速地驱驰,让它们急骤奔跑,让它们步伐整齐。 要它们的行动,整齐划一。 这些马,前有马口横木、马络装饰的限制,后有皮鞭、竹条的威逼。 马之死者已过半矣!! 光幕之中,连接着各时空的人。 他们有的觉得庄周说的很有道理,有的觉得庄周简直是无理取闹。 但庄周不在乎。 他有感而发,从伯乐善于治马,到陶匠与木匠善于整治黏土与木材—— 再到治理天下。 毁道德以为仁义,圣人之过也!! 毁弃人的自然本性,以推行所谓的仁义,这就是圣人的罪过啊!! 就像马,它生活在陆地上食草饮水,喜则交颈相靡,怒则分背相踢。 要是把车衡、颈轭,加在它身上。 把辔头,戴在它们的头上。 那么马就会侧目怒视。 僵着脖子抗拒轭木,暴戾不驯,或诡谲地吐出嘴里的勒口,或偷偷地脱掉头上的马辔。 以马之智,能至于此。 这是伯乐之罪啊!! 由此,庄周指出—— 上古赫胥氏之时,百姓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着食物嬉戏,鼓腹而游。 及至圣人出现。 屈折矫造礼乐,要以之匡正天下百姓的形象,标榜不可企及的仁义,慰藉天下之心。 人们开始千方百计地去寻求智巧,争先恐后地追逐利益,而终究无法停止。 这是圣人之过啊!! 织布穿衣、耕种吃饭,这本来就是人们固有不变的天性、本